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企业创新路线有几条三条,创业新技术路线有几条

最近猪肉价格暴涨,引起了人们对养殖业的关注。环保改善、散养户退出、结构调整成为核心问题。此外,科技对水产养殖业的促进和推广也是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AI猪脸识别、养猪联网、智慧猪场等。都让养殖业“更高”。

35窦从政策、技术、模式验证、产业热度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养殖行业的科技创新,并对头部企业进行了盘点,发现创新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改善养殖环境,处理废弃物;二是监测增长情况;第三是疾病控制和预防。核心要点如下:

1.养殖环境的改善,包括外部禽畜废物的处理和内部养殖生态环境污染的减少,涉及该方向的企业有21家。

2.28家企业参与提高生产力、提升养殖环境、控制畜禽健康,包括物联网技术、大数据、自动化的应用,提升养殖成果,实现高效转化。

3.对于疾病预防,包括生物技术诊断、预防等解决方案,有7家公司参与了这一方向;此外,一些智能技术也提供动物疾病预防服务。

水产养殖是什么样的?“脏、乱、臭”是人们的第一反应。但那是正在告别时代的传统养殖业。

如今,水产养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趋势。

在“水生植物”和“鱼米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中,“你的排泄物”是我的养料,“我的微生物”是你赖以生存的水质天然净化器。节约资源,实现和谐共赢,以巧妙的生态设计带来全新的养殖体验。

“禽畜废物-能源转化”“禽畜废物-肥料利用”“禽畜废物-工业处理”,养殖粪污和垃圾是全新的,生产沼气和沼气,发电,转化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或者通过生物发酵制造有机肥,以变废为宝的方式回收资源。

或者“猪脸识别”,生物技术追踪。注意!这不是一部侦探片,它是农耕社会的新智慧。物联网AI、智能、大数据技术控制全场,保持养殖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适宜指标恒定,自动清洁养殖场地,跟踪识别养殖动物身体状况,预防疾病,实现健康高产的养殖模式。

一系列新模式抛弃了传统的农耕,农耕行业进入了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模式。这背后有哪些“军师”,新农的方向在哪里?35斗整理了国内水产养殖行业最前沿的黑科技,系统总结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创新点。

010年到1010年,35窦通过研究新的养殖模式,发现这些模式背后有各种各样的企业为他们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有56家创新企业在各自领域拥有成熟的水产养殖解决方案,被媒体报道并广为人知。

总共有三个方向:水产养殖废弃物和生态环境改善服务;育种智能和自动化服务;生物技术类。请参见下面的企业详细列表:

oimg.com/large/pgc-image/997575cdc17142c0a979ab2e3e31a702" />

数据来源:企查查、IT桔子


注:该类型服务企业未在名单中的企业,欢迎垂询35斗,我们将跟进对您的报道


我国养殖业属于万亿级大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即现代农牧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作为新养殖需求中衍生出的这类创新企业,在贯彻产业融合道路上大展拳脚。从以上企业提供的服务或技术上,可以看到部分企业服务涉及面较广,除了可为农业提供服务,还可为其他产业服务,如环保型企业、生物类企业。且提供解决方案的形式多样,有提供设备类实物产品的企业,也有技术、方法类虚拟产品。


从融资角度,对于这三个方向的企业,表现各有不同,反应了外国新型养殖业目前的侧重。


环境改善方面,创新企业获得资本及融资数量较多,有15企业,反映养殖业目前对于粪便垃圾、废料处理的迫切性。


其中,环保类企业差不多都是新三板企业,集中成立时间在2010年之前。环境保护的需求由来已久,而畜禽污染是其中的痛点、难点,由此涉及到这方面的企业发展上将更有优势。从杭州时迈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来看,2013年成立,2年时间便获得融资,随即列入新三板,发展相当迅速,这也得益于该公司方向中对畜牧养殖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裂解炭化)、扑杀消毒杀菌等卫生服务技术。


而另一方面对内部养殖环境改善型企业,基本成立于2010之后,于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以渔耕田、优良食为代表的鱼菜共生生态养殖开发型企业,资本投入非常迅速,优良食(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16成立品牌,不到1年即获得100万天使轮融资。


