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新创业读书笔记600字 创新创业教育张雷读书笔记

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就会失败。哪里?

事前验尸,你能承担后果吗?

在产品开始之前,假设它已经死亡,完全失败,然后追溯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这将有助于企业家发现潜在的危险、风险和危机。总结经验教训。

企业家经常在过渡恐惧和盲目乐观之间游走。如果他们感到恐惧,就应该“从头到尾开始”,不断构建未来的假设,并把它们放下来解决;如果乐观的话,有必要提前做尸检,收集所有可能失败的原因,逐一检查。

如果你想事先做尸检,需要从三个层面思考:

1、自我。如果我被颠覆了,谁来颠覆我?

2.内部层面。每一个决策都要考虑后果,虽然决策速度会慢一些,但因为错误和误解少,整体效率更高。

3.外部层面。学会倾听外界的声音。

怎样才算好产品?

学会区分痛点和痒点

现在痛点已经解决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痛点。

痛点只是现象,下一代打孔机不一定是墙洞的最佳解决方案。我只是想把东西挂起来,不一定要在墙上打洞。

一个真正好的产品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方便、易用、成本可控、产量达标、生意可持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或生活质量。

任何产品落地,都需要根据构思敲定每一个细节,最后在实际层面搭建原型并进行优化。

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真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各种地域因素,找不同的人来判断你的解决方案是否被他们采纳。

从痛点到纠正问题再到解决方案,千山万水。一旦确定了痛点,剩下的就是整理逻辑并实现它。

沙盒推演

就是要把整个产品解决问题的过程,密封为一个沙盒。列出了沙盒面临的所有问题,然后保证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在进入沙盒后得到预期的结果。

输入所有可以输入沙箱的内容,不管是否合适,然后检查沙箱的输出结果。根据输出结果是否令人满意,对沙盒本身的功能设计进行检查和修正。

沙盒条件缺乏的解决方案。普通企业家的资源有一定的短缺。因此,企业家必须基于自己的资源构建解决方案,这样解决方案才能可靠和可执行。如果发现产品因为缺乏关键资源而无法完成,企业家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

当你去销售和验证产品时,你不必争论,只需倾听。但是如果人们只是不相信你的实力,或者认为大公司没能挑战,那么也许你已经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正向设计

什么是正向设计?正向设计就是抛开行业的历史包袱,从头开始设计新的解决方案。

Iphone没有延续当时手机的设计,而是彻底坏掉了,从零开始。

电动车已经不是过去汽车的设计方式了。人们用汽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正向设计遵循“两点间直线最短”的规律。在起点和关键点之间画一条直线,然后根据当前的资源重新设计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任何问题,从发现到呈现,都需要创业者对整个行业进行深入思考。前瞻性设计是从行业的出发点去思考,梳理行业的细节,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很难找到解决方案。也就是创业者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即部分优化别人的产品,然后退出市场。虽然这也是可行的,但如果没有正面设计的概念,创业者很容易半途而废

误入歧途,忽略了真正的痛点。


任何的不诚实,都会带来后续的问题。这就像打地基,如果用视而不见来对待已经存在的漏洞,后续会耗费几百倍的精力来修复它。哪怕承认错误,推倒重来,也好过把不合格的东西隐藏起来,假装不知道。


品控

一个好的模式设计,不是怎样才能做到,而是怎样才能不犯错。或者说确保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错误都在可预见、可容忍的范围之内。


品控案例思考一


回家吃饭APP,是个不错的主意。不想吃地沟油和不卫生的小饭馆,白领可能会喜欢。从模式上来看,供应端是大型餐饮服务品牌,直接对接用户,需求端是顾客,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获得饭菜。平台从中获利。


模式验证是可行的,那怎样保证饭菜是否健康呢?我们有什么渠道来确保每一道饭菜都是干净、健康的呢?


