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代驾简短宣传语 那个代驾公司比较挣钱

滴滴开始跑腿已经两个多月了。5月底,Hello被曝在东莞和佛山试跑腿。

哈啰回应虎嗅,称哈啰的跑腿项目叫“哈啰快递”,由Hellobike的普惠车辆事业部测试,专注于小件物品的配送。还没有正式上线。

滴滴跑腿之前公布的收费规则也是以5kg来定义的。可见,滴滴跑腿目前的业务本质上与CToC同城即时配送相同,不涉及物流快递的运营准入资格。从这个角度来看,跑腿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但不可忽视的是,同城即时交付的赛道早已被独角兽填满,也有巨头。跑腿领域的独立公司,如Flash、UU跑腿、人人快送,以及有巨头背景的平台,如Dada-JD.COM家居、美团配送、顺丰快递。

同样专注于旅游业务的滴滴和哈啰相继涉足同城即时配送。是增长目标下的惊喜探索,还是商业规划中的必要布局?

“作为经历过疫情周期的本土生活服务赛道,跑腿业务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需求和选择,对致力于生活服务的出行巨头展现出强大的考验价值。”UU跑腿CEO乔松涛告诉Tiger Sniff,跑腿是“脏活”“累人的活”,能否真正走近业务的实际载体——那群“跑男”,是运营的关键。

为什么是跑腿

您好,跑腿业务的节点爆发了,就在滴滴正式宣布推出这项业务的两个月后。另外,两者也是行为的核心,所以被业内解读为Hello的“正面攻击”。

Hello的业务已经从自行车共享扩展到免费乘车、电动助力车和充电服务。目前,网上汽车服务已经从原来的只打勾打车转变为首车服务,逐步扩大网上汽车服务的服务范围,增加汽车服务和金融业务。而在滴滴下流水线搭便车的日子里,哈啰搭便车成功占据市场领导者的位置。

Hello CEO杨磊此前表示,如果Hello只在赛道上停留两轮行程,或许有足够丰厚的利润,但迟早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他希望Hello延伸到基于出行的全生活服务。他为Hello设定的目标是,未来三年DAU将突破1亿,最终成为中国三大主流应用之一。

这样的发展轨迹和规划,很难说没有滴滴的影子。滴滴已经从线上汽车服务拓展到汽车服务、汽车租赁、金融业务等。目前除了网上车服之外的其他后续业务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也比较成熟。近期推出的自行车、摩托车业务对网上汽车服务核心业务有明显的互补作用。

滴滴涉及的业务几乎涵盖了出行的所有领域。因此,在三年全球战略的背景下,跑腿这一新业务更像是实现了“三年内在全球实现1亿日服务;国内旅行渗透率为8%;全球服务用户的MAU超过8亿。

乔松涛认为,试水跑腿业务的旅游平台,经过近几年互联网在旅游行业的积累,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平台的认可度,都发展得比较早。随着业务的规模化和市场的逐渐成熟,这些平台已经从行业发展初期明显的“价格战”“营销战”等竞争模式,转变为现阶段的精细化运营乃至以盈利为导向的行业。

现阶段旅游平台本身的旅游业务已经盈利,需要立足自身特长寻找新的增长点,尝试在资本市场讲新故事,拓宽业务边界。跑腿作为经历疫情周期的本土生活轨迹,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需求,对致力于生活服务的出行巨头具有较强的考验价值。

无论是Hello还是滴滴,尝试新业务是业绩增长的必要条件。但从公司层面来说,Hello处于较早阶段,通过用户的需求来完善服务体系。

笔者了解到,哈尔滨的新业务是

;第二个是哈啰是否适合做。


哈啰内部人士告诉虎嗅,哈啰2019年开始频繁地做线上用户调研,一方面是通过用户反馈提升体验,另方面就是洞察用户需求。从收集到的用户反馈来看,用户需求很多样,跑腿送货只是其中一个。


跑腿最终被敲定立项,一个重要因素是新冠疫情。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人们出行被限制。但人流减少的同时,货流需求相应地增加。1月,哈啰决定把送货这个业务优先级提前,最终在3月立项。


做“跑男”有门槛


滴滴、哈啰先后入局,但跑腿生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跑腿服务对于很多互联网巨头而言,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门槛。它的门槛在于其本身是一件脏活、累活,而这种脏活、累活是绝大部分企业所不愿意做的。”乔松涛称。


跑腿业务与传统的线上业务不同,涉及线下的比例很重。典型如美团外卖,除了下订单通过线上进行,最重要的履约部分在线下实现。而要将线下履约的责任人“跑男”群体管理好,理解这一群体才能在运营层面达到高效。


这绝非是简单且空洞的口号。诸多配送履约环节出现的伤害事件,最终都因平台的量级演变成了社会事件,对平台的品牌冲击巨大。


他认为,在“零工经济”被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乃至行业被提出的今天,了解“跑男”群体,真正理解中国的自由职业者这个群体,恰恰是绝大部分想做这个行业的企业所很难做到的。


不了解“跑男”这个群体,从业务的执行层面上构成了跑腿的门槛。另一方面,以追风口的心态入局,也势必会导致产品方向、运营策略与真实需求不匹配,为运营增加难点。


很显然,相较达达、闪送、UU跑腿这些领域内的深耕者,滴滴和哈啰做跑腿业务更多是出于公司整体的业务规划,现阶段还在处于通过试运营小心探索市场的空白之处的状态。


哈啰快送由普惠事业部负责,也就是顺风车团队。顺风车上线一年,积累了1400万认证车主与4500万发单乘客。哈啰上述人士称,哈啰快送“业务模式主要以拼单为主,定价上会更实惠。”他认为,跑腿送货和顺风车一样,具有“普惠性质”,能给用户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小件快送服务。


在调研小件快送服务市场需求时,哈啰团队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跑腿送货服务,具有明显的缺点:第一个是跑腿多用电动车,而由于电瓶车有限制,只能送短途且价格较高;第二个是专业物流上包含跑腿业务地平台,时效性相对较低。


因此,哈啰将其跑腿业务定位在有一定时效性要求的中短距离,中小件物品运送的范围内。“如文件、样品、生活用品等30kg以下物品,500km以下距离,实现当日送达。这块市场上相对较为空白。”他称。


滴滴跑腿业务由原来的代驾团队负责,目前只在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19个城市上线运营。从3月10日宣布上线至今,除找了青年演员彭昱畅代言展开的营销活动外,滴滴跑腿业务至今没有进一步动作。


滴滴上线跑腿业务时称,此举是为了增加代驾司机疫期收入来源,现在情况已然发生变化。虎嗅从滴滴方了解到,随着代驾订单的快速恢复,滴滴跑腿员的运力结构已经从疫情期间的代驾司机转为多元渠道的运力。在已经上线的不少城市,滴滴跑腿开放了对外社招,招募有经验的骑手,并进行系统性的服务培训。


跑腿业务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对国内核心业务已经盈利的大平台,其国际化进程短时间无法推进,开拓国内新市场就成为理所应当。


对出行平台来说,做跑腿的优势在于技术和运营:技术上如匹配算法与调度能力,运营上可以参见Uber,送人的运营方式可以套用到送货,甚至送万物,本身逻辑具有一定关联性。


“出行平台进入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目前跑腿行业中,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占据垄断地位的巨头。”乔松涛认为,有更多的玩家进入市场会加速市场教育速度,促使行业发展速度更快,对真正深耕行业的企业来说,也是重要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