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意产业园区,常州创业孵化基地

石墨烯是单个碳原子结构。如果石墨是一本书,那么石墨烯就是一张纸。它的发现为两位科学家赢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在全球掀起了石墨烯研究和应用的热潮。

在西太湖之滨,一座名为——常州石墨烯小镇的名镇悄然崛起。这个“东方碳谷”正在孕育新的产业“生意”,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描述:常州石墨烯镇。新民晚报记者徐程摄(下同)

创新——

“工业味精”应用广泛

手里拿着石墨烯电热丝,打开电源,刚过了5秒,手掌就感觉到了热量,10秒后电热丝甚至有点热。剥掉外圈耐高温橡胶,露出黑色石墨烯纤维,通电情况下手指可以直接触碰。将这块材料的外露部分浸入鱼缸中,鱼就会在水中游动,安然无恙。

近日,记者在碳森科技公司体验了这款获得专利的石墨烯电热丝。由于这种电热丝导热快、安全环保的特点,已被用于地板铺设,成为地暖市场的新宠。

描述:石墨烯非常轻,大固体的重量很容易放在芦笋的叶子上。

“石墨烯是一种辅助材料,加入后可以用来增强和修饰材料,因此也被称为‘工业味精’。”常州市石墨烯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顺明表示,石墨烯应用广泛:平昌冬奥会前,《北京8分钟》中,演员们穿着轻薄保暖的石墨烯智能发热服;能有效保护PM2.5的石墨烯基防螨口罩,近一个月已收到10万份订单;全国首个基于石墨烯的金属网膜蓝藻过滤系统已在滇池和巢湖成功应用.此外,这种“材料之王”在航空航天、船舶、智能电子终端、芯片、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也越来越多见。

当然,有人狂热地追求石墨烯这种高科技“新事物”,也有人有所顾虑。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创业中心工作人员丁亚军坦言:“这几年我们跟一些大企业谈合作,一开始都被拒绝了。”于是,他们尝试“微创新”,先在常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如电缆、LED灯、涂料、地板等“试水”。并对原产品进行微调改进。结果令人欣慰。“不到半年,企业主动要求合作”。

描述:石墨烯展厅展示含有石墨烯原料的国产产品。

截至2017年底,常州石墨烯及相关产业年产值已达30亿元。

结缘——

产业集聚诸多首创

全球首条单层石墨烯吨生产线,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机电容式触摸屏,全球首款石墨烯重载防腐涂层,全球首款智能加热套装.近年来,常州石墨烯产业从无到有快速成长,催生了诸多举措。

为什么常州和石墨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顺明告诉记者

,常州本身具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近年来又非常重视科创,因此,抓住机遇建设石墨烯产业是顺势而为。


这之中,最大的功臣要属江南石墨烯研究院。2011年,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在常州成立,这也是全球第一家专业从事石墨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主阵地,常州的石墨烯产业化之路由此开启,优惠政策与扶持力度,也吸引人才纷至沓来。


“很多人都是零成本创业,电脑一背就过来了。他们带来技术与创意,我们为他们建设实验室,提供资金、设备与人员。”陈顺明说,“如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团队云集于此,可以说业内有名的都已‘一网打尽’。”


“以科学家领导的团队和民营企业结合,常州形成了非常有活力的创新型小微企业模式。”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杨俊和告诉记者,从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到产品应用、再到兼顾性价比与质量标准的商品,石墨烯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世界共同面临的课题。目前,中国已形成多个石墨烯创新聚集区,江苏常州正是其中之一。“在石墨烯发展应用,特别是产业化和产业集聚方面,常州走在了全国前列。”


图说: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甚至比铜的导热性能还要高出不少。


未来——


碧波湖畔智慧小镇


室外阴雨绵绵,而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一楼的实验室内却可谓热火朝天,一些企业团队正忙着试验样品。在这里,所有的实验室与设备都对园区企业开放。未来,在微信小程序上申请预约,就可以免费使用——智慧小镇,可见一斑。


2017年5月,常州石墨烯小镇入选江苏省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依托良好的石墨烯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小镇已建成集“研究院-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西太湖碧波万顷,孟津河、场北河蜿蜒穿过,赋予石墨烯小镇天然宜居的生态环境。创智孵化、研发服务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产业融合、智慧生活配套……五大区域构筑起一个巨大的创客空间,初创企业在这里“长大”,高端人才在这里集聚,将成为小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未来。


“截至目前,小镇已累计招引石墨烯领域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0多个,聚集超过140家石墨烯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设备制造、原材料生产、下游应用、科技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陈顺明介绍,计划到2020年,小镇累计投资超过50亿元,实现石墨烯相关产业产值300亿元。


西太湖畔的东方碳谷,已初露峥嵘,悄然崛起。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双城故事>>


长三角的“黑金朋友圈”


目前,石墨烯产业化与材料革命处于突破前夜,世界各国纷纷聚焦石墨烯产业。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势头强劲,多个具有石墨烯特色的产业创新示范区已露雏形。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石墨烯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质量不断取得突破,应用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2016年,由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发起,常州、上海、宁波三地共同签署《长三角石墨烯产业协调发展合作备忘录》,长三角石墨烯产业创新联盟开始筹建。杨俊和介绍:“三地已经多次轮流开会讨论,目前正在根据三地石墨烯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讨论完善长三角联盟的机制。”


在他看来,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实力强劲,是中国石墨烯原创研究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常州是国内领先的产业集聚区,宁波则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支撑。三地之间如果能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探索建立起石墨烯行业全面长效的合作机制,将加快促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助力“中国队”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跑在前列。


如今,已有多个上海高校和研究院所石墨烯相关科研团队在常州落户,长三角“黑金朋友圈”也不断扩大。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江苏常州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三角腹地。2011年以来,常州以建设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为契机,在石墨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先发优势,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2017年5月,常州石墨烯小镇入选江苏省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全国石墨烯看江苏,江苏石墨烯看常州”,石墨烯这一新兴产业也成为常州的地标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