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如何用一句话证明自己丑?
点赞对多的回答是:我长得和身份证照片一模一样。
“身份证照片是一个人颜值的底线”,这几乎成了网友们常见的“槽点”。然而,这个话题的流行将成为历史,因为照片可以拍三次。
近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简政放权、强化监管、提升服务”公安管理改革有关措施。“精简行政、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新政涉及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减免企业证明材料、优化户政服务等18项措施,其中“多拍多优化”就是其中之一。
消息一公布,“身份证照可重拍”立刻登顶热搜,网友举手相庆——
小照片为何引起大欢迎?
剪除小烦恼,才有幸福感
确实,身份证照片中的“画风”问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烦恼。然而,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身份证的丑照是给你藏身份证,避免被偷丢的”,这当然是个笑话。谁不想在“彰显身份”的时候有一张“美照”?用暖心之举为群众解忧,自然会受到真诚的欢迎。过去只拍一张照片,但现在有三张照片可供人们选择。公安机关自身的“烦恼”增加了三倍,但只要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只要他们多十倍的“烦恼”为人民服务。
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不在于出台了多少文件,创新了多少举措,而在于改革的方向是否符合群众呼声,改革的力度是否回应群众诉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就是要“多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突破口”。“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人民生活的痛点是“精简机构、下放权力、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的重点。
以人为本,找准着力点,千万不要动动嘴,抬抬眼。关键是要在舆论最集中的地方,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聚焦群众最讨厌的事情,抓住每一个机会,为群众挽回更多的小幸福。
幸福的海洋不是靠一片雨云形成的,而是由无数小幸福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
出台小措施,反映大智慧
说到公安机关,大多数人往往会想到不苟言笑、顶着浓烟奋战在打击犯罪第一线的硬汉形象。但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在公安审批和户籍管理方面承担的行政职能,决定了它们是中国人民间往来最多的国家机关。的确,公安机关“大部门”三拍身份证,选出最好的,只是一个“小举措”。看看此次出台的18项措施,其实每条都算不上“大动作”:
申请旅馆业许可证时,不再设置“先领证后拍照”的门槛,只要有工商执照就可以审批;印章刻制单位不再收取三五十元的网络接入费和服务费;申请典当行业许可证,不再需要相关人员无故意犯罪记录证明;居民身份证更换短信、微信提醒;户籍政策在线咨询.
优化的是服务,改变的是理念。小措施服务的是群众和企业,服务的是经济社会的活力激发,服务的是改革与发展的大局。用小举措发挥大作用,是一门学问。正如评论所说的那样,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用一时的“痛”换取人民长远的利,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
一项项真切“改善用户体验”的服务,也在不断改善着公安系统的形象和公信力。铁面和柔情的冰与火并非无法兼得,只因在服务大局中,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开展小探索,实现大意义
包括公安机关在内在“放管服”上的新探索,更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面对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一些风险隐患更加突出,必须依靠深化‘放管服’改革来赢得发展。”
走老路子、“照章办事”就是懒政庸政怠政,更不可能适应时代的挑战,甚至有可能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错失发展的机遇,让中国停滞不前。“放管服”改革,中央政府的“开门第一件事”,就是要在挑战面前抓住主动权。

“放管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放管服”促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刻影响党的执政之基;“放管服”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环境条件,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深层次需求。
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涉及公平和正义,这当然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提前两年实现削减1/3的目标,到中央和省级政府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1100多项,再到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应放尽放”,我们国家对于通过“放管服”优化环境、激发活力,走出了一张逐步落实的清晰路线图。
不放过任何一点小确幸的大改革,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期待的时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