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山西青年期刊,投资与创业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三条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门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查处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图为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监察委员会为新提拔的新兵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督体系课题组中国方正出版社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监察法及其配套法律的创制和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监察制度基本定型。监督体制和监督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领域。党的十九大以来,该领域的工作方兴未艾,探索了监督科学及其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大量论文在学科话语的统一化、学科研究的路径和学科属性的定位上存在明显的部门化、简单化和碎片化等缺陷。尤其是以部门法定位监督学科,难以在更广阔的空间揭示监督体系的发展规律。中国方正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国家监察制度学》一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的“学科渗透与系统整合”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坚持系统观念的创新之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国家基本法和基本法的形式,明确了最具时代特色的国家监督制度,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的重大政治和法律成就。加强监督学科建设,既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反腐败斗争法制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监督人才的重要使命。

《国家监察制度学》突破当前监督学科研究的诸多不足,坚持系统观念、贯通思维,聚焦深化国家监督体制改革背景,研究以往监督模式的体制障碍、结构矛盾和政策问题,论证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从监察体制改革的文化渊源和域外借鉴入手,研究传统的中央集权文化和监察皇史文化,论证监察体制改革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自信;本文从监督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入手,论证了监督体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监督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本文从监察法的立法价值和规范设计入手,对监察委员会的领导体制、职责、程序、自我约束和衔接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实证思考。

该书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监督体系的学科定位,以监督政治、监督法治、监督文化为学术视角和研究途径,科学阐释、完整理解、系统研究国家监督体系,是系统观下研究中国监督学科的创新之作。

学科编撰的三大特色

整本书呈现了主题研究和探索的三个特点:

首先,基于国家监管体系的特点。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逻辑起点,以政治制度、法律法规、文化制度为基本范畴,以政治、法律、文化监督的主要实践和规律性研究为系统范围,以政治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科学理论为理论支撑,聚焦腿部

二是求真务实的编纂特色。本书的编纂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理论性和实践性。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和实践都很强,要紧密结合,实事求是。(二)完整、科学。监督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本书以监督政治、监督法律、监督配套、监督文化为学科框架,体系完整、科学、严密。(3)新颖性和前瞻性。本书响应党和国家最新精神,以最新法律法规为依据,引用最新信息,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注重讨论前沿问题,提出前瞻性建议。

三是主题鲜明、逻辑完整的结构特征。目前,关于监督体制改革和监督体制的研究文献纷繁复杂。本书力求去伪存真,资料详实,无后顾之忧。这本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至第三章是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监督制度”的基本概念,重点阐述了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征。第四章至第六章是第二部分“监督政治制度”,重点阐述党对国家监督的统一领导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监督工作的监督制度。第七章至第十五章是第三部分《国家监察法》

制度”,主要阐释监察法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的学理内涵和法理阐释,包括监察法与监察原则、监察体制与组织机构、监察职责、监察范围、监察权限、监察程序、反腐败国际合作、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以及监察法律责任。第十六章至第十九章为第四编“监察配套制度”,主要阐述监察法与相关法规的衔接、监察配套机制和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包括监察法与党内法规的贯通、监察法与相关法的衔接、监察法实施中的相关配套机制。


守正创新的理论研究


本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制度研究”的结项成果,2017年7月由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立项。三年多来,以湘潭大学法治反腐败博士科研团队为主体的课题组,在本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会长吴建雄教授的率领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综合运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相关学术文章30余篇,出版《监督、调查、处置、法律规范研究》《读懂监察法》《反腐败:监察与司法的法法衔接》等多部著作。


为使本书更具实践特色和实用价值,课题组于2019年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监察法实施系列调研活动。整个课题研究得到了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以及北京、浙江、山西、辽宁、湖南等地纪检监察、检察、审判、公安及司法行政相关基层部门的大力支持。在2019年11月30日召开的本项目专家评审会上,评审专家认为,课题研究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有关精神,较好实现了守正创新、凝聚共识、破解难题、对策资政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谢勇 作者系全国人大监察与司法委员会委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