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基础上学习做香包和扣耳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今天(5月23日),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茶店社区的50名女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这两项技能。据了解,这是由成都市慈善总会、成都传媒集团、时代出版社主办,成都市女性知识分子联合会协办,成都传媒集团《天府文化》杂志社、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茶店社区、成都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西部非遗文化产业研究院支持的茶店社区“非遗女性红色创业孵化项目”。
学习场景
上午9点,“茶店社区女性创业孵化项目”启动仪式正式启动。成都市慈善总会常务副秘书长廖、成都传媒集团《天府文化》杂志社社长、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茶店社区书记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非物质手工艺香包传承人田一玲
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茶店社区书记谢飞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同学们学习技能,教给身边的人,从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天府文化。“传承和保护非遗技艺是全社会的责任。非遗巾帼红色创业孵化项目为女学生提供了学习非遗文化和技能的机会,也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成都市慈善总会常务副秘书长廖表示,欢迎茶店社区的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为项目树立标杆,复制到其他社区。同时呼吁全市企业支持这一项目,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
"成都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丰富多样的城市."成都传媒集团《天府文化》杂志社社长郭俊表示,成都传媒集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非物质文化、生产非物质产品、将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成都传媒集团还在成都多个社区建立了非遗客厅,为女性红色创业项目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让文化始终在身边,从侧面传承非遗文化。
邀请了两位非遗老师授课,其中非遗传统手工旗袍传承人刘小芹制作了带扣耳环,非遗手工艺香囊传承人田以岭教授了艾草香囊的制作技巧。现场老师指导学生制作香包和带扣,并不时给出评语和详细的教学。学生的手工作品完成后,将举行慈善义卖。
香囊和扣环
本次慈善活动是2021年天府文化进入社区“非遗公益课堂”的第二站。对50名社区女工、全职母亲、老年妇女和残疾妇女进行了专门培训,旨在帮助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并探索新的可能性。
非物质女性红色创业孵化项目是非物质文化产业女性创业系列项目之一,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非物质技能的传承,同时帮助更多女性实现更精彩的独立生活。在其全链条服务中,项目包括女性红色技能线下、线上转移、现代女性独立人格成长、品牌推广、资源对接等。从而赋能女企业家,营造创业帮扶的良性生态,从而促进女性发展,形成文化创造的闭环,使项目本身具备造血功能,实现灵活的创业机制,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红星新闻记者邱俊峰曾琦图片报道
编辑李杰
(下载红星新闻,报道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