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疆创业分析,大疆的创业历程

DJI的融资是一出大戏,但更像是一场闹剧。被投资方就像“甲方之父”,融资史上罕见。

不愉快的声音不可避免,但DJI有信心置身事外,因为它似乎在无人机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主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面对资本市场的态度,内部的腐败,行业的现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再加上DJI本身的地位和发展历程。事实上,DJI的独角兽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骄傲如汪滔,他是个与世隔绝的创业者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企业家,雷军、贾跃亭、罗永浩、马斯克就是典型代表。

然而,从一开始就骨子里流露出骄傲的人和企业陶和他的并不多。

他是中国科技界一个特别神秘的企业家,他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他开创了无人机的新时代。然而,他和他的企业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这个世界真蠢,蠢得不可思议。工作后发现不靠谱的人和事太多了。这个社会原来这么蠢,包括很多名人。”

2016年的这句话,彻底道出了王涛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国内市场占有率90%,被《福布斯》誉为比肩戴尔、GoPro的DJI,是王涛的骄傲资本。

但在员工眼里,王涛是一个可怕而严肃的老板。雷军喜欢和小米员工一起过年,刘和的员工也可以当众互称兄弟。在DJI员工眼里,王涛是一个更有意义的非常厉害的人,他可能对别人不屑一顾。

2006年,王涛创业之初引进了两名学生,但由于工作学习和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很快就离开了DJI。后来,社会招聘的员工很难获得王涛的信任,这让他们莫名其妙地受挫,开始了一个不好的循环。

讨论最多的一个故事是王涛让员工写工作报告,每个小时的工作都要如实记录。凭借强大的创始人和不成熟的管理模式,DJI在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诸多内部纠纷。

当时,DJI失去了很多人才。你会想到这里的谁?被称为“互联网黄埔军校”的搜狐和张朝阳?

然而,他们的人才流失方式是不同的。王涛在股权分配上非常苛刻和吝啬。2009年,几乎所有一起创业的人都离开了DJI。后来,就连王涛自己也承认自己可能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完美主义者。

2013年,柯林奎恩让DJI在北美的销售工作大获成功,开拓了新的领域。但就连这样的英雄也曾与DJI闹翻,将他告上法庭。

“失望”似乎是当时DJI的代表词。

奇葩融资寒了投资者的心

后来,王涛虽然不再要求员工写所谓的《泰晤士报》,但他强势的管理风格并没有太大改变。在他的领导下,DJI也逐渐有了同样的品质。

这一点在令资本市场震惊的融资事件中得到了体现。


那是一轮让投资人挥泪的“融资奇景”。2018年4月,大疆进行了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价格无所谓,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它的融资方式——竞价。


这轮融资由大疆自己设立游戏规则,经历了三轮筛选、近一个月的时间。


投资者必须认购一定比例如同“无息债”的D类股才能获得B类股投资资格。条件挺苛刻的,但还是有不少企业递交了保证金和竞价申请。


于是第二轮竞价随之开启,4月15日,大疆获得的最高5亿美元的平均D类:B类股的认购比例为1.61:1,但还不够完美。


直到第三轮竞价,那些爆出2:1比例的投资者都被淘汰出局,这相当于投入3块钱只能得到1块钱的股票,历史上还没有这么玩儿的。


三轮竞价期间有不少投资者对大疆心生不满,进入尽调环节之后,又被大疆阻拦从而放弃竞价。有人说大疆简直毫无契约精神,不值得被投资!


事实上,这次融资看上去大疆是把自己摆在了拍卖台上,价高者得“我”,但未必得“我心”。


因为大疆从不给投资人发财报,前几轮投资的机构也没有拿到。这也是在大疆被爆出内部反腐新闻的时候,杨思麒为什么会一脸懵逼的原因。


是的,杨思麒所在的私募机构成为了这10亿美金的最终入围者之一。


之前的这些机构也是如此,因为游戏规则是这样:不对赌业绩和上市时间,不开放内部尽职调查,且投资人不能影响和干预公司正常运营。


在投资者看来,大疆简直太骄傲了。


大疆的困局,内忧外患,距离巨头还有很大差距


大疆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公众公司,在把很多问题私人化的同时,也屏蔽了相应的监管。


大疆对待资本的态度算是一朵奇葩,以前因为业绩漂亮,投资者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但根本问题的出现让投资人有些不满,比如内部腐败。


这个从来没有对接投资人部门的企业,说起来让杨思麒挺不满意的。


一般在一级市场当中,公司在上市的中后期都会聘请专业的财务顾问来接洽大型基金。但是在大疆的历史当中,除了红杉中国,其他的都是一些中小基金。


这看上去不太健康,因为成熟机构输出的不止是金钱,还有那些完整的服务体系以及管理经验,这正是一直以来管理极度偏平的大疆所缺少的,也是大疆打心眼里不屑一顾的。


于是在一月份,大疆员工收到了这样一封信:公司重拳反腐,已查处45人,2018年,因内部腐败,大疆预计损失超过10亿元。


即使这次反复风暴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但很多人却是第一次听说。


早在2014年的时候,大疆就因供应链问题开除过整个采购部门;时至今日,大疆内部依然存在着种种派系争斗以及宫斗剧。或许是汪滔自身性格结下的恶果,大疆的内部管理确实存在相当多的bug。


公司管理不当,此为大疆内部之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疆虽然受到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但这并不代表没有竞争者存在。


2016年下半年,无人机市场经历了一次资本寒冬。IDG估计,2023年的时候整个无人机市场规模可能仅为334亿美元左右,企业面临发展瓶颈。国外调查机构GrandView Research的预测更是悲观:2024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年销售量将下降到41.9亿美元。


集中消费市场的大疆,在其他细分领域,也可能要被他的竞争对手弯道超车。


亿航选择从低空无人机载人领域进入无人机市场,不在消费领域和大疆正面交锋。它和永辉云“智慧零售+无人机”配送模式,不仅给顾客带来了好的体验,而且开创了自己在低空无人机市场的发展空间。


极飞科技则是在植保无人机市场和大疆进行竞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植保无人机的市场也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这个市场对于大疆来说只是一个新发展的行业,在精力与技术的投入上,极飞科技占有一定优势。


零度智控目前聚焦警用安防和测绘市场,推出的新产品固定翼无人机ZT-3V,也解决了现在很多无人机存在的问题。而大疆在安防和测绘市场虽有投入,但并没成气候,零度若是能够抓住机遇,牢牢占据这两个细分市场,它也有望成为大疆的有力竞争者。


光明顶遭围攻,此为大疆外部之困


内忧外患的格局下,大疆距离高枕无忧还有很长的距离。它的优势来源于用户规模,而不是实力和技术上的难以超越。


对于大疆来说,在继续深耕消费无人机领域的同时,也要尝试让自己的业务多元化,从而保障护城河的深度。公司方面,汪滔和他的大疆则要改掉现有的工程师式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内忧外患,让大疆走上独角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