智能、自动化提供服务类企业,目前获得融资数量不多,但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切入,如网易、阿里、京东等利用其数字化、物联网技术等在智能养殖板块的布局推进,如阿里的ET农业大脑;京东农牧的“猪脸识别”、神农大脑(AI),独创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均已与一些养殖企业达成合作。看到这片市场的其他创新技术企业也随之进入高速抢跑阶段。


这类初创企业有64%成立时间在2014年之后,也就是近五年,整体企业数量不少,已有企业崭露头角。如北京小龙潜行科技有限公司,据悉企业团队成立于2015年,公司于2018年正式成立,重点产品便携式智能养殖工作平台-AIbox、轨道式巡视机器人-守望者,推进智能精细养猪场景,在完成猪只的测重、测膘、盘点,精准度均在95%以上,现已开启第一轮融资。


疾病预防板块,存在与智能化、数字化融合的部分,如影子科技的动物身份识别及引通通讯的24小时不间断的牲畜身体健康及居住环境的监控和预警微管家系统,是智能化新技术在动物疾病预防板块的解决方案。


另外疾病预防很重要的是新兴生物技术应用,目前发展方兴未艾,但走在前列的企业,已经受到关注,如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东方伪净”(猪伪狂犬病耐热保护剂活疫苗(HB2000株)),作为三基因缺失基因工程活疫苗,是国家首个“三无产品”(无排毒,无副反应,无感染)。该公司为新三板企业,且已获得多轮融资。


根植于新养殖业背后,这些创新企业已进入活跃期

三驾马车拉动养殖升级,创新要“看得远”和“跑得快”。


在我国养殖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主旋律变为对质量、绿色、品牌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创新企业抓住机遇,基于消费升级、政策、技术革新三个层面推动,开发出不同方向的新技术新方案。


1、消费升级,新需求促养殖高产、高质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加速,对禽畜、鱼类肉质产品的消费需求量不断上升。由于我国农业历来是以粮食需求为主导,遵从“不与地争粮,不与粮争饲”,因此养殖业在农业中占比并不大,目前国内产值不能满足人们全部的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超过2.8万亿,渔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两者合计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约为36%。而据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2018年我国畜产品进口285.2亿美元,同比增11.3%;出口68.6亿美元,增7.9%;贸易逆差216.6亿美元,增12.5%,在农产品中逆差排第二位。


另外,人们在日常食品消费中,速生鸡、健美猪、红心蛋,一个个刷新大众对食品安全认知的热词不断。人们显然已经从“有没有得吃”到“好不好吃”再到“安不安全的吃”进行消费观念转变,对品牌产生了需求。人们开始更多地考虑营养价值、产品健康指标,希望食物快速,简单,新鲜,有机,无添加。因此对生产过程溯源进行关注,要求更加透明的了解食物,甚至想了解养殖者的故事。


2、政策管控、扶持两端加持环保养殖


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畜禽粪便废弃物问题造成严重环境问题,2017年全国产生畜禽粪污高达38.18亿吨,但综合处理率仅在60%左右。养殖垃圾不仅是特殊的生活垃圾,也是一种传染源。传统的堆肥、随地抛洒丢弃现象,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且并不能阻断可能及消除存在的疾病传染源,绿色养殖应时而生。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要求,后续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环境污染问题。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8项关于畜牧养殖业的内容。特别指出要推进养殖环保,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出大力气治理污染。


在对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基础上,国家还有明确的针对养殖污染的“亮剑行动”,2017年出台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将农村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征税。如果养殖粪污用于农田灌溉,可以免交环保税;如果达标排放模式,不管排放标准有多高,都必须要缴纳环保税;污染处理成为必要。


另外,国家对于绿色养殖进行大力扶持,合理高效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的同时,撬动绿色养殖与社会资本合作。2018年起,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农村部齐力进行整合优化相关中央投资专项资金,其中重点支持畜牧大县整县制推进畜禽粪污收集、存储、处理、利用等环节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2018-2020年之间,从在全国586个畜牧大县中,每年择优选择项目试点县,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完成200个以上试点县推进任务。


3、技术革命层层推动,演化养殖新应用


技术是产业升级中重要的推动力,机械化、互联网+、物联网、生物技术层层递进的变革,推动新时代新产业的发展。


机械自动化发展相对时间较早,但搭配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技术又将其推上智能层次,随着国内养殖走向业集约化、规模化、效率化。智能机械化不仅提供劳动生产率,还促进养殖水平、科技含量、产品品质,使养殖业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另外就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新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检测及治理方面都有应用前景。


