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颜值经济”的兴起,国内市场对医疗、美容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透明质酸就是其中一条线上名人赛道。
近日,中国透明质酸行业领军企业华西生物的全资子公司华西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天津经济开发区南岗工业区正式投产。以发酵技术平台、交联技术平台、中药技术平台为核心,规划建设64条中试生产线,生物活性材料整体产能计划达到1000吨。
华西生物董事长赵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透明质酸原料计划产能为660吨、100吨氨基丁酸、100吨可待因。
透明质酸又称透明质酸,是一种天然的线性多糖,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透明质酸与人体相容性高,可被人体分解代谢,安全性高,应用广泛。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技术要求,透明质酸原料可分为医药级(包括滴眼剂和注射剂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生物产业规模将超过8万亿,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4%。其中,80%的护肤品含有透明质酸,这是一种公众认知度很高的生物活性物质。
在透明质酸(透明质酸,HA)领域,华熙生物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占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份额的47%。
赵燕指出,除了满足华熙生物的生产能力,她还希望将华熙生物的核心技术,即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平台和通信技术平台,打造成为产学研示范产业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逐步构建创新闭环,帮助科研机构和科研院所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市场转化,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能够快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广阔的市场。
天津工厂还将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平台基地,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样本。
事实上,我国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的因素少,创新速度慢。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学和科研院所没有找到与企业的结合点。产学研合作主要停留在技术转移、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低层次合作上,而共建R&D机构和技术联盟、共建科技工贸一体化经济实体等高层次合作还比较少。根据此前的一项调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主要类型为常规技术咨询(37%)和签约开发(33%)。
在大多数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企业一般提供资金,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则在生产中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提供技术和人力。很多大中型企业寻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但只对短而快的项目感兴趣,对与行业发展相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关注甚少。
近年来,在生产、教育和科研方面,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界和产业界的重要课题。比如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及2035年远景目标》也强调,要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毕业舞会
天津工厂还将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平台基地,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样本。
发布会上,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梅志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滨海新区和开发区的重要产业,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目前总产值约400亿元,包括诺和诺德、葛兰素史克、施维默。
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