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学生会权益部主要职能,学生会创新创业部门是干什么的

文 马路天使

学生会的高压工作给了一部分人一个很好的跳板,但这个跳板显然和那些辛辛苦苦做桌子、写报告、搬桌子、立拱门的小干事们没有关系。

“什么样的学生团委工作需要忙到凌晨?”

听说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干部李晓雨出事了,晏殊和几个朋友所在的微信群爆炸了。同样是共青团干部,晏殊对李晓雨感同身受。

此事仍在调查中。/@封面视频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原本应该在上半年举行的活动推迟到了下半年。每天都有各种无穷无尽的形式,同时进行几项活动。

11月10日,晏殊刚刚结束了学院的年度创业大赛,终于她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松一口气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此结束。之后,她会写一份上千字的报告,回顾总结自己的经历,提交给团委老师。

“太累了。”半夜下班后,她偶尔会在微信群里对着姐姐们吐口水。那天,姐妹俩在小组里给晏殊讲述李晓雨的故事。晏殊别无选择,只能开了个玩笑:“幸运的是,我会调整自己。”

11月2日,湖南师范大学团委干部李晓雨因受到团委工作压力,在宿舍自杀身亡。随着网络上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李晓雨”在微博上跳了出来。

有很多人对雨有同感。/@Yannis-YEE

他们大多数都像李晓雨

,曾经或者正在背负着学生会的工作压力。有人压力大到3个月不来“大姨妈”;有人因为面对活动没有经验而焦虑失眠;有人顶不住压力辞职了;抗压能力强的则默默吞下苦水忍辱负重......




本应该是学生锻炼自己,帮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学生会工作,如今正变成了学生干部们不能承受之重。




还未走出社会的他们,一边应付着琐碎的学生事务、囿于表格和各种政务文件,一边周旋在人情世故中,努力调整“学生气”,提前适应社会生存法则。




到底是什么把大学学生会变成了高压职场?




上课才是休息时间


“007”都没我累




“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回复消息。”




福建某高校二年级的学生的舒妍,是团委创新创业部的部长。这个部门,负责学院所有课题报告、科研活动以及创业比赛,是整个团委的忙碌重灾区。




打开QQ,满屏是工作通知群,每个群都有各种消息、各种突发事件等待处理。每次手机一震动,舒妍心里就抽一下,“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




网上某学生干部与老师的聊天截图。




有人问报告能不能晚一点交、有人参赛资料没交齐、有人本来约定好却临时有事不来了、课题组长联系不到了......每次总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小状况。




学校关于学生科研平台很多,光院内的科研课题就有上百个。一个课题里有5个人,算下来就有几百个人的信息等着去汇总,而每个环节几乎都要汇总一次——立项答辩、审核、审查报告,最后邀请学院专家教授对成果进行验收、批改。




中间只要有哪个人出了点小差错,舒妍就要拿起手机来沟通。这些琐碎的事情,几乎占据了工作的半壁江山。




最忙的时候,舒妍迎来了史上最变态的“魔鬼周”——一个礼拜有12个活动要同时准备。




每一个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作为部门主管的舒妍来把关。小到拟定出席学生名单、主持人的台本、通讯稿、宣传稿、预热海报,大到活动策划、费用方案、节目清单、彩排,事无巨细,“就连现场迎接嘉宾要用什么拱门我也得管”。




这些琐碎的工作,成了舒妍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上课反而是舒妍的“休息时间”。




上课才是自由时间。/图虫创意




在那个“魔鬼周”,舒妍的上课时间也被压缩了。为了把活动顺利落地,舒妍找辅导员批了假条,除了一些不得不去的大课,其他的课她几乎都请假了。




舒妍想,“人要是可以不睡觉就好了”。那个礼拜,舒妍的确没怎么睡过,通宵了两天,其余几天几乎都超过凌晨3点才能睡。“当时觉得007都很幸福了。”那阵子,朋友问舒妍“什么时候有空”,舒妍的回答总是“凌晨2点到4点吧”。




在任职部长的一年里,舒妍从一个早睡早起的健康宝宝变成每天熬夜的“熬拜”,“两点之前能睡算我输”。




熬夜人的自嘲。




在所有人眼里,舒妍永远打满鸡血。偶尔,她也会对这份工作产生怀疑。




“有些活动是真的不错,学校会请大咖来分享经验,有些参赛作品水平挺高。但大多数活动,是真的需要办的吗?”




