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学生插上创新创业的翅膀
天津科技大学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纪实
如果我给你一些A4纸,你能折叠成什么样?如果把这个问题问给天津科技大学的“纸到纸”创业团队,答案将是花样百出。这群大学生曾经用10天时间,用手制作了一个2.3米高的“大火箭”,上面有3万多件纸雕,气势恢宏。会叠纸的人不仅要有技巧,还需要有创作天赋,才能把一张平面的纸叠成立体形状的物体。其实折纸是一项非常“烧脑”的工作,逻辑思维和艺术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天津科技大学2018级本科生万德生,去年带领爱好相似的同学成立了学生工作室。如今,他们实用的纸雕三角插页作品不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折纸技艺。
走进“纸对纸”文创产业园办公室,蝴蝶、海绵宝宝、蜘蛛侠、喽啰.墙上布满了格子;半米长的弯弯曲曲的直龙,宛如漫步云端;凤凰、丹顶鹤、振翅栩栩如生.如果你不仔细观察,很难想象它们是由小三角形组成的纸质雕塑。
“感谢母校,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深深影响了我。在校期间的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我进行了培养和锻炼,让我有了在创业过程中面对各种挑战的勇气和信心。”现任纸对纸(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万德胜深情回忆道。
大二第二学期,万德生和几个同学参加了一个大学生文化创意博览会。他们制作的三角插花工艺品让许多去集市的人驻足购买。于是,万德生想出了把大家聚在一起的主意。“现在是创新创业的时代。大学生创业非常方便,所以我想尝试用我们的爱好去创业。”万德生说。
2017年7月,“纸对纸”工作室正式成立。其主要工作是将纸雕三角插画的创意文化转化为玩具和课堂体验,致力于在中国制造“纸乐高”。经过学校创意空间两年多的孵化,万德生的企业逐渐步入正轨,“纸对纸”团队参与了多项活动,通过三角插画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纸雕作品。去年全运会上,万德生团队制作的两个吉祥物“金娃”让大家眼前一亮,20多个体育项目中的“金娃”纸雕也让人喜爱;历时2个月,由4万多个三角形插头组成的科技大学图书馆成为同学们争抢合影的对象,每个插头都有一枚五边形硬币大小.
万德胜在HKUST不是个例。学校通过创意空间吸引了110多名大学生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支持学生中近200个成熟的创业项目,其中60多个完成工商注册。
天津科技大学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四所轻工本科院校之一,滨海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青年学子插上创新创业的翅膀。
学校曾两次入选“全国推进创新创业百强学校”,荣获“天津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示范学校”“天津市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学校”“2017年天津市高校实践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
“我们团队的环保项目获得首届京津冀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得益于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学院创新创业平台的支持。”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宇说。2017年,学院建立蔡华工场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学院15个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平台之一。王宇经常在车间里与导师和团队成员一起打磨他的项目。“如果创新创业遇到困难,可以求助学校老师和业务导师,也可以向学校的国家创意空间和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寻求帮助和支持。”王雨说。
刚从政法学院毕业的罗也有着和王雨一样的感受。其团队项目《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研究——三维综合分类在垃圾处理中的智能应用》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别奖。“比赛前半段,我经常和朋友们待在‘安立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接受安立群等老师的指导。没有老师的帮助,就没有特别奖!”罗对说道。HKUST积极支持专业教师牵头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汇聚学科和教师优势,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罗的“安立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是以理学院物理系教师安立群的名字命名的。2017年,学校创业团队获州
级、市级、区域级比赛奖项188项,1229人次获奖。在科大,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同学的共识。这得益于该校构建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创业基础》列为本科生必修课,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40余门,将创新创业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营造浓厚的轻工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认定为学分,这让我们很激动,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也激发了身边同学的创新创业热情。”计算机学院2015级本科生李圣杰,正在该校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里组队参与老师研究课题,他指着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解释说,今年学校全面学分制改革,优化了培养方案,学生可通过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学分认定。“学校实行弹性学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这些都是我们创新创业的动力。” 李圣杰说。最近正值科大建校60周年校庆,李圣杰积极参与校友创业产品嘉年华的组织工作,他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获得第二课堂成绩。”
为庆祝科大校庆,食品学院创新工坊2016级本科生廖章宏正在“研制”一款校庆月饼。“我喜欢工坊的氛围,它让我有一种动手的冲动。”廖章宏说。在科大,所有实验室都向学生免费开放,只要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意愿,都可以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走进众创空间小试牛刀,甚至可以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140余个校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去真刀真枪地实操创业。
近两年来,科大与20多个单位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实现学生双创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32个,帮助创业团队获得12项知识产权,22个创业团队获得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此外,科大还构建了“校—市—国家—国际”四级竞赛体系,形成20多个品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天津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策划总监阮钢,今年7月份接待了两批科大创业实践的学生,他说:“我们希望与科大进一步深化合作,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意创造和成果转化。”
“我最近特别忙,2018级新生刚入学,有不少人就到众创空间来,咨询学校创新创业的政策。”科大众创空间项目经理、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学生刘海琳一边说着,一边还要不时拿起众创空间的服务手册,一遍又一遍地向前来咨询的学生介绍学校的双创政策。受益于学校不断加强众创空间专业化、内涵化、国际化建设,该校众创空间被评为首批“天津市众创空间”、“天津青年创业基地”、第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中心”,并连续四年举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天津赛区选拔赛。众创空间还加入京津冀众创空间联盟、全国地方高校“深创联盟”,配备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入库导师6名,建立了完备的支持学生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今后,科大将继续立足轻工特色,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为科大学子插上创新创业的翅膀,继续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党委副书记张爱华说。(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