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史共几部,创业史语文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东塘和路遥(右)合影

【戏剧名家讲故事】

刘清这个名字我很熟悉,不仅因为我读过他的小说《创业史》很多遍,还因为他把我的家乡写成了《创业史》,而且那一章还被编入了初中语文课本,叫《梁生宝买稻种》 ——。“春雨刷地,透过外面滴着雨的玻璃窗,我可以看到秦岭以西太白山远处的山峰和松坡,还有渭河上游的平原和山坡。从那以后,每当有人问我家在哪里,我都会自豪地说:你见过《创业史》吗?就是梁生宝买稻种的地方!

一个人,一本书,有着深厚的感情,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童年记忆。但我没想到半个世纪后我会写一部关于刘清的戏剧。在创作话剧《柳青》的过程中,他那明锐而深邃的眼神仿佛一直在看着我。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能理解他在说什么。他是一个站在当时精神高度的人,是一个坚守信仰、超越世俗的人。他有三个身份:作家刘清、干部刘清和农民刘清。他最突出的特点是“三调”——,致力于文学事业,创作思想和作品中弥漫着大气,是坚持真理、不向谬误低头的脊梁。他用毕生的创作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作家只能在丰沃的生存土壤中找到文学创作的“金刚钻”;文学只有在人们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才能获得新生。

同样的,1987年底,第一次见到路遥的时候,也没想到以后会写一部剧《路遥》。当年,路遥临时住在陕西省作协大院的一间旧平房里写作。我进去的时候,房间里光线很暗,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路遥的猫背对着门,正在给取暖炉添煤,可能会呛得不停地咳嗽。

虽然是第一次见,但毕竟我的同龄人打完招呼就像老熟人一样。和作家朋友相处,一般不喜欢谈文学,所以很少有闲暇时间。为什么不放松一下自己?路遥也是如此。他没有给我讲文学,而是打开一包烟问:“你想抽烟吗?”我说:“烟,尝尝这烟,新疆的雪莲。”他拿着“红雪莲”闻了闻。他还给我:“这味道太浓了,抽不动。我抽红塔山。”这时我发现他香烟的左手食指和中指已经被熏黄了,这是长期吸烟的痕迹。他抽得很凶,几口就抽了一支烟,然后把烟头扔在地上。我发现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烟头,就像一种行为艺术,蔚为壮观。难怪一进屋就感觉脚软得像踩了什么东西。原来有这么多烟头。多少包烟,用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覆盖了这个地方的“红塔山”!

当他看到我的惊喜时,他说:“这块砖田是湿的,老鼠还爱打洞;烟可以防潮,老鼠怕烟。”他笑了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方便,弄个烟灰缸,一会儿就满了,一直倒下去会很麻烦。”

我看着他桌子上一堆堆略显凌乱的手稿(这些手稿应该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分),心里明白这些看似合理的解释。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把这些烟头看作是自己创作中释放的压力,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每天看着它,踩着它,看着它一点点增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只有像苦行僧一样写作的人才能欣赏。

没想到,五年后的1992年11月17日,路遥在42岁的年轮上英年早逝。那天,我正在兰州写一部中篇小说。听到这个坏消息后,我放下笔,走到黄河边,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点了一支烟,我抽了一支,递给姚橹,直到我带着半包烟抽完。我面前的石头上有六个.

路遥和刘清都是陕北作家和陕北人,刘清也是路遥推崇的“文学教父”。面对这样的主题,我再也无法用钥匙打开创作《柳青》的大门。这两把钥匙不一样。刘清以强烈的使命感,用一个《路遥》记录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初期农民思想情感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路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以《创业史》 《人生》等作品展现了普通人在新时期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如果说刘清对作家的启示是如何贴近生活、扎根人民,那么路遥对作家的启示则是如何将苦难转化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给予人民希望。

所以我想,写姚橹不能简单地写成姚橹。

部主要作品的创作过程,或是人们熟知的几个生活片段,而是要将他的生活轨迹、创作轨迹、精神轨迹与时代轨迹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鲜活的路遥来,即:熟悉的路遥,陌生的故事;贫困的路遥,富足的精神;平凡的路遥,非凡的人生;真实的路遥,不回避缺陷。这当中,将人们熟悉的路遥的故事陌生化,是一种必要的艺术手段。写路遥贫困的物质生活,映衬的是他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路遥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有着非凡的一生。真实的路遥并非完美的路遥,有缺陷的路遥才是真实的路遥。


路遥的人生让我们思考: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目的是什么?这恐怕不是每个作家都能坦诚面对的问题。路遥是坦诚的,他说自己最初从事创作的动机还有功利性,但他很快就感悟到:文学好比一双清澈的眼睛,容不得半点沙子。文学犹如一颗圣洁的心灵,容不得丝毫的亵渎。只有抛弃一切杂念,像圣徒一样把文学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伴侣,像种子依赖土地一样把自己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才有可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一些。


路遥的人生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学创作也是一种平凡的劳动,从事这种劳动不仅要有坚定的文学信仰,还要有正气和骨气。一个真正的作家,必定热爱生他养他的土地,必定热爱他心之所系的人民!


柳青和路遥,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还有他们那种坚守现实主义的文学理想、坚守人生信念、永不随波逐流的风骨与精神!


(作者:唐栋,系话剧《柳青》《路遥》的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