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是如何从路边摊一跃成为世界500强餐饮企业的?
拿到人生中第一个汉堡的时候,我还在一个县城读高中,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直到最近,我重读了《麦当劳之父传》,《大创业家: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自传》,有了更深的思考。
克洛克撰写的回忆录《大创业家: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自传》于2019年4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重新推向市场。书中不仅记录了克洛克艰辛的创业经历,还充满了麦当劳60年的商业智慧和作者历久弥新的创业精神。
2009年10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麦当劳之父的创业冒险》。虽然标题不同,但内容相似。时隔十年,再看这本书,还是觉得很有收获。或许这就是创业成功基因的魅力所在。
严格来说,雷克罗克并不是麦当劳的创始人,但正是他把麦当劳从一个家族企业变成了世界知名的餐饮供应商——。短短20多年间,他从一家没有座位的路边小快餐店,发展成为主导餐饮服务业乃至整个连锁经营领域的全球“巨无霸”公司。
如今,麦当劳已经扩展到119个国家的37,000多家门店。根据英国著名品牌Z公司的评价,麦当劳的品牌价值为1260亿美元,在全球各类品牌中排名第八。有人甚至开玩笑说,美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曾经在麦当劳工作。
在中国,很多人奋斗了18年才有机会品尝到人生中的第一个汉堡,尽管麦当劳已经在中国东部的一些城镇开业了。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雷克罗克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不用担心自己的年龄,只需要关心自己能否坚持,努力。当他遇到麦当劳兄弟并开设第一家分店时,他已经52岁了。在这个年龄,很多美国普通员工开始考虑退休,这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如此。
第一家餐厅开业的第一天,销售额只有366.12美元,但雷克罗克并没有灰心,而是坚持企业家和实干家的精神。就像他非常热爱并经常谆谆告诫人们的“座右铭”一样,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取代坚持。
不能天赋异禀,却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天才”不能。很多所谓的“天才”最后带着一堆笑柄离开了这个世界。教育做不到。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弃儿比比皆是。只有有决心和毅力,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你也会因为坚持而拥有平静的心,健康的身体和无限的力量。
1963年,雷克罗克61岁时,麦当劳卖出了1亿个汉堡。1965年,当雷克罗克63岁时,电视广告在美国取得了成功,麦当劳成为了美国居民周围的一家快餐店。1970年,当雷克罗克68岁时,麦当劳扩展到1000家门店。1978年,当雷克罗克76岁时,麦克唐纳开了5000家店。1983年,当雷克罗克81岁时,他向上帝报告说,企业已经能够自主经营。虽然没有人看到麦当劳进入中国,但他曾经工作过的那家店已经成为世界级产品,是万宝路、可口可乐三大同名品牌之一。
这本书告诉我,麦当劳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追求标准化,适合大规模生产,这样最能节约成本。
正如雷克罗克在书中所说:“麦当劳成功的基础在于其低廉的价格、高口碑、快捷的服务和干净宜人的环境。”的确,也许每个去过麦当劳餐厅的人都会点头称赞,即使从西半球到东半球半个世纪过去了,麦当劳依然做到了这一点。
这本书告诉我,麦当劳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坚持创新。当普通快餐店专注于牛肉汉堡时,雷克罗克就开始了产品创新,先后推出了鸡肉汉堡和鱼肉汉堡.他更大的创新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正如本书所说:“克罗克真正的贡献不是标准化美国人的口味,而是创造了麦当劳连锁机制。”
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实是一种更大的创新,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依然有其借鉴意义,那就是把握大势。800多年前,理学大师朱在《活水亭观书有感》中写道:“昨夜江水满,巨轮轻。一直都是浪费时间,这一天它自由流动。”这首哲学诗是“潜在的”
思维的生动体现。雷·克洛克在创业之初,并没简单地把餐厅独立来观察,而是放在二战后美国经济黄金发展时期,在社区建设和高速公路网建设的大局中来衡量的。他创造性地借鉴工业流水线的方法,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的餐厅经营模式,再授权给加盟商,实现了千店一面,万店一面;也开创性地建立了“得来速汽车餐厅”,成为高速路上过客用餐首选。
实际上,始终具有创新基因的麦当劳,已经越来越了解他的受众,2017年,麦当劳中国改名金拱门中国,虽然只是证照层面,不涉及餐厅名及品牌名,但“金拱门”还是迅速上了热搜;而近两年,我们去麦当劳餐厅消费,不难发现他们早已开始消费这个新品牌——“金拱门桶”了!
如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移动互联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利用互联网、数据技术、共享平台和移动支付,正在构建全新的管理和运营体系。但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情感和语言交流,不能只生活在数字、微信和网购的孤独圈子里,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是必然的。
或许我们会好奇,如何实现对几千家企业有秩序的管理,这正是本书给我带来的第四点启发,即管理的核心问题乃是人。“从他身上,我们学习了勤奋刻苦、专心工作、培植信念、热情服务、充满自豪和分秒必争”。
这不正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所具备的性格特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