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申购 第一个注册制创业板新股

8月4日,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IPO认购启动。

当日,尚锋文化和美昌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发行认购。此外,蓝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5日开始认购,大宏利、卡贝益、安科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7日开始认购。

注册制下创业板的创新引起各方关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不少机构非常积极地对创业板采取新的态度。

“在注册制下,创业板的线下创新也将个人排除在外。回调机制对线下有利,所以还是会积极参与。”8月4日,华南一家公募基金的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其管理的产品可以参与创业板的创新。其认为,“预计注册制下创业板的初始成功率与科创板相当,涨幅可能略低。10%被锁定6个月的比例不高。新参与的价值已经大大提高。”

“打新盛宴”开启

“今天是创业板注册制的第一天。在注册制规则下,新上市后的上市交易规则与科创板新股上市规则一致,因此有望获得更好的新收益。抛开这一点,参加新的战斗也是必要的。赢了就是套利。”8月4日,易云资产董事长张子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根据尚锋文化美昌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初步询价报价,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机构均参与了初步询价报价。

据尚锋文化初步询价报价,共有4416只产品参与初步询价报价,涉及工银瑞士瑞信银行基金、中邮基金、万家基金、睿远基金、华安基金、新华基金、融通基金等多只公募基金的产品。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继上交所推出科创板之后资本市场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代表着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我公司产品之前积极参与了科创板的创新,这次也将积极参与创业板注册制的创新。由于创业板注册制是股改,不涉及基金合同投资范围的变更,可以直接与现有产品参与。”荣通基金投资经理章文熙表示。

事实上,对于公募基金等A类投资者来说,注册制下的新收益率预期也更为积极。

对开源证券的研究表明,注册制后,创业板的发行上市规则与科创板类似,有资格参与线下询价的账户数量将较注册制前大幅减少,线下配售比例将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预计创业板改革后,网下新股认购上限将提高近3倍,网上回调比例将高于科创板。综合考虑,预计改革后创业板A类的中签率将比改革前提高2倍左右。

根据万家基金的测算数据,创业板实行注册制后,每只新股A类账户配置的绝对收益将达到原审批制的8倍以上。

“注册制实施后,创业板会有很多变化。一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效率会更高,在创业板的竞价数量会大幅增加。上市初期,企业质量参差不齐,科技创新企业投资研究壁垒较高;同时,上市后股价涨跌幅限制比例将扩大至20%。总的来说,普通投资者参与资产

战略配售基金持续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申购开启的当日,又一批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也拿到了批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8月4日,博时基金旗下的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博时创业板两年定开混合基金当日正式获批,这也是继富国创业板两年定开、华夏创业板两年定开、银华创业板两年定开等基金之后的又一只创业板战略配售新品。


据了解,博时创业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创业板相关证券资产为主要投资方向。从目前已经发行的同类基金来看,该基金亦将可以参与创业板注册制下新股发行的战略配售。


“相比普通公募基金,可以参与创业板战略配售的基金在创业板投资中更具优势。这类基金有机会优先享受战略配售,相当于提前锁定IPO新发的股票。并且,创业板注册制放开了跟投政策、限售方式及对象,有助于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增厚长期投资收益,把握创业板的长期回报。”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从此前已获批的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发行情况来看,大成创业板两年定开、富国创业板两年定开、中欧创业板两年定开以及华夏创业板两年定开均已完成发行并宣告成立,几只基金的合并发行份额均超过了20亿元。


数据显示,目前大成创业板两年定开成立以来截至8月3日的净值增长最高,A、C份额分别有3.59%和3.57%的净值增长;富国创业板两年定开则实现1.25%的净值增长排在其后,其次还有中欧创业板两年定开、华夏创业板两年定开。


几只基金的不同表现也反映了机构相关策略的差异。


在银华创业板两年定开拟任基金经理刘辉看来,“创业板是成长股的富矿,在近千家创业板公司中看重科技股、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四个方向作为基金的重要投资方向,会选择适当的时机挖掘其中的优质标的。”


在产品投资策略上,刘辉指出,“除了优选个股还包含战略配售、定增以及新股申购的策略。未来该产品将以优选个股为基本策略,但同时战略配售、新股申购、定增,也可能会成为比较重要的额外收益的来源。”


“创业板改革后其实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有所放松,对没有利润的公司容忍度更大,这对传统估值体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需要我们的投资研究框架更加包容和完善,特别是对新兴产业的研究力度要加强,紧跟市场最新的变化。”张文玺表示。


责任编辑 李剑华 实习生 李各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