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批准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近五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领跑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申请专利759项(其中发明专利168项),授予专利353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其中,多功能晾衣架、便携式穿针机、捡球机等50余项专利产品签订转化协议,吸引风险投资,智能垃圾桶年产值达7000万元。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以“普及教育”为基本理念,“第二课堂”为重要载体,“体验式教学”为根本途径。聚集点、聚集区教育服务模式形成的“创意教育发展空间”、竞赛培训激励机制形成的“创意实践助力空间”、引进培训与教育发展平台相结合形成的“创意作品转化空间”,将协同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育人、全心服务、全过程贯穿、全到位、全方位融合”的“立体六包容创意空间”,助力学生实现“创造一个制造者”的梦想。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显成效,“四高”效应得到广泛认可
作为国家级高职院校获批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倡导的“高质量创新创业文化、高水平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高质量创新创业作品、高质量创新创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四高”效应逐步形成。作为清华大学牵头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主席单位,各高职院校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牵头成立了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子联盟),引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合作、创新、跨越”时代。
目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200个学生创新团队和R&D项目独立运营。五年来,江苏省共有136个大学生实践创新培训项目获批;在全国重大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高职院校最佳成绩和获奖记录,获国家一等奖135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9项,全国“发明杯”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一等奖96项,多次超过全国一等奖总数的20%;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获省赛特别奖1项、全国赛二等奖1项,连续两届获得“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特别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连续三年入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获得专家特别推荐奖1项、国家银奖2项、国家铜奖3项。
在学校层面打造了10项创新创业精品活动,9所二级学院以“一院一品”为导向,打造了专业相结合的品牌活动。完善的创新创业活动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动力强,形成创新行为和品质,带动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师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和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学生,他们的先进事迹为高职学生增添了光彩,为高职教育提供了许多“正能量”,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在校期间拥有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创办了“南京云思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科创达人”小芸贤;获得共青团中央“金派阳光奖学金”特别奖并进行全国巡演的彭飞;授权近20位“科创明星”王少和;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特别推荐奖获得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传承人翟天临等“科创”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或国家级、省级荣誉,65%以上的受表彰学生实现了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学生成长的“创造空间”直接带动高质量就业。
统筹构建校园“众创空间”,协同助力学生“创客梦想”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明确“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有潜力”,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而是延伸到全体学生”,明确“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促进素质培养与社会需求协同”;同时,确保创新和创业实践
育人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激励制度、设施条件、资金保障落实到位,“学生为主,人人受益”的校园“三维六全众创空间”呈现出“理实一体、师生互动、重点扶持、着力转化”四大特点,发挥出积极有效的统筹协同作用。首先,通过网络、海报、横幅等载体常规宣传的基础上,拓展渠道开展创新作品进展览、进工业中心、进科技园的“三进活动”;开展创客理念融入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节、黄炎培大讲堂及青年大讲堂的“四融入活动”;建立网上创业模拟平台,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成立“创客小组”,活跃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其次,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原则方法和精神指向。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转变学业评价和考核机制,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实践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学分;整合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开设素质教育课程200余门,其中,双创在线共享课程42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48学时必修课程和多类型公共选修课程。
第三,学校分类别需求开展精品教育活动。结合特殊的时间点,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如新生入学之际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集中展示学校学生国家专利作品和创新竞赛获奖作品;日常教育中全面推广SYB培训课目;定期邀请校内外创新专家与“创有所趣”的同学交流;结合各级各类创新赛事的契机,引导“创有所想”的同学将创意变成作品;将大学生科技节等学生自发组织的科创活动,打造成“创有所为”的同学相互促进的平台;将“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打造成“创有所成”的学生开展朋辈帮扶、发挥引领作用的平台。
完善赛训一体的教育激励机制,构建“众创实践帮扶空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大力扶持学生专业社团,目前学校设有机械创新设计协会、机器人创新协会、先进制造技术协会等学生创新类社团接近50个(超过校级社团总数50%),聚集和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吸引了8000名感兴趣、有特长的同学参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实施办法》规定校内社团指导老师进行公开竞聘,并把指导社团和学生竞赛作为公共课教师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专业课教师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确保了学生的创新活动在社团中得到老师的有效指导,同时在社团活动经费、社团活动场地、社团专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
学校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群”的三级竞赛管理体系,将创新创业赛事参与情况纳入素质教育计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践成果送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发明杯”、“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现场;鼓励学生完善创新方案、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群”的三级竞赛管理体系,将学生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学生竞赛纳入素质教育计划,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每年,学校投入的学生创新项目和竞赛扶持基金达到300万元,与“紫金创投”联合设立学生创业基金600万元,每年支持学生申报的创新实践和专利发明项目超过300项。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聘任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顾心怿院士,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夏志杰等为代表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共计50名,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明确校内教师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导师纳入教师育人工作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标准。目前全校成立依托专业、覆盖全校9个二级学院的师生创新创意工作室50个,鼓励“创有所长”的学生进入师生创新创意工作室,参与教师纵横向课题和产品研发,老师指导的学生专利获批和作品获奖,视同教师科研成果并兑现相关奖励。参与横向课题研发的学生,按月给予科研生活补贴。运行三年来,千名学生参与其中,共承接纵横向课题100余项,师生共同申请的专利突破1000项。
开放50000平方米的工业中心和200个实验室,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共享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各项设施,确保每一位有意愿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都能投身其中。与南京栖霞区、南京秦淮区、句容宝华镇规划共建双创基地共计25000平方米,定期组织创业项目申报与答辩,每年新增校内大学生创业园项目不少于30个,年孵化项目超过20个。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作品,推荐到省市级科普展览中进行宣传和推广,协助与社会各界洽谈,推进学生科创成果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化,学生参与社会科技服务项目近百项,并获得“江苏省轻工协会科技进步奖”等,实现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谢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