主办了几十个活动之后,舒妍发现,每个活动办下来都差不多,有些特别无聊的活动,还得强制学生参与,“搞得大家很不乐意”。




但舒妍始终记得当年学姐的教诲:“不办活动刷存在感,就没有人知道你们部门到底做了什么。”




可是,在不断由上而下压过来的工作任务中,舒妍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团副的智慧


对上“打太极”,对下讲感情




在大学,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团委,团委负责管理所有的学生工作。




学生团副(团委副书记)是团委里的一把手,是团委工作的“集中处理器”,各种学生工作需要在这里汇总。平常跟团委老师对接最多的也是这个职位的学生干部。




重庆某大学大四学生的铭辉,曾经也是一名团副。在担任团副的一年时间里,他总结出了一套团副的“智慧”。




作为团委一把手,铭辉每天除了要负责很多团委的事情,还会不时接到老师临时丢来的工作。这时候,如果不懂得合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让他们分担工作,那团副就要“忙死累死”。




某网友上传的学生干部QQ截图。




但问题就在于,团委的工作通常琐碎又枯燥,动不动就是各种文件、表格。办的活动也都指令性特别强,所以大家热情一般不高。




铭辉觉得,既然工作本身无法吸引人,那就只能用“集体归属感”推动他们,用真情感化他们。




在整个团委,铭辉是个公认的“知心哥哥”,工作再忙,铭辉也不会忘记给“下属”准备生日礼物;有时候,“下属”出现了与工作无关的个人情感问题,也总找铭辉倾诉。




铭辉很擅长观察大家的情绪,谁和谁闹矛盾了、谁最近心里不舒坦了,铭辉都要一对一做心理工作。




团委工作,不知道催生了多少时间管理大师。/电视剧《你好,旧时光》




有时候,在忙完一阶段之后,铭辉会自掏腰包订个蛋糕,买点零食,把大家聚到一起聊聊天、吐吐槽。他觉得这样的团建很“绿色”,是真的在维系感情。




经营好情感,情感就会催生责任感——铭辉说,“有了责任感,大家工作起来也不会再推脱”。“其实这就像一个公司,老板要做的事情是怎么让员工全心全意帮你做事。”相反,把所有的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才是压垮团副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耿慧来说,团副的智慧,在于懂得跟老师“打太极”。今年大三的耿慧,是广州某大学的一名团副。她认为,“你这个团副好不好过,取决于你的团委老师人品好不好”。




之前,耿慧的团委老师是个年轻女孩,据说是从本校毕业的,什么事情都会帮着做,遇到事情还总帮学生干部兜着。




可后来接班的团委老师就不太一样。这个团委老师,经常半夜给耿慧甩来一堆任务,明明手上已经有一堆文件要做。最让耿慧忍不了的是,老师频繁让学生帮忙干私活。




在群里,老师动不动就@人帮忙。“取快递这种小事就不说了,有时候会要求我送他小孩上课,最过分的是让我帮忙做微商产品的海报。”




被当成免费劳动力压榨的学生干部。/日剧《未生》




耿慧说:“我跟那个女孩子(李小雨)的区别,就是我总能想办法拒绝老师的无理要求。”




拒绝老师,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强势,又要让老师面子过得去。




“我不合适”、“我不会”、“我没有经验”、“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等等都是耿慧经常用来“打太极”的理由。




不过,耿慧认为,打太极也要有一个度,要适当地答应老师的要求,避免在老师的底线边缘徘徊。




这些人际关系的微妙处理,既是学生干部需要掌握的智慧,也是从事学生工作的生存法则。




学分、奖学金、好看的简历




今年大四的铭辉,心里有一份明晰的人生规划清单。




现阶段,成绩和综测要拿到第一。除此之外,大学生创业大赛要拿到什么级别的奖项,课题论文要发什么,这些都在铭辉的计划之中。如无意外,铭辉将会拿到保研的机会。




这份工作,对于目标清晰的人来说,的确是有助益的。




因为高考失利,铭辉来到了现在这所普通一本高校。从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后,铭辉就暗下决心,要在大学期间把一切弥补回来。




