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中心、上海市重点区域转型发展领导小组、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智创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桃浦论坛在上海钟毅创新园举行。本期“桃浦论坛”聚焦城市软实力。在这方面,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表示,提升城市软实力,就要构建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这个是最核心的。
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包括文化、创新、城市治理等等。人才的创新创业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人才的创新创业与城市软实力完全兼容。所以这种软实力,我认为,更多的是关于生态系统。这个体系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各种配套设施。当然,背后还有更多文化因素。”
王镇表示,提升城市软实力,不仅需要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多元创新的文化体系,还需要积极高效的政府支持体系。“生态系统是多方面的,大城市提升软实力不可或缺。
如何更好的构建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王振认为,创新的背后要有人才的系统,这个系统一定是多元的。
第一是社群.大学、社区、公园是一个社区,也是从深圳、硅谷等成功地区总结出来的。今年,上海提出要建设5个新城,希望它们能形成更好的社区;
第二是人才培养开放系统。的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的。我们强调研究机构和大学是以论文为导向的。其中一些是必要的,但只在象牙塔里做研究是可能的。事实上,在推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整个社会都需要开放的人才培养。
第一个三是创新导向的科技研发系统。不是完全以纸为本,不是以专利为本,也不是以奖项为本。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做真正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没有论文。
第四是专业服务的孵化器。和上海有很多孵化器。为什么我们强调专业服务?我参观了硅谷的几家孵化器,他们的孵化器更像是为年轻人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的小型孵化器。我们现在有很多孵化器,只是房地产项目,专业实力不够匹配。孵化器应该靠近年轻人、企业家和创新者,而不是风险资本。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镇
面对竞争,应该更积极和开放地引进国际人才
由于国际形势,中国在引进国际顶尖人才方面遇到了一些障碍。王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它应该继续更加积极和开放。“我们的高端人才和尖端人才聚集不够。世界顶尖人才还在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引入这些差距。”
上海临港新区有一个政策:就业自由。王镇解释说,这种就业自由是关于人才的就业自由以及如何鼓励外国人才。现在这个政策已经形成了。在临港新区收入超过一定数额的外籍人才,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现在这一政策不断扩展到其他领域。
引进国际顶尖人才要怎么做?
王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包括面向未来,首先要前移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端口。应该建立一个引进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人才的工作平台。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韩国做得很好。印度现在也在这么做;
/p>第二是优化国内的优秀人才的引进政策。“现在很多优秀的大学生要到上海来就要积分,我认为不应该设那么高的分。因为对上海来讲,特别需要年轻的大学生。现在五大新城特别是南汇新城,在引进毕业生当中门槛不断的下降,让新城成为一个集聚人才的重要的空间。”
第三,我们要进行改革,放权松绑。最近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引起关注。为了这一点中央都在呼吁要简化,要放宽。但到地方上原来的制度也还在,怎么突破呢?这需要不断的磨合、探索。比如科研的工业一类的经费使用是按照工业一类来管理。所谓的工业一类,就是为政府部门工作、提供服务,政府部门不用出一分钱。因为政府已经给了资金了。但实际情况我们的科研人员没有任何的激励。这个是现实问题,所以我们在需要探索新的办法来放权松绑。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增强创新创业的内生活力。以前我们比较关注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实际上要更关注个人所得税有没有优惠,有没有激励。
文/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庆辉 贺涵甫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陈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