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对对联添锦绣对什么,创业年年添锦绣对联

“十三五”期间,我国棚改累计开工两千三百多万套——

住有所居喜圆梦(“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立春那天,江西省鹰潭市沙塘石社区北苑居民孙在新家门口贴春联。打开门,2室2厅的房子装修得温馨。“今年春节我很开心。我搬进了新房子,我女儿的家人回来了,有了住的地方!”

以前,孙和他的妻子住在一个铁路棚里,这个棚又小又穷。2016年,沙塘石社区铁路棚区棚改项目启动,孙多年的新房梦终于开始实现。“那时候一有空就跑到工地,看着楼一天比一天高。现在,我也住进了新房,家里有电梯,门口有绿地。”

“十三五”期间,全国启动棚改2300多万套,帮助孙等5000多万居民实现了安居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民住房目标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为实现全民住房目标,租、卖、改、补等多种住房保障方式齐抓共管,不断增加住房保障。

——住房保障网不断扩大,从户籍居民到新市民,保障范围越来越广。

“社区组织了过年活动,年味挺好的。留在这里过年还不错!”响应“除夕夜”倡议,苏州宝世得公司员工吴琼今年春节期间第一次没有回老家,留在苏州润家乐租来的东井社区过年。2020年,润家乐东景社区转型为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入住社区集体宿舍楼的吴琼非常满意:“有四个人,离公司不远,租金比周边同等条件下的出租屋还低,餐饮、娱乐、体育等设施齐全,还提供就业创业服务,让我们年轻人在苏州工作有归属感。”

“和平相处可以让人保持平静。”润嘉乐景东景社区负责人吴云说,“小户型、低租金”的社区住房解决了周边企业5000多名员工的住房问题,如新就业大学生、农民工等。社区内所有服务窗口今年春节假期不打烊,近七成租客选择留下过年。

“十三五”期间,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面持续扩大。其中,公租房充分发挥城镇户籍住房和“双贫困”家庭收入保障作用,实行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并重。截至2020年底,共有3800多万困难群众入住公共租赁住房,共有2200多万困难群众获得租赁补贴。低收入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与此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逐步从城镇家庭扩展到新市民、青年人和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人群。截至2019年底,广州、沈阳、南京等13个城市开展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探索政府政策支持、多主体投入、多渠道供给的租赁住房模式,加速新市民拥有合适、安全、可负担的住房。

——住房保障网不断织密,从新建到改造,受益居民越来越多。

电线“蜘蛛网”进入地面,建筑立面焕然一新,停车位增加.在陕西省Xi市丰东新城,8个老社区焕然一新。“我走访了3000多户,采纳了300多条意见。光线路改造方案调整了20多次。”承担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中建一局西北公司项目经理梁云龙说,在小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下

2019年,旧城区社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2020年改造内容更全面,改造资金更元,居民参与更积极的“升级版”,明确“施工图”。2000年以前建成的所有小区都可以纳入改造范围。改造管网,安装电梯,发展各种社区服务,如家庭护理、餐饮、清洁等.2019年、2020年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400多亿元,支持各地5.8万个城镇老旧社区改造,惠及居民约1043万人。


——住房保障网不断加固,从城市到农村,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这边一朵梅花绽放,那边一串福字相连,山东东营六户镇小许村74岁的村民崔秀英,正欣赏着新家玻璃窗上自己剪的窗花。


“过去墙上有裂缝,下雨房顶漏水。”老人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过去老房子的照片。崔秀英独居多年,因自己无力修缮,住房渐成危房。“十三五”期间,东营区采取宜固则固、宜建则建、宜养则养等灵活方式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崔秀英的旧房从建档到销户用了不到两个月,新房很快落成。


“客厅、厨房、卧室分得清楚,住得舒服。平时还经常有志愿者上门提供心理咨询、剪发等服务,生活美滋滋的!”住进新房的崔秀英日子过得有盼头,还抽空学了剪纸手艺。


“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为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验,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不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5年来国家还支持242.4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众改造危房,加速补齐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短板。


进入新发展阶段,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住房保障体系将和住房市场体系一起,共同托举起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安居梦。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