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草鱼,又称比目鱼、草根、鱼厚或猴鱼、棒鱼。它属于鲤形目、鲤科、蓍草亚科和草鱼。身体几乎是圆柱形的。尾鳍分叉较深,尾鳍形状规则。
(2)生活习性
草鱼通常生活在水的中下层,觅食时也在上层活动。性活跃,游泳速度快。草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强,在0.5 ~ 38的水中均能存活,但适宜温度为20 ~ 32,水温27 ~ 30时摄食强度最高,20时摄食量减少,水温低于5时摄食停止,水温低于0.5或高于40时开始死亡。草鱼喜欢清澈贫瘠的水,对肥料和缺氧有一定的适应性。当水中溶解氧为5 mg/L时,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当溶解氧为1.6 mg/L时,呼吸受到抑制。
(3)食性与生长
草鱼喜欢吃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是典型的草食鱼类。人工饲料,如饼和颗粒饲料,也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饲养。草鱼虽然吃草,但不能消化利用纤维素。它吃的草被咽齿和角质垫压成小块后才吞进消化管,只能消化利用地下的原生质和破碎的细胞。草鱼的日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左右,最大日摄食量达到体重的60% ~ 70%。每天的食物摄入量因水温和水质而异。
草鱼长得很快。体长增长最快的时期为1 ~ 2岁,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为2 ~ 3岁,5岁以后增长明显缓慢。
(4)繁殖习性
雌鱼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4岁,雄鱼为3岁。其产卵要求、卵的性状和胚胎发育与鲢鳙相似。
人工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池塘占地15 ~ 20亩(1亩=667平方米),水深1.8 ~ 2.2米。池塘的田埂应宽而不漏,应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中配备一台喂料机和一台曝气器。
所选池塘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好。
(2)清塘消毒
每年冬季排干池水,露出池塘,清除多余淤泥和杂物,保持淤泥深度10 ~ 15 cm。池塘的田埂和斜坡上种植黑麦草等青饲料。
种子放养前10天注入10厘米的水,每亩用金。
rd" data-gid="18147940" qid="6546756560381547783" mention-index="0">枯草芽孢杆菌全池泼洒,彻底清塘。2~3天后注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内。水深1米时,每亩施如金有机肥150千克,培育浮游生物。(3)苗种放养
1、量要求:苗种要求纯正,以自育为主,或到有资质的原种场购买。苗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滑,无损伤,无寄生虫。
2、消毒入池:放养苗种要严格消毒入池,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一般用如金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消毒。
3、合理混养:苗种一般在2月底放养结束,每亩放养尾重200~600克的草鱼种300~350尾,搭配鲢、鳙、鲤、鲫、鲂鱼等,其中草鱼占总放养量的80%。以草鱼为主适当配养花白鲢,鲫鱼鲂鱼等,鲫鱼利用饲料碎屑能力强,在摄食时能翻动底泥,可促使有机物矿化,改善水质,且不与草鱼抢食,可以作为次养鱼,一般要求鲤鱼。
主养草鱼净产1000kg/亩的放养模式:草鱼100g/尾700尾,连鱼50g/尾300尾,花鲢50g/尾80尾,鲫鱼10g/尾500尾,鲂鱼25g/尾300尾。
(4)科学投饵
养草鱼的饲料,以颗粒饲料为主,青料为辅。具体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若使用颗料饲料,要事先驯化,让鱼形成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摄食习惯。应坚持“四定”、“四看”的头尾原则。所喂饲料应为草鱼专用饲料,使用蛋白含量过低的饲料会造成养殖成本较高或营养成分不足,所用饲料要求鲜嫩、不变质。投喂颗粒饲料要采用投饵机,使饲料撒落均匀,分布面广,避免因鱼体抢食,使规格小、体质弱得鱼吃不到或吃不饱。
投喂颗粒饲料的次数为:3-4月份每天3次,即早上8点,中午11点,下午3点,5-9月份每天4次,即早晨8点,中午11点,下午1点半和3点半,每次投喂30min左右,投喂量以80%的草鱼吃饱为宜,投喂青饲料建议在傍晚或夜间进行,因为白天投草,草鱼摄食颗粒饲料就较差。
颗料饲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和抗生素。
青饲料:要新鲜、适口,经消毒后投喂。青饲料应专设固定的食台,食台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除残渣余饵,以免腐烂变质,污染水体。
(5)日常管理
1、水质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月每亩泼洒如金枯草芽孢杆菌。天气炎热、阴雨天,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加速草鱼生长,达到高产、稳产。适时加注新水,每次注水30厘米,尽可能换掉底层水,换水一般在晴天上午进行,9时前结束。
2、定时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有异常天气,须增加巡塘次数。对鱼种放养、投饵、注水、用药等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
3、捕捞上市:养殖至中后期,可及时轮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合理调节池塘载鱼量,提高池塘净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