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村怎样能致富,农村山区创业的好项目

在潜山市塔畈乡塔畈村,一名工人正在西城电商产业园整理货架。刘洪河

在潜山市塔畈乡塔畈村,一名工人正在西城电商产业园整理货架。刘洪河

新华社合肥10月20日电(刘红河)安徽10月已逐渐进入深秋。它位于大别山东南麓的千山市,那里的秋天充满了色彩。盘山路连接城市和乡村,让游客进来,让产品出去,吸引了大量返乡青年创业。

千山市梅城镇盘浦生态休闲农场种植的花卉。刘洪河

乡村特色旅游开出脱贫花

千山市梅城镇村民朱先红,之前一直在城里开餐馆。攒了一些钱后,他决定回家为村民做点事。

“我们农场采用‘公司合作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送出土地和劳动力,公司送出资金和技术。通过土地流转、就业、技术指导、入股分红,带动周边26个地区100多户贫困户。就业。”盘浦生态休闲农庄负责人朱先红说,“经过几年的发展,2019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收入800万元(下同)。”

据介绍,盘浦生态休闲农场已培育观赏荷花近百种,食用莲藕十余种。园区总规模约2500亩,一期850亩。园区围绕“观荷、赏荷、游荷、品荷、住荷、画荷、唱荷”等多种荷花主题体验,形成了“六区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布局了40多个荷花相关旅游体验项目。

李和杰,一个62岁的语言障碍贫困户,一直独居。来农场之前,我只能靠种6亩地维持生计。

“李和杰2013年把家里的土地转让给农场,年收入3600元。拿着打工的工资,他去年赚了3万元。”朱先红说。

李和杰是一个贫困户,正在农场里照料土地。刘洪河

“20分钟就业圈”养家、看家两不误

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千山市打造了扶贫“20分钟就业圈”。通过修建和架设扶贫站和车间,贫困群众可以在20分钟内就近就业,贫困户也可以在自家门口有事可做、挣钱。

50岁的贫困户黄国庆,在距离盘浦生态休闲农场17公里的潜山市斗姆乡邱智村忙着干活。“我之前开了一家小吃店,生活还算体面。后来老婆得了慢性病,不能干重活,还要长期吃药,收入入不敷出。”黄国庆说。

2011年,村里成立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企业开发的切片年糕、火锅年糕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年营业额2000多万元,周边地区从业人员80余人,其中10户贫困户设卡。

“现在我和妻子都在扶贫车间工作。我主要负责年糕加工中的杀菌工作。我妻子从事包装工作。我们俩一年挣近8万元。”黄国庆笑着说,“而且离家也很近。骑摩托车到车间需要5分钟,养家看家才是正确的。”

50岁的贫困户黄国庆正端着年糕。刘洪河

="font-size:15px;">打通乡村电商走出去的最后一公里


在潜山市塔畈乡的塔畈村,玺承电商产业园一片忙碌的景象。生产车间里,十余台激光打印机来回穿梭;分包车间里,负责分包、贴单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张祖星是潜山市塔畈乡杏花村人。2019年,原本在省城合肥做手机配件生意风生水起的他,受塔畈乡政府邀请返乡创业。“当初回来创业,很多人反对。”张祖星说,“虽然这里离县城有50余公里,交通相对不便,但这里有仓储成本、人工成本低等优势,两项相抵差不多。”


在张祖星看来,乡村电商只要解决了时间、物流问题等,还是大有可为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承包了一条物流专线,每天下午4点半,负责物流的车辆会把发往全国各地的产品直接送达合肥物流分包中心。“这样一来相当于节约了一整天的时间,江浙沪皖地区均可实现包裹‘次日达’。”


附近的村民表示,阻碍山村农特产品“走出去”的另一个原因是物流成本高,如果自己在网上卖一些零零散散的瓜果蔬菜,它的物流成本可能就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往往得不偿失。


在潜山市塔畈乡的塔畈村,玺承电商产业园里,一名设计人员正在操作电脑。 刘鸿鹤 摄


由于产业园每天发货量都比较大,周边村民现在在网上售卖的农特产品,都可以通过张祖星公司的物流渠道一并发货,在享受“白菜价”物流费用的同时,也可以让这些农特产品更快地“走出去”。


如今,张祖星的电商产业园主要从事母婴用品、口罩、数码3C等产品的线上销售,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促进产销对接等,解决了周边农村50人就业,使他们的年收入达5万元左右。


据了解,潜山是国家贫困县之一,也是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2014年,潜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6万人,贫困村60个,贫困发生率达到16.93%。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潜山积极构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脱贫、住房保障、饮水安全、基础设施改善、资金整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系。截至2019年4月,潜山退出贫困县序列。目前,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8万户8.87万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1%。(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