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是她一生顽强抵抗命运的真实写照!
饺子是中国传统的新年食物,因其特殊的含义、美味的味道和香味而非常受欢迎。民间有句话叫“不如饺子好吃”。
众所周知,中国人喜欢吃饺子,当年一个青岛姑娘因意外流落到香港,从码头小摊卖水饺做起,把水饺做成了产业帝国,把中国的水饺卖到了全球各地。身价更是高达50亿元。
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湾仔码头”都是知名的饺子品牌,臧健和他在狮子山下奋斗的故事也成为了香港一代创业传奇。
壹
“用妈妈的心包好每一个饺子”,曾经家喻户晓,是臧健和一生的缩影:
43年前,一位被丈夫抛弃的青岛姑娘,拉着两个孩子流落香港街头,为了能吃饱饭,她推着手推车在香港湾仔码头卖出了第一碗水饺!
43年后,她从一个沿街卖货的单亲妈妈,一跃成为年销售额60亿的巨头。她把一碗饺子变成了一个大产业,把中国饺子卖到全世界。
她就是“臧姑娘”臧剑河。她拒绝做日本品牌,拒绝移民国外。她一直坚持一个信念,“总有一天,中国饺子能成为全世界的美食!”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你觉得人生无路可走,一定读一读臧健和,因为她在逆境中的挣扎和努力,就是一部跟命运斗争的传奇!
臧健和,1945年出生于日照市五莲县。他儿时的梦想是从事与医学相关的职业。
14岁那年,父亲离开了中国台湾省,从此杳无音信。母亲靠缝补挣钱,家里生活很困难。
20岁的臧健和被一直努力工作的母亲心疼,选择辍学,去县医院当护士养家。只有在医院工作期间,她邂逅了一位来山东援华行医的泰籍华人,两年后二人组建了家庭,并很快有了2个女儿,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就在她以为自己被幸运眷顾,美好的生活从此开始的时候,却被命运“捉弄”了。
贰
1974年,一封来自泰国的电报打破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平静生活。
她丈夫的父亲去世了,他的家人敦促他尽快回家哀悼。临行前,他向臧健和承诺,会为母女俩办理手续,全家在泰国团聚。
结果一等就是3年。直到臧健和去泰国寻亲时,才得知丈夫已在泰国另组建了家庭,还生了一个儿子。
臧健和被突如其来的一击打了个措手不及。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的臧健和搬到了香港。当时她身上只剩下不到200块,连回大陆的票都没有。
1977年深秋的香港街头,一身外地装扮的32岁妇女,身上背着沉重的包裹,两只手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小女孩,大的8岁,小的4岁
。
三人如同游魂般在人群中茫然穿梭,不知要去向哪里。
满眼的陌生,听不懂的语言,鄙视的眼神,无处落脚的凄凉……周遭的一切让这个女人再也无法抑制早该流出的泪水。
她蹲下身将两个女儿拥进怀里,痛哭中歉疚地安慰她们:“妈妈一定要给你们公平,给你们更好的生活。”
万般无奈之下,臧建和只好就地租了一间4平米的小屋,母女3人挤在一张木板搭的小床。
初到香港,为了养家糊口,臧健和一整天和“刷碗、打针、洗电车”打交道,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钟头。
后来,她干刷碗工时被撞伤了腰。在腰部受伤同时又被医生查出患有糖尿病,臧健和无法再找工作,社会福利部门派人上门让她享受“公援金”。
哪知顽强的臧健和拒绝了公援金,说:“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
叁
上天是公平的,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当时香港还没开通地铁,人们主要通过坐船往返维港两岸。
于是,在朋友的劝说下,“打从娘胎里就喜欢吃饺子”的臧健和,自制了一辆木头推车,忐忑地在湾仔码头摆起了水饺摊,一段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十岁的大女儿和面,还没有洗碗木桶高的小女儿洗碗,洗碗时整个身子都探进桶里的样子,成为了当时湾仔码头上一道动人的风景。
虽然一路跌跌撞撞,臧健和的水饺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不久后臧健和每天都能赚到500多港币。不过,她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
由于香港人与北方人的口味有别,客人大多吃掉饺子馅,却把饺子皮留在碗里。
于是,臧健和因地适宜改良了水饺的配方,不眠不夜地研制出了又薄又爽滑、筋道的饺子皮,而这一系列改变,不仅得到了香港人的认可,拓宽了销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码头上的杂卖区是底层人谋生的舞台,也是个凭真本事立足的竞技场。
在湾仔码头这个小摊位上,臧健和无疑是最勤快的那个,她最快时曾创出了一个钟头包出1000个水饺的纪录!