进学生组织,成为学生干部,是计划中的必经之路。他很清楚,这段经历最终会变成他个人履历上靓丽的一笔,会和其他所有成就一起,将他送往保研的道路。




每年开学,学生会以及社团都有纳新活动。/B站




两年学生工作,一方面锻炼了他的领导、策划、抗压能力;另一方面,他也比别人有了更多被“推优”的机会,也掌握了更多参赛的资源。




今年大三的耿慧,如愿进入了某BAT公司实习——由于在团委工作中,她有意识地积累行政与人事方面的经验,顺利地得到了公司“转正”的续约。她觉得前两年的忍辱负重,总算有了回报。




现在,从团委全身而退的耿慧偶尔会收到大一学弟学妹的请教。他们征求耿慧的意见,“要不要进入团委?”“去哪个部门比较好?”面对这样的问题,耿慧的回答是,“要不要加入,看个人需求,也要结合自己大学甚至是往后的规划。毕竟这是一份压力巨大、用睡眠时间争取空间的工作。”




整个大学前3年,铭辉总是在高速运转中,“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除了团委的工作,我的成绩要跟上,一边还要做国家级课题、参加比赛”。一个常识是,学校的很多活动,往往在考试周前后举行,那也意味着他在忙活动的同时,要忙着考试复习。




代价是整个大学期间,累到身体抵抗力变差,头发都掉了不少。现在想起来,铭辉觉得有点后怕。




体力是保护精神的根本啊。/日剧《未生》




铭辉感叹道:“幸亏现在已经保研,终于上岸了。”




学生会高压的工作,给了像铭辉和耿慧这样的学生一个还不错的跳板,但这个跳板,显然与被铭辉们用“情感牌”留下来卖力做表格、写报告、搬桌子、立拱门的小干事们没什么关系。




干部换届,全靠“传承”




舒妍至今还记得,在上一届团委换届选举之前,学姐拉着自己在校门口一家川菜馆吃饭的情景。




学姐一把鼻涕一把泪,一方面诉说自己的不容易,一方面细数大家共事一年的战斗友谊。舒妍记得,学姐反复强调当初对她的培养,强调这是一种“传承”,“人的责任感是很重要的”。




当了一年的干事,舒妍得到了学姐和老师的认可,可她还是没打算竞选部长。“那时候亲眼见到了学姐有多累,而且这份工作太枯燥了。”一顿饭下来,舒妍最终认领了这份“传承”,答应了学姐竞选部长。




学生干部在换届退任前,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定好接班人,否则无法跟老师交代,更没办法顺利退任。




可现实是,这份吃力还有可能不讨好的工作,往往很少有人愿意做,“要么是愿意做的能力不够,要么是有能力的不愿意做”。




如今,舒妍自己也站在了当初学姐的位置,成了团委的一名部长。她也不知不觉像当初学姐那样,开始着眼于培养“接班人”。




培养接班人,才能避免后继无人的尴尬。/ 《风犬少年的天空》




首先是选人的时候,一定不能选“太有个性的”,太有个性的不适合干团委这种枯燥的工作,而且容易起冲突矛盾,责任感和抗压能力才是好的候选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其次,平常要有意识地锻炼候选人的工作能力,手把手教授技能;




最后,一定要“对他们好”,虽然工作累,但要尽量让他们心里舒服,和他们真正地交心。




舒妍还记得去年团委换届选举大会的样子,虽然整个教室被气球和彩带包围,每个座位几乎都坐满了人,除了竞选的人,还有大一的干事——这些竞选的人,都是学姐私底下“沟通”过的,“放心,不会真的选你,人选我已经定好了”。




事实上,想要留在团委的人微乎其微,团委干部在换届的时候,需要给底下的人做各种心理建设,好让整个竞选看起来“像那么个样子”。




总之,舒妍当初就是在学姐所说的“传承”的感召下接过了部长的担子。如今,快要换届的舒妍,也将“传承”的观念继续传递给她的“下属”。




究竟是什么在“传承”?/图虫创意




至于具体传承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团委工作的荣誉感?是认真负责的品质?还是那一堆永远做不完的表格和文件?舒妍也说不上来。




本该拥有自由学习氛围的大学,在学生会的工作模式下,早已沦为了高压职场。学生干部们,也许只是把社畜生活提前搬到了大学,并心照不宣地称之为学生会的“传承”。




只不过,有人在其中获利了,但更多的学生,最终在“传承”中成了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