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北京开基立业 开基创业的释义

四川百家姓标志性房屋系列报道(三)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个住在湖南省宝卿地区新化县萧赜乡骊山坪的李姓移民迁到金堂县罗家坝村。他们定居的地方是一个荒芜的地方,罗家坝这个地名并不存在。他们在这里定居后,取了罗家坝这个地名。按照常理来说,移民开发新的土地并占有后给这个地方命名的一种方式是将所有者的姓氏与地形地貌结合起来确定地名。为什么黎族移民放弃原来的名字,用罗的名字命名地名?

湖广填四川,50多家人入川

清初,四川许多县的人口是“土地短缺的十分之九”。清政府制定了移民填川的战略方针,鼓励外省人进入四川开垦贫瘠的田地和土壤,并公布了移民优惠政策。近邻的湖南人走在了别人的前面,踏上了填川之路。

湖南省宝卿地区新化县萧赜乡立山坪的李玹雨嫁给了罗氏。想想家里人口不断增加,又没钱买地,又没有荒地耕种,家里的耕地不会增加,将来也很难维持生计。

听说四川开荒没有封杀,耕地归自己所有,10年不交税。李玹雨和罗氏商量后,决定搬到四川。

黎族不是当地的土著家庭,但有迁徙的传统。唐朝先民投靠中原,定居江西太和县。宋朝时,迁到湖南长沙。几代人之前,长沙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因此,李玹雨觉得自己的家人远走他乡,选择另一个地方创业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骊山坪,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李的家族只有几十个。经过各种讨论,包括一家在内的李家组成了一支50多人的移民队伍。其中,有老人,有青年男女,也有儿童。这支移民队决定乘船和水路去四川。

船过五凤溪,落业江边荒原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这支移民队伍扬帆上路。船沿资水北航,过洞庭湖,驶入长江。又一路回到江西,跨过三峡进入四川。

此时,大量湖广移民已经聚集在川东。除了水路到达,还有从湘西穿越武陵山进入川东的。川东山地丘陵多,可供开垦的土地有限,很多移民不得不继续西进。

李玹雨一行上了江西,来到长江和沱江的交汇处。途中他们特别注意打听民情和地理,了解航道是否容易,有没有填海。

他们了解到,继续向西后,河道会逐渐变窄,水流会很快。远处还有其他有风俗的“野蛮人”,所以不方便去;而且北方世界辽阔,一直是发达的农耕区。于是他们调转船头,沿着沱江从西向北航行。

移民船沿着沱江蜿蜒而上,经过几个县。路上听人说,成都地区金堂县有很多可以开垦的荒地。李玹雨一行毅然决定以金堂为目的地,还记下了路上好心人提供的地名:秀川桥。

他们沿着沱江驶入金堂。船上的人都望着沱江两岸,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地方。船经过金堂县五峰溪,上行约5里。没到秀川桥,只看到右岸龙泉山的几座山峰。地形逐渐变缓,一大片杂草丛生的平地展开了。

大家决定停下船,降落,看看发生了什么。他们盯着到处郁郁葱葱的草地,然后看着草地下肥沃的土壤和流动的沱江水。他们认定这是一块希望开垦的土地,决定就此打住,重新开放遗产。

这里没有人,也没有房子可以借。中青年家庭修剪树枝和杂草,搭建草棚为老人遮风挡雨

5px;">接下来要办事,就是得到一家人将要开垦的赖以生存的土地。眼前这片平坦的荒原,为李氏族人提供了丰富的土地,各家赶着插树枝、定地界,圈占荒地。不几日,这片荒原被各家插占完了。



保自己地盘,以老婆姓取名


为避免同宗在占地归属上发生纠纷,保证自家对圈占土地的长远所有权,李献玉动起了脑筋。他与罗氏商议,决定给自己插占的地方取个地名。最后,他们决定,地名上不挂李姓,而显罗姓,称为罗家坝。


为什么这个地名要显示妻子娘家的姓氏,而回避李姓?《李氏族谱》称,这是为了使自己的占地“别于”其他李氏人的地盘,避免混界。“别于”二字,就是李氏移民罗家坝故事的奥秘所在。罗家坝这个地名突出的是妇姓,这应是移民地名文化中非常独特的现象。


罗家坝,实为李家坝。如今,当地李家人都知道罗家坝的“罗”字是祖婆的姓氏。然而,自形成移民聚落300多年来,罗家坝人几乎清一色姓李,没有一户姓罗的。抗战时期统计,人数上千。


李献玉和罗氏在荒无人烟的罗家坝开基立业,先后生有3个儿子。子又生子,世代繁衍,勤奋耕织,创业发展。清末“民国”初,这支李姓人成了金堂境内的一大家族,罗家坝成为盛产甘蔗、棉花、玉米、红苕、鱼类的一块宝地。


李氏重文兴学,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宣统年间至“民国”初年,建成了李氏祠堂和私立裕光小学,宗族子弟免费入学,为提高村民文化、培养建设人才作出了贡献。


李氏的家传教子诗云:“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黄金贵,高点明灯读五更。”李氏族人务实攻读,人才辈出。 李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