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意,创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关于创业的启蒙思想。
创造力来自创新,同样,企业家精神也来自创造力。通过对比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先做小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创业。
马云看到国外网购很流行,国内却不流行,就开始打造电商,用自己的创新赶走了易贝,成为电商巨头;马,在打电话发信息的基础上,用现在的qq和微信做即时通讯;在拼多多,发现一批无法入驻淘宝的商家转而采用群发模式,重塑电商。目前与淘宝并列,成为电商三巨头之一。
像这样的创业故事还有很多,从创新到创意,最后到创业。
我想很多人对创业都有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创业意味着需要准备多少钱,可以创业什么产品或者应用,每天都可以有进步。
他们的创业往往以失败告终。在过去的几年里,海底捞风靡全国,许多投机者试图复制海底捞的商业模式,创造高质量的服务。几年过去了,海底捞还活着,那些后来来的竞争对手早已资金告罄,离开了。
海底捞能开这么多分店,打倒这么多对手,靠的不仅仅是优质的服务,这是它的特色之一,还有租金便宜、资金周转快等优势。
一个创业项目往往不止一个创新点,创新点越多,在创业的时候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需要慢慢培养。商业领袖不会马上想出一个好主意。他们还需要不断尝试和犯错,在错误中寻找新的创新。
想要创新,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灵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灵感:
1.找三五个朋友进行头脑风暴
2.多观看一些创意广告,比如KFC,可口可乐,杜蕾斯等等
3.找相关网站,看看别人的作品,比如新榜,数英网,顶尖文案,营销兵法等等
想要创业,不仅需要灵感,更需要商业洞察力。你怎么知道什么样的项目能赚钱,什么样的项目不能赚钱?有了灵感和创新,不代表就能赚钱。你需要一段美好的时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窗口期。
雷军曾经说过:"大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
大风什么时候来,没有人知道,但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大风之前发生了什么。
20世纪60年代,富人有车,普通人没有。几十年后,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汽车公司赚了很多钱。
上世纪80年代,明星只能被星探发现,普通人没有机会。几十年后,互联网高度发达,只需要一部手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明星,从媒体平台上赚很多钱。
90年代,有钱人有手机,普通人没有。30年后,每个人都有了智能手机,手机制造商赚了很多钱。
这一系列事件有着相同的规律,当一件稀缺的事物正在普通化,就意味着风口来了.
很多人都想知道下一个风口在哪里,这样可以提前布局,抓住风口,赚大钱。了解了以上规律,自然就知道风口在哪里。不懂就抓不住。
与其期待风的到来,不如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下,也将有机会发现创新,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认为有,它就有,你觉得没有,它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