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坎迪阿历萨,坎迪隆 创业者

有一条宽阔的道路。根据传说,路的尽头是成功、荣誉和无尽的荣耀。

满怀希望的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渐渐地,人们越聚越多。虽然路很宽,但只对每个人都很拥挤。

这时,一个年轻人退出了宽阔的道路,转而踏上了一条小路。

大家看到了,都说:“有大路,走小路,何祺宇也是!”

年轻人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走什么路,而是怎样才能尽快到达目的地。”

那个年轻人不是唯一看到这条路的人。

有些人看到了这条路,但不以为然,更喜欢宽阔的道路。有些人看到了小路,动了心思,却很难下脚,因为小路不平坦,需要相当大的视力和腿部力量才能愉快地行走。

当他们放弃时,那个走上小路的年轻人如鱼得水,大步流星。在力量的加持下,这条路是狭窄的,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极其宽广自由的。

回头看路上的人潮,年轻人会笑:宽敞但拥挤的路上机会很多,狭窄但合适的道路也是成功之路。

路,只是一个工具,关键是到达目的地。只要你善于发现,敢于走,有能力发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秘密,你就有同样的机会成功,甚至脱颖而出。

p style="font-size:15px;">






捡“别人剩下订单”的台湾首富



2021年5月6日,福布斯中国台湾富豪榜公布。


问鼎首富宝座的,既不是富士康的郭台铭,也不是康师傅背后的魏氏家族,而是以制鞋业起家的宏福实业创始人,张聪渊


这是张聪渊第一次登上中国台湾富豪榜,在此之前,不仅大陆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就连台湾省内都对他不太熟悉。


1948年,张聪渊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18岁从农校毕业后进入一家鞋厂做管理员,那时候台湾的制鞋工业十分繁荣;




1976年台湾地区成为世界第一大鞋类出口地区;




1986年,台湾地区的外销鞋类总量达到顶峰,当时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穿着台湾地区制造的鞋。


也正是在80年代,张聪渊萌生了创办鞋厂的想法,他依靠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有限的资金创办了自己的鞋厂。




由于资金不足,鞋厂一开始无法选择门槛高、制作难度大、同时获利能力也更强的足球鞋、篮球鞋等产品,张聪渊选择了先做利润最薄的加硫鞋(帆布鞋)。






台湾地区盛产橡胶,原料便宜,如果生产普通的运动鞋,几乎不需要研发成本。但硫化鞋鞋底需要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让橡胶鞋和硫磺牢固结合,在品质要求上更高,利润在所有鞋类中也是倒数第一,很多鞋企都放弃了。


张聪渊决定,反其道而行,做别人不做的买卖。他坚信:做别人不做的买卖,意味着企业竞争少,只要做好了,就能活下去。



我没觉得只能做别人挑剩的订单,就比较辛苦……重点是,你有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决心。





而正是这“最不赚钱”的加硫鞋,让他站稳了脚跟。也正是张聪渊的坚持与创新,让鞋厂成功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目前,张聪渊的宏福实业,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鞋厂,也是加硫鞋第一大厂(主要代工匡威帆布鞋)。








“单挑”6国科学家的科学怪人



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一个从不按常理出牌的科学家,被称为科学怪人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正式启动,这项计划集结了6国的顶尖科学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作为HGP的领头羊,投入了好几个亿的研究经费。




文特尔所在的国立美国卫生研究院承担了大量的测序工作。


当时通用的测序方法是“链终止”测序法,效率极低,项目进展非常慢。


文特尔发明了一种全新又高效的基因测序技术——“鸟枪法”


但他的方法并不受到6国科学家的认可,他们依旧谨慎又艰难地排列着人类基因图谱,而文特尔使用高效的“鸟枪法”,在一年内解开了10万个碱基的编码,速度远超其他人。






后来文特尔决定离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自建公司,单挑6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甚至宣布“要在3年内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序列测定,还会为测出的基因申请专利保护”。


文特尔继续使用“鸟枪法”进行基因测序工作,公司成立后他又使用计算机发展出拼接算法,弥补了鸟枪法准确度不高的缺陷。一年时间内,文特尔的公司取得了多个突破性成就。


为了阻止人类基因组专利落入文特尔一人之手,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都不得不出面对做游说工作,邀请文特尔加入六国合作组。


经过几个月的谈判,文特尔才同意将测得的数据上传到数据库提供免费下载。


从基金计划启动后的8年时间内,在6国科学家合力工作下,耗资超过30亿美元的人类基金组计划仅完成了3%,而文特尔加入后的短短三年内,人类基因组计划就完成了90%的测定


2000年,原定于2005年完成的人类基金组计划基因草图提前完成,文特尔登上了《时代》杂志,还被评选为“千禧年年度科学家”




