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团队和他们的团队了解社区的发展。
5月12日下午,由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赴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以下简称“社区”)开展第十五期“创业导师园区行——东莞松山湖站”。通过实地调研社区各类孵化载体的发展方向和现状,导师团队通过现场指导、把脉咨询、座谈会等方式,与东莞孵化载体和企事业单位代表就提升“双创”服务进行了深入探讨。
指导员一行参观了社区5G智慧园区运营中心。
据介绍,社区分为科技研发、产业孵化、创业扶持、人才安居四大功能分区。定位为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人才栖息地。将充分利用“政策特区、服务高地、成本低”的优势,打造全市创新创业新标杆。
目前,新引进R&D机构10家,R&D平台200多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1家,市级孵化器3家,孵化科技企业400多家,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工业设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近2000名企业家和科学家在此扎根。
研讨会现场。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东莞孵化载体及企事业单位代表听取了创业导师对孵化载体发展现状及难点的意见,如孵化载体科研成果如何产出、土地利用发展难点等。
广东省孵化协会理事长张维良表示,社区具有科技研发、产业孵化、配套服务等功能,发展模式较为先进。可以探索更多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资源对接,让社区内众多孵化企业从物理集聚裂变为“化学反应”。
企业导师徐智指出,各孵化载体可在载体创新、社区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新探索,加快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导师签约仪式。
会后,各孵化载体与广东省创业导师签订了合作协议。
【作者】蔡沙黄
[摄影]蔡子航
【作者】黄蔡子航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