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十大暴利行业 疫情期间创业项目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把它用成了近视。

文/巴九龄

中国父母对孩子健康最大的焦虑之一就是对近视的焦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近视人数超过6亿,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近视,幼儿的近视率更令人震惊:

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从长远来看,中国每个人都近视并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上个月,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中心副主任扎那乌东玉山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也丝毫没有放松。”

官方对近视防控的宣传让家长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更加焦虑。焦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 ,有太多可以导致近视的不利因素,比如看手机电脑太多,读写姿势不正确,让人觉得近视是必然的命运。

第二,治疗近视的费用并不便宜。小到几百元的眼镜,大到几万元的矫正手术,让人钱包发抖,不得不感慨“这是一笔巨大的利润”。

今天小巴来聊聊近视背后的商家。

01

医学上讲,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时间用眼不当,导致睫状肌和眼轴不能很好的匹配,图像不能准确的落在视网膜上。

然后,在逆向思维中,如果我们尝试调整屈光,使图像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近视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市场上主要有两种方案,一共四种方案。

下面这四种解决方案,就是近视背后的生意,每一种都是一条价值数千亿元、甚至上万亿元的赛道。,让我们以四大赛道的龙头企业和国产眼镜的龙头企业为例,看看近视的生意到底有多赚钱。

眼镜的原理是把一个放在你的眼睛前面

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860740" qid="6579750044314899720" mention-index="0">凹透镜,改变光线的折射角度,从而让影像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这一方案的优点是便宜,几百元就可长期解决近视问题。但也有缺点,比如长期佩戴导致疲劳;比如做体育运动时多有不便;再比如易损坏、丢失。


明月镜片是这条赛道里的龙头企业之一,去年曾经谋求上市。


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年,明月镜片在电商自营渠道商,镜片的单位成本为14.56元/片,销售单价为175.43元/片,毛利率达91.7%——与茅台不分伯仲。如果综合所有渠道来计算,明月镜片的单位成本还要更低——每片只要6.77元。





眼镜是在眼睛前想办法,屈光手术则是直接在眼球上做文章:对人体的角膜做一些物理性的改变,从而改变眼睛的屈光,让影像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既然是在眼睛这么脆弱又重要的器官上“动刀”,那价格就不会便宜——大约在1万元到6万元之间,够买几十副甚至上百副眼镜了。


除了价格不菲之外,这种方案还有一点点风险。虽然手术出现事故的概率已经被降到非常非常低了,但真有什么万一,后果谁都不愿承担。因此不少人还是对这种方案放心不下。


这条赛道的龙头企业是已经上市的爱尔眼科。


据爱尔眼科2020年的财报,近五年,其屈光手术(准分子手术)业务的收入逐年走高,从11.41亿元成长到了43.49亿元,翻了近4倍;毛利率也从46.1%成长到了51.03%。




02



前两种解决方案的解决思路是问题发生后的补救措施,而后两种方案的思路则是防止问题的发生。




角膜塑形术,英文学名是Orthokeratology,简称Ortho-K,广大中国家长称之为“OK镜”。 简单来说,就是给近视者戴上一副特制的隐形眼镜(普通隐形眼镜是软的,OK镜是刚性的),对角膜进行塑形,最后达到修正屈光、治疗近视的目的。最主要的应用人群就是视力尚在发育期的青少年。





OK镜,名字很OK,可价格一点都不OK。以目前国产OK镜企业中最出众的欧普康视为例,它们的主力OK镜产品价格为10800元/副,与奢侈品品牌的眼镜价格相当。


而且,OK镜不是一副镜片从小戴到大,而是大约每一年半就要更换一次。一般少年儿童8岁开始戴OK镜,直到18岁角膜定型,十年间需要消费7副OK镜,总花费高达75600元,万一镜片有损坏、遗失,费用还要再加。


你以为这就完了?


