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魏桥创业集团原董事长张士平的身体状况引起外界极大关注。
15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致电魏桥集团,此人冷静坚定地否认了张士平去世的传闻。
当地群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张士平身患晚期癌症,14日晚从北京一家医院返回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医院。难免有人猜测条件较好的医院会转县级市医院。
昨晚,有媒体走访了邹平医院,多位消息人士表示,张士平进入了这家医院的ICU病房。
手握庞大的铝纺“帝国”
张士平拥有一个庞大的纺织铝帝国,这就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下简称“魏桥集团”)。
魏桥集团是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火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拥有11个生产基地。自2012年以来,连续6年入选世界500强,2017年跃升至第159位,比第一名高出281位;2017年还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6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0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连续4年位列山东企业100强第1位。“威巧”品牌连续14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2017年以518.15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62位。
虽然魏桥集团在去年9月完成交接,张士平卸任魏桥集团董事长,由儿子张博接任,但张士平依然是魏桥集团的一面旗帜,也可以说是一个灵魂。这是很多民营企业的普遍现象。
除了纺织业和铝业是世界巨头,魏桥集团也曾是山东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在一些国外介绍中,山东会展示魏桥集团的著名品牌:山东不仅有大型国企,还有像魏桥这样的世界级民营企业。
现在,“魏桥帝国”面临着诸多考验。
2017年8月至10月,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山东省开展环境保护监察,并于年底形成监察意见,指出2014年滨州市谎报尚未建成的电解铝产能244万吨为建成产能,并出具虚假证明骗取法定程序,同时隐瞒部分电解铝为非法在建。
据了解,这主要是指魏桥的铝业项目。
之后,山东加大了对魏桥铝业的整顿力度。当地群众告诉《中国经营报》:省工作组住在魏桥集团,日夜监督整改。
前年,魏桥集团营收达到3500多亿元。去年,由于铝产能减少等因素,魏桥集团营收下降1000多亿元。
魏桥集团继张士平之后将何去何从,一个传奇的大型民营企业能否继续辉煌,一个“年轻元帅”张博能否无愧于这个伟大的任务?还有待观察。
魏桥集团总部位于邹平市东部(去年8月撤县设市)。魏桥集团有很多工厂、住宅和公寓区。但最神秘的是魏桥集团总部大楼附近。如果用手机拍照,通常会被魏桥集团的保安拦下,要求删除。即使在公交车上,进入魏桥集团总部区域,也会有人提醒你拉上窗帘,不要拍照,以免麻烦。
张士平本人也很“低调”。在很多重要的活动节点,比如自备电厂的建设,铝水的溢出,香港铝工业的上市等等。第一财经记者联系魏桥集团进行采访,但一般没有得到回复,或者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只接受行业媒体的采访。
善于逆向决策、打造铝业第一
张士平1981年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1994年任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厂长,1998年任山东魏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03年任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年卸任魏桥集团董事长职务。根据媒体报道,张士平认为,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这就是迥乎常态的逆向决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时,这位魏桥创业的决策者便弄潮在纺织市场和宏观政策的风口浪尖。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离经叛道”,缔造出了全球第一的传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雄心不改,壮志不移,我们深信:魏桥创业人争当世界纺织先锋的目标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够达到!“这是魏桥集团官网上的介绍,从中也可以看出魏桥集团的企业文化。
因为迎难而上一直是张士平秉承的风格,也是他成功的因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当时国家对棉花控制得比较严格,张士平的油棉厂除了旺季收购棉花简单加工,其余时间便无活可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士平在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走出去收购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到 1984年企业利润就跃居全国棉麻行业第一,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厂竞相学习仿效。但此时魏桥却上了毛巾厂项目,1986年当年建厂当年实现利润25万元。
1989年魏桥涉足棉纺时,全国棉纺织市场刚刚转入买方市场。但恰在这年,魏桥建成万吨纱锭,之后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到1992年企业年利税已达1260万元。1993年到1997年棉纺织市场两次跌入低谷,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但这一时期魏桥先后投资3.3亿元,使棉纺织能力扩大到28万锭。
当时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甚至连国家都不得不狠下杀手限产压锭。但魏桥不仅没有停步,反而在 5年内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台。以后,魏桥纺织逐渐壮大成为全球最大棉纺企业。
张士平认为,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追溯魏桥创业的发展历史,这种迥乎常态的逆向决策对张士平来说并非首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时,这位魏桥创业的决策者便弄潮在纺织市场和宏观政策的风口浪尖。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离经叛道”,缔造出了全球第一的传奇。
上铝业项目无疑是张士平一生中的重大决策之一。
根据张波在媒体上曾介绍,魏桥创业集团自2001年进入铝业领域以来,坚持上下游业务一体化发展,构筑形成了“热电—采矿—氧化铝—原铝—高精铝板带、新材料”于一体、上下游业务配套平衡的完整产业链,到2014年一举发展成了全球最大的铝业生产企业,创造了业内公认的“魏桥模式”,提前三年完成了“打造铝业世界第一”的宏伟目标。
“魏桥模式”尚在讨论
2015年的时候,张士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并不敬佩李嘉诚,我最尊敬的企业家是王永庆。我不擅长搞关系,也没必要搞关系。我10年前就下了决心,不进入地产和期货。
那时的魏桥集团如日中天,也是滨州市经济版图的半壁江山。
但产能扩张的过程中很多在手续上存在瑕疵。这也是外界质疑”魏桥模式“的原因之一。当时魏桥集团提出目标,力争把滨州打造成年产值5000亿元的全球最大铝产业基地。但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这个目标并没有完成。
另外一个引发外界关注的问题是自备电厂。
在邹平县城的东北部,到处可见高高的烟囱及冷却塔,这是魏桥集团的自备电厂。
因为与淄博电网发生过纠葛,魏桥集团就走上自备电厂、孤网运行之路。魏桥通过不断扩张的自备电厂获得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这一模式也成为魏桥大幅降低纺织和铝业两大核心业务成本,增加利润和加速扩张的一台发动机。
2012年,时值阶梯电价调整遭遇“只涨不跌”的质疑,一则“魏桥自建电网的电价比国家电网便宜1/3”的消息引爆舆论,迅速包围了这家原本低调的企业。
这个事件在2018年有了新的进展。
因违规建设自备电厂,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下称魏桥集团)再一次上了政府环保文件,成为被点名对象。
去年5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并附上了相关问题整改措施清单。环保督察发现,2013年以来,魏桥集团违规建设45台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689.5万千瓦,滨州市始终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根据措施清单,魏桥集团45台违规建设的机组中,33台允许取得环评备案手续后继续运行,另外12台机组中,4台停建、8台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