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反弹,创业板指数终于在9月9日达到1700点,创下近五个月新高。在此背景下,田弘创业板ETF(简称创业板TH;代码:159977)9月6日正式结束招聘。
田弘创业板ETF的推出恰逢其时。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8.6%,尤其是8月份,单月涨幅达2.58%,领跑全球主要股指。
事实上,创业板正在迎来历史发展的新机遇。8月18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为推进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
田弘基金高级宏观研究员李云杰认为,《意见》的推出对创业板中长期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如果创业板也实行注册制改革,该制度可以作为科创板的标杆,但与后者相比,创业板具有投资门槛低、估值相对合理、股票较多的优势。此外,《意见》提到,将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技、生命信息、生物医学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和新机制医学研究院;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规范有序建设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意味着深圳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技术创新的排头兵,未来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企业,甚至独角兽公司落户深圳,而这些公司很可能会把创业板作为上市融资的首选。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和科技含金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外资的持续流入也在推高创业板的估值。据国信证券统计,截至8月27日,外资通过陆股通持有的创业板市值达到631亿元,较上月增长14%,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一;创业板股票市值占鲁谷通总市值的5.8%,较上月增长0.6%,占比连续8个月上升。
今年5月下旬,全球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宣布,a股正式纳入富时全球股指系列。第一阶段于6月24日开市后生效。首批纳入的1005只a股中,有126只创业板股票被纳入。此外,今年5月,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还首次将18只创业板股票纳入MSCI指数。未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资流入有望加速,创业板作为a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从中受益。
除了受到重磅政策出台和外资持续流入的推动外,创业板不断走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盈利改善的预期。
根据中期报告的数据,创业板的盈利正在修复。据中信建投统计,剔除乐视后,按照可比标准,创业板二季度利润和ROE增速分别提高7.6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盈利水平持续修复。中信分析师认为,创业板经历了年初资本市场最大一轮商业减值,今年中小公司业绩将逐季提升。明年,在经济周期的作用下,板块基本面将继续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在创业板个股风险仍然暴露的同时,指数化投资可能仍然是投资者参与创业板的理想方式。
风险提示: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