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企业销售现状怎么写 创业公司现状怎么写

7月20日,兴业证券与36Kr在北京成功举办“智能驾驶投资集团闭门会议”。本次大会以“过热和不成熟是投资风险还是发展起点”为主题,邀请了10余家上市公司和明星创业公司,以及资深行业专家和政策专家,回顾智能驾驶的发展历史,从发展的角度探讨智能驾驶的机遇和未来。

会议主要围绕“智能汽车行业估值是否存在泡沫?”"自动驾驶评分标准如何定义和实施?"“汽车数字化前景如何?”等等,希望实现智能汽车产业链一、二级市场的联动,为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答疑解惑。

窦宪智能首席产品官陈英瑞

窦宪智能首席产品官陈英瑞以《数字化升级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链》为主题做了演讲。以下是36Kr编译的内容记录:

数字化升级重构汽车行业估值

很多人都知道窦宪智能是一个智能座舱。事实上,我们根植于汽车行业的多维数字化升级服务,是一家提供从车端到主机端再到云端的全栈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集成商。我们服务的客户可以是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也可以是一级客户。

我们选择这个业务领域,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最近两年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2017年到2020年,即使消除了疫情的影响,我们也可以看到产量和销量都在逐渐稳定。

相比之下,在整个汽车市场网联化、数字化水平则呈比较陡峭的上升趋势,智能汽车在整个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基本超过70%,与我们合作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一级公司都会密切关注这一点。

从这个投资角度来看,智能化、数字化的汽车业务是值得投资的。

一些传统汽车公司,如丰田,仍占其毛利的80%以上。像特斯拉这样的新动力汽车公司更像苹果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在他们的毛利构成中,来自场景服务,尤其是数字体验的收入在他们的毛利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在我们看来,这是对汽车行业估值模型的重新定义。

如果还是走传统路线,那么车辆段的整个预期利润,包括整个市场,都是可以量化的。但如果在售后端做好数字增值服务,业务回报相对来说会更有竞争力。

最近大家都说汽车是下一个移动终端,但这一点我并不完全认同。但我们可以以智能手机市场为参考。

单从出货量来看,一个手机品牌如果不能达到1亿元就不能说是成功的品牌。然而,汽车行业的一个品牌,一年销量超过100万,已经算是相当成功了。除了销量之外,场景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汽车是相对被动的场景,而手机是主动的场景。

不过,有些地方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从iPhone诞生到去年,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7%,整个发展趋势相对清晰。

在汽车行业,这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从目前来看,整个行业的升级和数字化转型还没有完全完成,反而都处于一个爬坡的阶段,为此商业模式也会慢慢的发生一个变化。在这其中,整个车联网服务,包括整车软件和服务方面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特斯拉推出的FSD服务包在中国卖的不便宜。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当这种订阅服务的渗透率达到30%时,考虑到其硬件能力,整个商业模式还是有欠缺的。但如果整体渗透率和转化率达到40%,自行车的利润上升会更快。

当然,订阅服务不仅限于自动驾驶的订阅服务,还包括很多其他订阅服务,包括目前的9-9元媒体服务套餐、流量套餐等等。

t-size:15px;">所有我们接触过的车厂都希望有这样一种数字化服务,当渗透率能够上升时能拉动单车利润随之上升,这是非常可观的一件事情。



行业需要一站式数字化方案解决商

仙豆智能把自己定位是一站式的智能汽车数字化方案解决商,我们有四个主要业务,除了智能座舱产品也就是整个智能座舱的OS,还有智能分发平台、语音导航等方面业务。在智能座舱体验部分,我们会分高中低配,目前搭载了长城系的五个品牌的车型中。


基本上我们每年智能座舱业务增长会随着OEM出货量增长而增加,今年底装机量会突破200万辆以上,这里有的车搭载我们全套装机体验,有的会搭载专项服务,例如语音、导航、视觉解决方案等等。从整个用户池来看,除了智能座舱之外,整个APP也是我们业务的一部分,目前为止我们后台用户保有量正以百万量级水平增长,预计2025年有望破千万。


以往大家看到很多车内的多媒体系统使用率并不高,在我们做了这套座舱系统之后,也会从后台去看一下用户使用情况。现在看下来,月均的活跃度是超过了90%,目前还没有达到L4级自动驾驶的情况下,整个座舱内的数字化体验使用度已经非常高了。


因此,我们也在思考,不管是L2+、L3,甚至L4,不同阶段都能能带给用户一些不同的数字化体验,随之客单价值也会出现上升的趋势。


正是看到了自动驾驶的成熟度,我们也开始慢慢地将软件服务SaaS化,去做一个生态方面的布局。目前生态也已经开始搭建,并接入了相当多的生态合作伙伴。


为了支持以上业务发展,我们也做了充足的技术储备,硬件方面,我们和包括博世高通等合作,保证之后2到3年内能持续迭代。语音方面,我们在北京有专门的AI团队,专注语音和视觉方面自研。导航方面,我们会通过合作,实现一些基于导航的场景融合体验。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布局APP领域,会长期帮助OEM定制 APP,提升移动端的数字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