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经济新闻
作者/郑培
这次疫情给药品代理人和自然人带来了什么启示?哪些代理商可以在中国全面复工复产?
1.现金流非常关键。
业务正常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现金流。但是疫情期间,业绩突然像悬崖一样下降,员工的工资、房租税、仓储费、库存药品折旧都要花掉。拥有充足的现金流非常重要。
2.医院、药店、诊所三大线下渠道,合理布局,全渠道发展。
疫情初期,所有诊所都关门了,药店可以正常营业。很多单独做诊所业务的代理商受到很大影响,渠道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3.增加参与互联网营销平台,如在线诊疗和在线药品销售平台。
为了减少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人们被要求不要见面,见面时应该受到保护。很多社区的封闭式管理,培养了人们在线诊疗、买药的习惯。与此同时,许多药店和诊所习惯于在网上下单。药品代理商和自然人不能再固守线下业务推广。如果他们想获得更大的发展,他们必须拥抱互联网。
4.结合药品销售终端,加强对患者的服务能力。
“下沉终端”、“直接当病人”、“开发第四终端”等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在DTP药房,很多厂家都要求“患者教育”,但有多少厂家能做到呢?疫情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业务。
5.不赊销,谨慎赊销。
药品代理商和自然人用现金购买商品,然后赊销给终端。一旦终端不卖,所有风险就嫁接在代理商和自然人身上。终端一般商品很少,只要有压力,基本上就能卖出去。药品代理和自然人不应破坏渠道,影响行业氛围。
6.卖药,努力做品牌厂家,做长期品种。
对于药品代理商和自然人来说,选择有实力、有品牌的上游产业非常重要。很多小厂家抗风险能力弱。出了问题,他们先把代理人和自然人扔掉。疫情来了,没有实力的上游厂商倒闭怎么办,运营出现问题怎么办?他们都是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7.与疫情相关的品类,如提高免疫力的大保健品、治疗常见病的药物,仍是药剂的首选。
疫情刷新了我们对药物选择的认识。最好的药物是人体免疫力。因此,提高免疫力和保健品是值得考虑的。由于市场容量问题,感冒、呼吸道疾病等常见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产品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医疗用品是必要的选择。
8.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学习。
在疫情的影响下,无论是日常办公、客户维护还是员工培训,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网上完成。加大力度尝试移动互联网营销技巧、移动互联网营销工具、移动办公等。团队应具备随时组合和拆分的办公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9.做生意不要急功近利,贪小便宜,吃亏大。
疫情期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平时卖药品器械的人都拿不到口罩,但是整个朋友圈都在卖口罩,都是套路。有多少人受不了种下它的诱惑,以及现实版的贪小便宜和大亏。做生意,我们必须真实。俗话说“人间正道是沧桑”。
10.不如靠自己,不如靠天靠地,在非常时期看清人心。
药剂和自然人在中间。对于厂商来说,如果更大,可能会被替代;做的不多,达不到厂家的指标,可能会被换掉。因此,许多代理商和自然人想“上岸”,在11日购买制药厂
特别是疫情之后,国家集中采购、“两票制”、DRGs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医药行业变数太大。代理商和自然人靠的是天地而不是自己,种植梧桐树自然吸引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