OK镜还需要配合冲洗液、洁净液、润滑液、护理液等一系列产品来使用,就像好房子要雇好物业一样,这么贵的OK镜,所需的相关药液也价值不菲。


这一领域的龙头欧普康视,也是A股的明星企业。


欧普康视的90%以上的营收来自OK镜,因此,我们直接看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就可以了。过去5年,欧普康视过去五个财年的年均销售毛利率为77.04%——比五粮液还要高一点点。




这是一种有麻醉效果的药品,其原理是通过微麻痹睫状肌来减少眼球中的房水分泌,从而防止角膜突出,控制近视。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制药企业获得药监局正式批文,只有个别企业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以院内制剂的形式销售此类药品。






不过,这难不住爱子心切的家长们,他们或是托人去海外代购,或是专程去有资质的医院购买院内制剂。而且,这种购买起来比较麻烦的药水还不便宜,一盒售价298元,只能用30天。如果也按照OK镜的使用周期来计算,10年间共需花费35760元。


这条赛道里目前的领先者是兴齐眼药,其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产品已经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批准。


兴齐眼药的营收项目较多,并不只有低浓度硫酸阿托品药水一项, 不过,其财报显示,企业总体的销售毛利率为76.96%,滴眼剂类产品的毛利率为66.61%。据此推算,这一项目的毛利率再怎么低也不会低于50%,仍然算是妥妥的高毛利项目。


更绝的是,小朋友才做选择题,对于关爱子女的成年人来说,标准答案当然是“我全都要”。


既佩戴ok镜,又使用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已经成为一些家长的治疗近视豪华套餐。是的,这两种方案不仅不冲突,而且还能叠加。据说,效果更好。
只是,苦了钱包。




03


为什么这四种解决方案的毛利率都这么高呢?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因为人们对于良好的视力的需求太过刚性,刚到可以忍受高价,或者说是不得不接受高价。在医疗投资领域,一向有“金眼、银牙、铜骨头”的说法,也侧面佐证了人们对眼睛的重视。


那么,是不是说这四大行业的企业都是些奸商?都在利用人民群众的刚需来牟取暴利呢?


并不是。


我们不只要看毛利率,还要看净利率,此外还要看毛利率和净利率的差距何在。


2020财年,明月镜片的销售净利率只有12.96%。爱尔眼科是15.67%,兴齐眼药则是13.57%,都难称“暴利”,只有尚处于市场开拓期、产品面向富裕群体的欧普康视,净利率特别高,达到了50.99%。


眼镜、眼药水、屈光手术这三种生意,销售的产品虽然迥异,却有相当多的共同点。


◎ 第一,都非常依赖线下营销渠道,难以通过电商化来大规模消灭中间环节。


配眼镜要去线下验光,配眼药水和做屈光手术则要去医院,企业需要支付大量的营销成本,才能获得客源。






◎ 第二,专业化程度都要求较高,需要供养大量人才。


验光、诊断、医药研发、做手术,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的医学人才,而这些人力资源成本,自然也落到了企业的头上。




◎ 第三,核心技术都受制于人。


比如,屈光手术设备都被欧美所把持。2017年时,欧洲是屈光手术设备最大的供应商,市场份额67.7%,排名第二的北美占比27.1%。设备垄断的背后是对前沿技术的垄断,中国想要把屈光手术的价格降下来,就必须先对设备定价和前沿技术有一定的话语权。






更典型的例子出现在眼镜行业。在中国已经能熟练掌握低折射率镜片的生产工艺后,低度数眼镜的价格就被打了下来,几百元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近视的度数超过600度,那就势必要用到折射率更高的镜片,而这种工艺目前仍为西方所垄断,镜片的价格一下子就提到了3000元以上。


从这三点不难看出,想要摘掉近视生意里“暴利”的帽子,一方面,需要想办法改革经营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这有赖于企业的奋斗。另一方面,需要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这还得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所以,家长们在抱怨“奸商”卖货太贵的时候,不妨从商业的角度去理解一下:这东西为什么这么贵?贵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必要花这笔钱?


同样的,在为子女的近视问题焦虑不已的时候,不妨试试一些不花钱的方法,比如,多注意放松眼球,多去户外活动——科学研究表明,这些行为都能有效预防近视。


只不过,这些不花钱的方法,却未必更“便宜”。毕竟,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就是注意力与时间。






作者 | 林克 |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