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上清华北大,大家智商、平台差不多的情况下,是什么导致了后来发展巨大的差异?
少校?家庭环境?情商?视觉?
这些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了,我也同意这些会对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还不够低。
会不会是三观?
人们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以及做出选择的价值因素,确实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只从创造财富的角度说,三观是比较大的概念,然后再细分,有没有纵向对应的概念?
个人觉得牛逼这个概念可能是一个可以借鉴的维度。
4949; --tt-darkmode-color: #9D9D9D;" class="data-color--tt-darkmode-9d9d9d">什么叫牛逼观?
就是你觉得做成什么样的事情很牛逼,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牛逼。
比如一些人,人家读大学就是为了考公考编,其他工作都叫没工作,他们的牛逼观就是体制内最牛逼;
一些人,人家觉得500强,或者互联网大厂最牛逼,字节阿里的工牌必须24小时戴着,牛逼格拉斯;
一些人,人家生出来,就没准备打工,不管公司大小,总之自己支棱个摊才行,做生意最牛逼;
还有些人,人家要影响千万人,改变世界才觉得这辈子没白来,牛逼就是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不同牛逼观下的人群,会自发地学习对应的方法论,并且不断尝试。
比如大学时有人复习考公,有人实习美化简历,有人摆摊做生意,有人不断创业等等。
牛逼观跟幸福观是有联系的,但是又不等于幸福观。
幸福不幸福,是你自己感受的。
牛逼观尽管也可以由你定义,但是牛逼不牛逼,是一个社会评价体系里的概念,是由社会排位决定的。
比如一个岁月静好的全职妈妈,可以觉得做全职妈妈很幸福,但是不大可能觉得全职妈妈是全世界最牛逼的职业。
因为你全职妈妈这个岗位,本身就不参与社会竞争,评价体系由每个家庭自行决定。
当你由衷觉得一种人很牛逼,一类工作很牛逼,自己非常向往的时候,你的财富量级上限基本就确定了。
比如体制内,收入量级就是六位数,一般不超过50万;
大厂,500强,打工金领的收入,天花板在百万量级,不同行业100-300万不等;
中小公司老板,头部网红,很多能有300-1500万;
行业大佬,上不封顶。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我不做行业大佬,是因为不想吗?
那不是做不到嘛。
这话对也不对,对大部分人来说,做不到确实是真的。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从来没想过也是真的。
我每年接触的名校毕业生太多了,北清复交,同济上外华师大,很多朋友,真的就是认为自己上限能挣个三五十万很厉害了,再多不敢想。
但也有一些人,起点智力平台都比他们低很多,人家相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接触过的很多创业者,人家就不信任何因素可以限制自己,抡起袖子上了再说。
昨天我在北京看升旗,我前面有一个大哥在抖音直播升旗,凌晨4点直播到5点,我看了一眼数据,北京同城热榜第7名。
结束后,我还跟大哥聊了2句,他说自己初中文化,直播1年了,赚了钱,第一次舍得出来旅游,就带小孩来北京看升旗。
我给大哥点了个赞。
我看到现在网上很多人的牛逼观是财务自由,从此可以不工作最牛逼。
一些人是达则兼济天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牛逼。
牛逼观可以影响一个人做事的初心,也能影响你达到的高度。
比如觉得财务自由,从此不工作的人最牛逼的,往往这辈子都在苦逼干活。
因为这种人的牛逼观,就是消费主义,享乐躺平买买买最牛逼。看似追求财务自由,实则最在意消费,而生产能力不足。
底层思维默认人有钱了,就不需要工作了。
很多明明很有能力,智商平台学历都很好的年轻朋友,处于一种自我阉割的状态,不愿意费心费力去追求更大的理想,更大的目标,觉得那些都太累了,不切实际,过于遥远。
包括很多中年人,是怎么变油腻的呢?
不追求更大的事业,更高的社会能量,提携帮助更多的后辈,只想着炒炒股,买买基金,理理财,没事指点一下江山,其他事情与我无关。
能够成为牛逼人的牛逼观,往往是觉得生产牛逼,不断创造价值牛逼,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专家牛逼,勇于尝试牛逼。
牛逼人的牛逼观,往往指向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那么你的牛逼观是啥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