天马行空的“非主流投资人”



彼得·蒂尔,绰号“彼得大帝”,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


作为一个“非主流商人”,彼得·蒂尔做过很多看似天马行空的投资,专门支持一些传统投资者不愿涉及的领域,如对抗衰老、癌症治疗、纳米技术、探索外太空等。


2005年,蒂尔及其伙伴投资5000万美元创办Founders Fund风险投资公司,致力于在每个阶段投资发掘革命性技术的公司。




迄今为止,Founders Found已募集了五期基金,管理资金超过20亿美元,投资领域覆盖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健康保健、消费互联网等。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让生物医疗成为了投资风口,很多投资机构开始招募生物医疗领域的技术专家,试图找出下一只生物科技独角兽。


但在过去,生物技术领域因为风险大、回报周期长、技术难点多等特点,对很多投资方来说都不是最佳投资选择。


彼得·蒂尔的Founders Found却一直看好这个冷门赛道。早在2011年,Founders Found的合伙人就在宣言中讲到,生物技术是一个“具有很大前进空间而未受足够重视”的技术,基因测序耗时长、公司需投入的时间、金钱多和发现药物过程漫长,是阻碍生物医疗技术的三大难点,但克服这些难点所带来的成果,不仅会给投资人带来巨大回报,还将惠及全人类。


在投资界大部分人都不看好生物技术领域的时候,Founders Found一直致力于对生物、医学类人才的网罗,坚持看好并加注这条看起来反盈利逻辑的冷门赛道。


就在2020年,Founders Found开始迎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大丰收,有三个投资项目均登录纳斯达克


作为连续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彼得·蒂尔相信,创业者需要有逆向思维(contrarian thinking)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有“羊群心理”


人们总是会望向他人,而难以进行独立的判断,当人们都像羊群一样去追逐某样东西时,就产生了“溢价效应”。




他认为,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时髦往往意味着不特别,如果亦步亦趋地模仿,其实是把思考的权力交给了别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不抱团”的医药基金经理



在众多医药基金经理中,融通健康产业的基金经理万民远,是比较特别的一个。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权益基金专题七:大家一起找不同—医药基金经理篇》-2021年3月31日;


注:重仓标的的市值估值为重仓股指标相对全部A股的分位点加权的结果,分位点越大,数值越高。持仓数据截止2021年3月31日。




万民远


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






“人多的地方不去,人多容易踩踏”是万民远的投资座右铭。


我们统计了融通健康产业2018、2019、2020年报的前十大重仓股。


主要看两个维度:


1、当期同时持仓该个股的基金数量。




2、是否是当期基金持仓数量排名前20的个股。




注:1、重仓股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不代表本基金当前持股


由于融通健康产业是一只医药基金,我们把每一个报告期持有基金数量排名前20的医药行业个股定义为“抱团股”。


从融通健康产业的持仓数据来看,万民远的前十大重仓股,极少出现抱团股。


实际上,万民远和其他医药基金经理配置的细分赛道和方向都差不多,比如创新药、CXO、高端器械、零售药房等,只是个股选择有差异。


这不是为了跟别人不一样而标新立异,而是比较注重个股估值及安全边际。


高估值必然高波动,万民远主动放弃估值泡沫的收益,拥抱估值匹配的成长股,在别人不关注的时候去关注它,这时其股价位置会比较低,基本面大概在底部。找这些公司基本面和经营的拐点去买。涨到一定值舍得卖,再找性价比更高的。


“不抱团”的实力和底气,来自于他生物医学博士的专业学术背景和多年投资经验。


他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000727),中长期业绩不俗,同类领先。


融通健康产业同类排名


基金收益数据经托管行复核


融通健康产业近2年、近3年、近4年同期业绩比较基分别为22.16%、30.36%、50.48%


排名相关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时间截至2021/06/30; 同类基金为:2.3.3 混合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上下限0-95%+基准股票比例60%-100%)(A类)。


注:万民远当前在管1只公募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融通健康产业A成立于2014年12月25日,2016年-2020年的业绩分别为-19.21%、-7.81%、-16.36%、86.88%、66.7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9.35%、1.59%、-18.55%、25.72%、34.49%。万民远自2016年8月26日管理至今。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业绩经托管行复核,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




无论有多少人参与这行,投资注定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职业。


市场运行过程就是逻辑兑现的过程:随着逻辑逐渐展现,公司运行结果不断兑现,市场逐渐认可结果,给与相应的价格。


越多人认可逻辑,越多人算明白了账,价格就与价值贴得越紧密。


所以投资人天生就要找不同,找差异存在的逻辑,越孤独才越能获得收益。


人多的地方不去。


越是成功的投资人越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