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过得很快。在过去的半年里,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一个从过热到稳定的过程。有一些波折,虽然总体来说,他们还是在稳定的控制之下,但是他们背后各种力量的竞争,真的是暗流涌动,惊心动魄。就这样,很多关键词成为热门,成为高频词。
这些话是对调控政策的补充,既代表了政策意图,也决定了楼市未来的走势。当然,它们也给买家一个清晰的认识,理解和阅读这些热词,也许你就能真正理解任何政策。这些词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接一个地联系在一起,一个接一个地发展。接下来,我们盘点一下这些词汇,它们背后的深层含义就能很好地理解了。
1、房住不炒
房子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投机的。自2016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们的楼市注定要与过去发生重要变化。虽然在过去的五年里,有时强调住房不应该被解雇,有时可能不会被提及,有些人总是过度解读。
但事实上,房住不炒的定位从来没有动摇过。
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房住不炒”,这意味着调控政策在2021年仍将严格执行。不仅“房住不炒”不会退出,房地产也被列为今年的八大工作重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被放在子栏目里,这说明国家对房地产非常重视。
大大小小的场合,我都数不清今年“待而不炒”的次数,这恰恰说明坚持“待而不炒”是必要的,也意味着今年上半年整体市场有点热,可能与去年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关。
不难判断,2021年下半年市场将会泼一些冷水,“房住不炒”是指导思想,所有调控都将围绕“房住不炒”进行。
2、一线城市全面上涨
事实上,一线城市近年来相对稳定,甚至二手房市场也有下降的趋势。然而,根据今年1月70个城市的房价数据,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了0.5%、0.6%、1.0%和0.3%。二手房方面,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增长0.9%、1.3%、1.4%和1.7%。
可以说,代替了2020年的房价涨跌互现,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北、广、深,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全面上涨,然后深圳最疯狂。当然,深圳的调控也是最密集的。
3、二手房指导价
由于深圳房价存在很大的人为炒作空间,今年2月8日,深圳将设立深圳二手房交易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共有3595个社区被逐一“定价”。很多人无法理解。二手房市场怎么能这样介入?刚开始不太明白,后来发现是真的,积极效果明显。
这可能比以前的调控更有杀伤力,对打击炒房会有明显效果。因为一些社区还存在很多集体操纵房价的现象。
除了深圳,成都、Xi安等地也有报道称,二手房指导价应该执行,预计会有更多城市跟进。
4、深房理
之所以把“深房论”列为重要关键词,是因为它具有代表性,是炒房者的典范,但又有别于普通炒房者。“深管房”的行为有点类似温州民间炒房者早年集资买房的升级版,明显违法,已被深圳7部门联合整治。
他们试图突破限购等调控政策,把房地产变成了高杠杆的金融产品,真的是一脚高过一脚。5月11日,该负责人明确表示“深房管理”联合调查组已经成立,强调还在继续
势。这对炒房行为会有一个非常好的震慑效果。
5、楼市黑嘴
因为任何一个调控政策可能都会被解读成不一样的信号,同样,有人认为调控无用,房价还会继续大涨,让你赶紧买房。也有人认为调控立竿见影,房价将会大跌,不要买房。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比较极端的,都不负责任。哪有调控把房价上涨遏制住,就希望让房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房价大跌的极端呢?
对此,经济日报给出了答案。6月23日,经济日报发布《楼市“黑嘴”要不得》的文章,4月,经济日报同样发布类似的标题《楼市“黑嘴”该治治了》文章。两个文章痛批,“楼市贬值潮”论调站不住脚。楼市“黑嘴”危害尤甚,他们四处散布谣言、教唆炒房,曲解调控政策本义,无视风险隐患,让不少网友看不清房价走势甚至对炒房充满幻想。
可见,甭管唱涨唱衰都不负责任,都是拿个案当普遍,拿片面当全面。购房者应该擦亮眼睛,看清楼市,并不是非黑即白。

6、学区房
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学区房火了,各种炒作力量也是借助学区房的概念大肆炒作,从去年低到今年上半年,一二线城市二手房市场的升温,与学区房价炒作并导致房价上涨有密切关系。
其实,也有一些城市开始重点整顿,比如上海、北京、宁波、合肥等多地出台针对学区房的调控政策。但是这并不是某一个行业的问题,解决起来谈何容易?
4月30日国家强调,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学区房的炒作,既违背了民生意愿,又违背了房子用来住的初衷。
不敢说,学区房问题就能解决,但是已经引起国家高度关注,接下来遏制房价上涨以及解决教育资源匹配不平衡问题会有一定的措施出来。
7、集中供地
从“细水长流”到“放量出让”,集中供地无疑成为今年房地产关键性变革。
今年2月26日,自然资源部宣布,将对22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实行“两集中”新政。其中,包括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以及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厦门等18个二线城市。
目前很多城市已经落实,这种用地改革是有必要的,理论上也有助于真正减少土地哄抢,促进各地土地交易市场平稳,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用实际执行看,效果也是有的,但是尚未达到理想中那么明显的效果,还需要继续观察后期执行情况。

8、房贷收紧
最近,关于房地产贷款收紧的消息甚嚣尘上,尤其是二手房。
武汉、南京、郑州、重庆、杭州、合肥等城市出现了银行房贷业务收紧的情况,甚至部分银行还暂停了二手房贷款业务。虽然北京地区二手房尚未出现停贷,但放款时间变长了。房贷整体收紧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
房贷利率提高实属正常,毕竟在信贷收紧的背景下,在房住不炒的基础上,打击炒房理所应当,但是何时不再伤及刚需和改善购房者可能需要政策仔细斟酌。
我觉得,房贷收紧是客观的,但并没有那么夸张,很明显,政策是有倾向性的,在为二手房市场降温,鼓励大家去买新房。在这一轮严厉打击炒房过后,很快就会有对刚需扶持的政策出来。净化后的市场对刚需才是真的利好。

9、保障性租赁住房
在房住不炒背景下,稳定是目标,但根本目标是满足广大百姓们的居住需求。大城市房价也会在稳定状态下,很难让所有人都去买房,那么该如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呢?
去年,国家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5月12日、14日,住建部召开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座谈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0个城市参加。40个城市将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些城市都属于房价较高城市,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被列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当中。土地又将从何而来?住建部指出,将重点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一时间成为高频使用的热词。6月2日,发改委印发《暂行办法》,坚持房住不炒,提出支持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中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我觉得倒不是说让所有人都去租房住,而是说我们的租赁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过去重视不够,大家被迫租房,以后可能会主动选择。相信国家还会重点进入租赁市场,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调控租金来缓解大城市的住房压力。
10、县城限高令
去年4月27日,住建部发布《通知》明确,针对超高层地标建筑,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
今年就对县城楼层做了具体规定。

3月29日,住建部发布通知提出,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这次还只是意见稿。
5月25日成文,6月,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规定,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
如果不允许建更高的大楼,那么就会向地面要更多的土地盖楼,是不是意味着房价会被推高呢?限制超高楼后价值是不是更高了?很显然不是这么简单,更重要的在于,很多县城的房子已经盖得够多了。再一个就是为了提升居住品质,改善环境,小城市的房地产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城市小区也会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