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宝公司现代化生产线
郭颂新能源汽车现代化生产线
企业科技人员提高产品技术
禹城科技创新创业园
德州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
德州高新区一角。马体飞
李丽凤白聪聪庞战英
创新驱动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经济体系、转换新旧动能的根本抓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禹城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探索五个“1 1”机制,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投资28.5亿元建设中央创新区核心区,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深化与中科院、山东大学战略合作,实现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7个……如今,创新已成为禹城发展最鲜明的特色和最强劲的动力,奏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深化改革,优化环境
2018年,禹城率先探索五个“1 1”机制。
实行“一减一增”。一减即减少本级审批事项,清理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目录6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1项。一个增加是指在市一级进行权力下放,42项市政权力和县用改革项目中有31项在禹城试点。
打造“一厅一网”。第一大厅是指服务大厅,依托高标准政务服务中心推进零跑腿、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一网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咨询投诉等全流程的网上政务服务模式。现在,241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918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实行“一证一照”。禹城在全省率先探索证照分离改革,进入高新区的经营主体全部实现证照分离,取消5项,32项由审批改为备案。
探索“一局一章”。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率先在德州设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部门一局一审批一盖章”。
实行“一帮一调”。一帮是指全力帮扶新动能企业,落实“五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推进组长、一套专项工作班、一名责任人、一套实施方案推进机制,落实“推进与解促”“三航计划”。第一个调整是指坚决调整落后产能。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盘活闲置土地2019.4亩。今年嫁接振兴企业9家、土地607亩。
禹城开展“一次性成功”和“政策转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今年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现行办结率达98.9%,群众咨询及时回复率达100%;全面推进“亩均效益”改革试点,高新区亩均税收增长60.59%;加快推进城市投资、交易等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税收同比增长161.7%;实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开展“促解”行动,累计办理不还本贷款291笔19.77亿元,为“三航”等重点企业提供过桥资金1.71亿元。
加强支持,搭建平台
="font-size:15px;">创新理念,禹城采用工业地产模式,根据企业类别和需求,利用城投公司建设专业园区。企业预交定金定制,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大幅缩短建设周期。项目从引进到投产,大多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断生产搬迁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为项目引进落户赢得时间先机,吸引了大批搬迁项目。为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禹城提出“龙形产业带”发展思路:昂起中央创新区“龙头”,加速创新区建设,工研院投入使用,充分发挥科技研发、产业孵化的引领作用;挺起专业园区“龙颈”,加快高新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协同发展产业园、博通数控产业园建设;舞起高新区“龙身”,继续推进高新区“三次创业”,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抖起乡镇产业园“龙尾”,形成镇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禹城高标准推进总投资28.5亿元的中央创新区核心区建设,同步开展招商引资、业态培育等工作,建成即入驻、入驻即达效,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核心引擎。建好新旧动能转换科创产业园,承接中央创新区项目研发、孵化成果,实现产业链全过程接力培育。
科技创新增后劲
近年来,禹城深化与山东大学、中科院战略合作,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77家,近三年科创平台数量增幅达73.49%。用好“3国1省1市”创新平台孵化体系(3国:国家级智汇生物众创空间、国家级中科禹享众创空间、国家级山东理想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1省:山东光华电子商务产业园;1市:德科云众创),入孵企业达到195个,41家企业实现纳税。持续增强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51%。百龙创园、迈特力重机入选山东省优秀企业和瞪羚示范企业。今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德州市科学技术奖19项,居德州市首位。今年计划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