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周舟
我们习惯于用人口和经济来判断房价的走势。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看看房价最高的城市,我们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房价一直在上涨。如果房价已经上涨了好几年,那么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上涨就不仅仅是房地产投机了,而是城市本身有高房价的支撑能力,虽然大部分人都是。
至于县城的房价,基本上没有多少人看好。比如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在2013年就公开表示,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县城人口净流出,房价上涨空间不大。然而,王健林可能没有想到,仅仅两年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就迎来了大幅上涨。他不看好的是县城的房价,很多都从每平方米3000多元一路上涨到每平方米7000-8000元的最高价,部分县城的房价也突破了百万大关。
在房价超万元的103个县中,浙江占了46个,接近一半。其次是江苏(17)、福建(14)和海南(9),中国经济最大的省份广东只有一个县超过1万。从数据中不难看出,103个房价超万的县中,有浙江、江苏、福建等77个东部沿海省份,说明县城房价高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20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榜单,全省57个县入选江苏、浙江、福建“最具竞争力县”。
既然县城人口流失严重,而房价为何还保持高位?
虽然县城人口流失,但依然有购买需求。
由于城市化,中国的人口流动总是呈现出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趋势。所以一般认为县城人口常年处于流出状态,没有本地住房需求支撑房价。这个判断有一定的道理,但人口的流失并不意味着县城没有住房需求。事实上,该县对住房的需求仍然很大。
如今,一线城市的房价让大多数人感到绝望。年轻人即使一辈子努力,也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子。他们只能回县城老家买房。我们必须知道,中国的流动人口总数高达2.44亿。这些人是在城市工作,回老家买房的人。另一方面,房子已经成为结婚的必需品,所以农村的年轻人如果想结婚,就必须去县城买房子。虽然县城人口整体处于外流状态,但县城购房需求依然巨大。
居民收入较低,而外出打工收入较高。
le="color: #1D1D1D; --tt-darkmode-color: #A3A3A3;">在谈到县城房价时,很多人都会说当地居民的收入一般不高,支撑不起不断上涨的房价,但问题是经济实力并不只是由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所决定,事实上,当地居民的收入对房价的影响并不大。正如前面所说的,县城每年都会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这些人的收入状况将对县城房价走势产生巨大的影响。或许县城六七千一平米的房子在本地人看来很高,但对一二线城市工作的人来说,其实也不算什么,至少和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相比,这几个方面是完全有经济实力买房子的。事实上,县城的主要需求也是这些本地人在外地工作,真正在本地工作的本地人几乎都有了稳定的居所。

不过,现在有老百姓想知道五年后县城房价的走势,你认为会下跌吗?
中央媒体罕见地指责“县城房价高”,称高房价已经让许多年轻人无力承担,而且退无可退。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热点城市仍需保持调控定力,结合市场实际变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措施。特别是对于存在明显炒作痕迹、虚火上浇油的县城楼市,地方政府应该及时出手“降温”。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县城房产,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

新华社罕见地痛批县城房价高,我们总结认为释放了3大信号:第一,确定无疑,一些县城房价与其实际水平严重不符,是虚假繁荣。怎么这样说?据房地产价格信息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1800多个县市,房价平均高于8000元每平的比例高达55.6%,其中海南陵水最高,浙江义乌第二。更有甚者,在100多个房价过万元一平的县城里,有18个县的房价已经超过了许多新一线城市的房价水平。
一个小小的县城,有些人甚至不到五十万人,而且是要产业没有产业,要技术没有技术,仅仅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房价就会高达3万多元,这简直是“房价虚高”。

但是,换个角度看,县城房价的上涨也并非坏事。起码看起来资金正流向县城。县乡发展慢是因为资金不足,二线城市在全国发展,除北京、上海、深圳外,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土地财政。县城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
等县城建成后,当地人民就不用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小县城生活安详富裕,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