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日记

1995年1月27日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这是我们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团结拼搏、迎来光明未来的一天。

干旱三年,62年没有粮食收成,人们过着以低标准瓜代菜的生活。那一年,我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然而,由于家庭困难,她没钱报到,含着眼泪离开了心爱的学校。为此,我们决心回到家乡进行水利建设,实现旱涝保收,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64年回国后,他开始担任大小班子干部。我们和群众一起修建运河,挖池塘,这样就可以灌溉一部分土地。1975年,我参加了县三级干部会议。会上,他接受了三级领导带领的三项任务,重点是农田水利。会后,我设计了一个闸沟改河的综合项目,建设高产田,修水库。先后开始和完成。受到县委、公社党委书记的表扬。60多亩旱涝保收的田地开始耕种,解决了这个村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受中共三中全会强劲东风的鼓舞,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承包了集团内的土坯厂。在县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成功制作出了合格的机砖。实践也兑现了学校写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的承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得到了县、乡、村干部的重新论证。1989年,县扶贫办给我2万元补助,帮助苎麻厂的贫困群众,由化肥厂担保。

1991年至1993年,水利工程得到县政府和水利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县长亲自到我们村视察水利工程。他告诉村党委书记:“让我也负责村里的农田水利工程,县政府会给予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只要有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支持,地球上任何奇迹都是可以创造的。县长的话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水利工程的信心,村民们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黑龙洞已经开放了200多米长。它通向无尽的泉水。深谷中的农民也使用不刺激水费的自来水。从那以后,人们放下了世世代代用来挑水的钩子和水桶。历史上,旱坡地变成了灌溉地,旱坡地变成了绿色菜园。可以说“幸福不忘共产党,政府恩宠食水记”。

要致富,先修路。1994年,在我们的艰苦努力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公路部门的重要决策下,汝安特级二级公路以人民战争的形式从我们村穿过。曾经偏僻的深谷,如今成了交通繁忙的主干道。这真的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建设的小康之路。

1995年以前没有电力,直接影响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为此,我给县委、县政府写了一份请求报告,“接高压电开展灌溉站和健康饮水工程”。县委书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很快批准了我的请示。并让常务副县长专注于电气工作。县长和电力局领导为村里建电做了大量工作。镇党委书记、村党委书记、村长亲自指导电建工作。化肥厂领导在接火过程中派出了高科技电工。在那段寒冷的日子里,在滴水成冰的情况下,冒着严寒,在高空作业的电工同志们的无私奉献

电气化之夜,全村人看着灯光亮如白昼。非常开心。30岁的人正在谈论“电灯电话”的梦想,这是他们早年的愿望。当灯头发光,油不洒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年轻人很高兴,有的挥鞭射击,有的敲锣打鼓。妇女们扭扭秧歌,还有人唱东方红和戏曲梆子。热闹的场面一直持续到深夜。

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道路、自来水、高压电三大富民工程的完成,被村民铭记在心中,喜悦体现在脸上,也写在了村里的创业历史上。真的是一个小山村,以前水尽无路可走,现在却变成了河岸上灯火通明的另一个村庄。

然而,灌溉站和健康饮用水项目尚未完成。县级领导交给我的三项重要任务还在我的肩上。为人民服务、造福人民永无止境。我们应该面对真正的困境,不要为了名利而低头。为人民的利益承担责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障碍和困难需要克服和破解。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与其走来走去,不如让风浪打你!

我深信,乘着党的富民政策的春风,在党的好书记、好县长的带领下,这个未完成的富民保健工程一定能够完成!

知青王返乡记1995年1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