当时一个报社的记者听说湾仔码头有家饺子特别好吃,慕名前去调查,结果连吃了3碗水饺,回去就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报纸上。此后,臧健和“街头水饺皇后”的大名传遍了大街小巷。
她的摊位前开始排起了长龙,有的甚至从澳门赶过来,只为了能吃上一口“水饺皇后”做的水饺。
随着生意日渐兴隆,就有人建议给水饺取个响亮的名字,臧健和看了看让她走出绝境的这个码头,“湾仔码头”水饺由此诞生。
肆
臧健和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发生在1983年左右。
当时香港大丸百货的老板看重臧健和的饺子,想要投资她。大丸百货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香港开了30多家连锁超市。
老板提出公司化运作“建工厂,让水饺进超市”,条件是技术归大丸,用日本商标。臧健和想都没想一口就回绝了!
最后,无奈的大丸百货答应了臧健和的所有要求。
得益于新的资金和渠道,湾仔码头由小贩变成小工厂,产品也从现煮水饺扩展到冷冻产品。随着大丸百货旗下超市的全面铺货,流水接连连翻番。
1983年,湾仔码头水饺已经成为香港冷冻食品第一品牌,占据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1985年,臧健和乘胜追击拿出攒下的200万积蓄,在香港设立第一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
到了1996年,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已家喻户晓,以臧健和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水饺皇后》的播出,更让她成了风云人物。

1999年,湾仔码头水饺销售额达5亿元,牢牢占据华东冷冻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经过几年的耕耘,从2002年开始,“湾仔码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水饺市场的销量稳居前列。
根据尼尔森调查公司数据显示,在水饺市场占有率上,湾仔码头达44%,在广州、上海更高达56%-60%,每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
从小摊贩到建立小工厂、再到占据超市冷柜速冻水饺的大半江山……如今,“湾仔码头”已发展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过去40多年,从遭遇婚变后流落异乡到被追赶的小摊贩,从建立小工厂再到占据超市冷柜速冻水饺的大半江山,一直在钻研如何做出最好吃水饺的臧健和,最终成为了身家50亿的香港富豪。
伍
“如果让我写墓志铭,我会这样给自己下定论:这里躺着臧健和,忠厚、上进,是她一生要做的事。”臧健和曾在采访时说。
2019年2月8日,人称“水饺皇后”和“臧姑娘”的臧健和于香港逝世,终年73岁。

前半生饱受苦难,后半生迎风逆袭。
用她的话说就是:
“生活就像爬山,今天我爬到了一半,但我并不满足,我并不认为我成功了,因为我的前面还有人,一个企业家永远不可以封顶。”
臧健和传奇的一辈子,犹如她包了一辈子的水饺,包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在滚水的翻腾中获得了新生!
她的一生,是在逆境中敢于绝地反击的一生,更是自强不息,奋斗不息的一生!
参考资料:
摩天之星《臧健和:“湾仔码头”创始人,靠路边摊创亿万身家!》、
经济日报《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去世》、
新华社《“水饺皇后”臧健和逝世,用40年把中国饺子卖到了全世界!》、
华商韬略《“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去世,曾被夫家抛弃,靠做水饺身家5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