伟大的产品宁可隐忍不发,也不要出巨大的失误。


校正

落地执行前,需要确认每个环节的精确性,并留出复核和调整的时间。


在决策层面,就是无论何时,创业者的决议都要具有一定的可校正性。


世界是动态的,每个点都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不能保证随时校正,就会偏离航线。


校正是一个系统。所有的决策在保证执行的同时,都要保留出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为了更好的内容放弃当下的方案。做到这一点很难,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模式和品控的稳定,会把校正这一块给疏忽掉。最后整个系统陷入僵化。


校正怎样才好呢?


首先,模式和品控可以通过领导力有创业者牵头来做,那么校正必须由创业者亲力亲为。因为别人无法扣紧核心目标。


其次要建立持续的校正逻辑,就需要充分考虑每个流程的变量和优先级。短期来看,校正是对产品进行修正,需要确认当前的最高优先级,通过核心点带动整体进程;中期来看,校正需要以产品的设计图为基础,同时建立迭代排序,实现不断进阶;长期来看,持续的校正逻辑要对愿景进行修订,确保随着时代的变化仍然准确、可信赖。


愿景:或守住自己的核心能力,或守住要解决的问题

有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不仅仅是智商上的差距,更是理想、见识、执行力上全面的碾压。


有了愿景,还要有对愿景的信念。这样才能拥有坚定地执行力。租可怕的频繁饿变动目标,你根本不确定刚才做的路对新的目标是否有价值。


精益创业必须符合3V法则

初心(Very beginnning)、愿景(Vision)、价值观(Value)是创业中最重要的因素。


产品是否符合初心?是否是通往愿景最有价值的途径?创业过程中的价值观是否始终如一?


舞台有多大,并不取决于产品有多么复杂,而是取决于产品用户的多少。


产品不会饿死,只会撑死。


为什么产品会越来越臃肿?砍掉功能项壮士断腕,那一次次业务简化、功能调整的背后,是一次次的梳理逻辑。这时候,创业者更愿意选择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功能。


产品臃肿的原因,是创业者不善于思考和反思。


除非必要的,不要增加新功能。第一步,确定你的产品只解决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必须是原则性问题。第二步,除非必要,勿增功能,这个必要是除非绝对必要,如果必须加,返回第一步。第三步,定期回头清理,有些可用可不用的功能。


为什么你的产品没能解决最初的问题?

他们做了一个自以为能解决问题的产品。因为创业者都不可避免的在创业过程中发散思维,想到就要做到,表面上要解决问题,而实际上是成了自己“创新”的试错地。


这里的区别是一个问题的试错VS每次试错都解决不同的问题。


产品的破局点

微信增长的破局点在微信红包


如何确定你找到了真正的破局点呢?核心标准有三个,自传播,自推广,自增长。


大节点和小节点要有清晰的节奏,想要确保产品研发的节奏,就必须要对所有的阶段性目标强制性排序,然后根据创业者资源能驾驭(100%能实现,75%能实现,不确定但必须要实现)的程度进行排序判断,确保自己在10年内的趋势,5年内的方向,3年内必须要做的事情。


创业者自己必须是第一代产品经理

如果创业者自己不是产品经理,就没有办法掌握产品运转和迭代的内在逻辑,也就没有办法为产品注入自己的DNA


团队组建和管理

最早的时候,创业者+核心技术人员+运营推广,基本上就是4-5个人就可以了。


开发产品设置出关键节点,留出最后截止日期。


不要把你不喜欢的产品推给用户

决策能力:100%的信任,100%的承担责任。


深谋远虑:创业者进入“全面战争时代”。局部战争时期,只需要“一招鲜”就能制胜,全面战争时期,则必须要有远见,考虑清楚“战场”上的所有要素,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后记

我们已经进入产品过剩的时代,在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比拼的将会是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体验以及每一个打动人心的功能点。这些不是靠员工努力就能做出来的,而是最合适的企业文化中,由创业者带领大家不断的深入钻研用户的产品哲学,最终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