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需要建立更公平、更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21世纪经济报道,来 源丨(ID:jjbd 21)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受此影响,赴美上市的教育股大幅下跌,随后国内部分分析师和投资者猜测,与民生行业相关的领域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国内a股在周一受到影响。
事实上,校外培训的治理并不出人意料。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把教育改革和减负提升到战略地位,并不断推进和完善。早在2018年,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就违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应试”培训,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此,笔者提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建议,并将治理责任下放给地方政府。
学科化教培行业本质上是应试教育体系的衍生服务,主要通过超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培养“做题人”,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中国正在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因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而不是用应试教育模式培养高分低能的人才。但是,依附于现有教育体制和招生制度的培训机构,会强化应试教育的弊端,同时增加教育的不公平性。
疫情期间,学校因隔离政策不得不采用线上教学模式,部分资本疯狂涌入校外培训领域,被视为新的资本赛道。2020年1-10月,K12教育行业累计融资规模达328.7亿元,超过前四年融资总额。这些公司利用互联网创业模式,即烧钱买流量,形成高估值、高营销费用、高亏损的特点,试图复制网络汽车等领域的做法,通过烧钱形成垄断地位。
资本换流量的大规模宣传引发了极大的社会焦虑,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迫卷入其中。校外培训和学区房强化的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制度的改革。
要及时制止资本无序扩张,规范校外学科培训,禁止其产业化、资本化。特别是在中国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之际,更需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加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国家的政策目标和治理逻辑是清晰的,这是一个以增加现状为目标的完美过程,如果资本不断涌向治理边界,必然会付出风险成本。
长期以来,涉及民生的治理存在过度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空间,助长了持续的大胆投机,蔓延到社会各方面。比如在住房领域,“房住不炒”原则制定后,大量投机者会绕过监管,通过假离婚、套取消费贷款甚至住房投资证券化等方式进行炒房。比如,相关平台企业仍带着“病”上市,意图生米煮成熟饭,尽快实现套现,尽管监管部门已经告诉他们,数据安全、行业垄断等问题需要查处。
这些无视政府监管和行业治理的行为,表明资本为所欲为。带着所谓政府不应该干预的理念和中国成长转型的特殊状态,它通过燃烧变得狂野
近年来,美国强迫昆仑万伟出售交友应用Grindr,企图抢夺TIKTOK股权,并禁止半导体企业为华为生产供应长臂管辖权的半导体,给中国企业制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所谓“中概股必然打折”的判断,是对中国认识的无知,这些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已经明确提醒投资者监管风险。事实上,上周,美国总统拜登提名乔纳森坎特(Jonathan Kanter)领导司法部反垄断部门,并准备对科技巨头发起大规模反垄断攻击。互联网资本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治理和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