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里全是老鼠屎,猪肺不用洗就煮好了,洗碗布用来洗菜洗鞋.近日,麻辣烫连锁品牌杨国福凭借一段令人作呕的暗访厨房视频,被推到风口浪尖。在遭到舆论炮轰后,杨国福迅速发表道歉声明,宣布启动调查,但广大网友并不买账。
这起丑闻令人震惊,再次暴露了快餐行业的安全健康隐患。就在最近,从华莱士的“炸鸡掉地上再炸”到小龙坎的“不清洗食材直接涮”,再到杨国福厨房的倒下,一系列知名餐饮品牌纷纷翻车。更气人的是,这些餐饮企业大多没有第一次被曝光。违规操作多,肮脏细节屡刷下限,犯罪记录众多,人们不禁要问:安全卫生底线为什么守不住?
安全卫生不达标是餐饮业的老大难问题。然而,在特许经营模式下,许多品牌为了加速扩张,更加注重营销而忽视质量管理。总部监管无力应对遍地开花的门店。为了收回品牌授权费,一些加盟店更是贪得无厌,把安全卫生抛在脑后。算上这几年曝光的安全事件,几乎70%到80%发生在加盟店。此外,外卖越来越成为连锁快餐的支柱“开门红”。买卖双方不见面,生产过程无形,无形中掩盖了健康问题。
“做餐饮就是做良心”。有很多品牌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贴在墙上,但太多的教训告诉我们,商家的自律是靠不住的,问题总是要等到媒体曝光后才能解决。人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控制厨房的关键之一就是用最高的惩罚来惩罚投机者。目前,《食品安全法》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新法律法规已经实施。“明厨亮灶”被要求成为餐厅的标准,“食安封”被视为外卖规则,无论线上线下,围绕餐饮安全的监管网络越来越密集。但是,光靠自己执法是不够的,巩固法治的威慑力还要靠严格执法。只有痛定思痛,企业和整个行业才能长记性。
事实上,对违规餐饮企业从严管控、重罚甚至拔尖处罚,是各国共同的监管思路。“一旦发生丑闻,立即关闭”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还要加大“抽查重罚”力度,打破侥幸心理,缩小违规空间。食品卫生不仅是消费者的安全线,也是所有餐饮品牌的生命线。(辛雨)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