并非第一个吃螃蟹,国际发展早已日新月异

多种产业融合解决传统养殖弊病在国际养殖业现代化进程中早有体现。


国际养殖产业科研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是在政府及协会统筹下,通过与科、教、 推和产、学、研一体化有机合作,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资源优化,使得一大批新兴高新技术得到应用。如时下新型的精细化养殖路线,在家畜、家禽、水产养殖中,利用可穿戴设备及摄像头、数字化,收集畜禽、鱼类数据,判断健康及生存状况。


荷兰软件公司Connecterra对奶牛采用的“计步器”的形式。将传感器放置在奶牛身体的各个部位,根据奶牛走路是否太少或太多来判断其健康状况。


加拿大的XpertSea智能水产养殖优化技术研发商,采用人工智能,通过使用AI和机器学习来帮助孵化场、养鱼场准确性及更快的速度跟踪水生种群。2018年4月18日获得A轮融资1000万美元。


还有被福布斯评为2018年最具创新力的25家农业科技初创公司之一的美国 Aquabyte,为渔场配备水下立体摄像机,以确定鱼类的健康状况、大小和最佳饲料量,已完成 1000万美元 A轮融资。


2016成立的美国公司AgVoice,提供移动语音交互服务,是世界上第一个无需手动启动、语音交互的移动技术平台。专为食品和农业专业人员设计,目的是捕捉人们在现场行动中的洞察力。通过使用公司专有的原始语音文件处理和分析,包括捕捉的时间和位置数据,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流程管理,提高文件记录的准确性,在牲畜生产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2016年1月26获得种子轮投资 50万美元。


环境保护上,法律+新技术齐发,用法律方式限制抗生素、限定禽畜粪便的及时处理。执行方面结合新技术及新创意产生新方法。比如德国某养殖场由大荷兰人公司设计的猪厕的运用,厕所间歇移动,每小时移动30cm,尿液、粪便及时运出进行浓缩机生产有机肥处理。


针对禽畜粪便水处理,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创业公司Livestock Water Recycling的LWR系统将废水回收成高质量、可再生的水源。2019年6月27日,该公司还获得 2019 THRIVE-福布斯创新 Icon奖。并从SVG风投公司获得20万美元的投资。作为领先的畜禽水回收利用处理技术服务商。LWR系统是唯一经过验证和全面运行的技术,以自动化方式运行,最大限度地实现24小时可操作性。系统由触摸屏或平板电脑控制,通过平板电脑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设计简单易用。可以减少粪肥的总量,浓缩养分,转化干净水源。


国际上针对产品质量、疫病预防,进行畜禽产品信息化安全追溯;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注重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建立健全的兽医防疫和监测预报系统及平台,鼓励卫生专业人员与其他机构合作,确保动物健康。


美国公司Two Pore Guys 开发的诊断平台,可以检测任何生命形式的DNA、RNA以及分析物(蛋白质,病毒,抗体等)。可用于动物诊断,农业,食品安全测试,环境监测等方面,2017获得A轮投资2450万美元。


于2013年成立的德国企业TL Biolabs,应用基因预测进行管理家畜,用专业技术进行测试,对牛出生、生病进行预测,2016年8月获得种子轮12万美元。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发展属于我国特特色的养殖业是符合现实意义的。一方面我国养殖规模目前正处于调整阶段,虽然一些高新技术服务已经出现,但应用还未普及。小、散的养殖模式在人才、成本上有一定的限制,需要国家政策继续的引导及支持。另外,食品品牌效应下,龙头养殖企业具备一定带动作用,整合资源,承接政策,外联先进技术,发掘更加高效、高产的养殖方案,用互联网+打造全产业链的透明、可追溯,让放心、绿色养殖品牌得到大众的信赖,助推产业现代化成为必要,服务于新养殖的创新企业正逢其时。


【参考资料】


前瞻经济学人.2018年全国及各省市养殖垃圾处理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2018-8-7


Forbes.The 25 Most Innovative AgTech Startups In 2018.2018-6-27


Forbes.Livestock Water Recycling Wins The THRIVE-Forbes Innovation Icon Award.2019-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