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尔雅创新创业实战章节答案,创业管理实战尔雅答案精品

我相信大多数企业家都坚信一个逻辑,行动越快,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这一点在这一轮“国内会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会所可能是整个互联网圈最热门的话题。如今,随着创新的缺乏和一款优秀的海外产品的出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反应自然是非常饥渴。从它流行的那一刻起,互联网和创业圈就开始思考如何复制国内的会所。

因此,许多企业开始争分夺秒地发展“国内会所”。后续也很简单粗暴。——直接复制所有功能甚至接口,以不同的名称上架。大力创造奇迹,大家都期望自己是第一个抓住风的人.

抓紧一切时间“赶工”

成立于2020年3月的Clubhouse,在产品上线前的5月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一轮融资。当时,其估值为1亿美元。随后,在今年1月,Clubhouse完成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后,其估值达到10亿美元,瞬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独角兽。

任何一个有这样“增值”速度的人都会吃醋,所以才会有这种年初躁动的VC和着急的创业者。

为了第一时间抓住热度,一些开发者甚至直接将自己的线上应用改名为Clubhouse。这个神奇的场景曾经充斥着各大应用商店的各种“会所”。

当然复制名字有点低级,真正想做大生意的开发者还是会开发出功能类似的产品。比如名为“Clubhorse”的小程序(现已被屏蔽)、阿里推出的“MeetClub”、孙投资的“TWO”等.显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在名义上疯狂地触摸瓷器。此外,这些应用程序在功能上几乎完全复制了Clubhouse。

除了重刻,还有“复活”。2月19日,朋友圈还在“集体告别”,向这款午夜下架的app致敬。结果一周后,米聊以全新的姿态宣布回归。根据米聊官网发布的信息,“新米聊”将是一款面向专业人士的语音聊天App,前期将采用邀请制。这样的说法也让外界猜测新密聊将会是另一个“国内会所”。看来小米不想错过这波“国内会所”。

在模仿者中,英科的对话栏可能是呼声最高的存在。2月10日,对话吧正式上线。像其他产品一样,它是一个具有像素级复制的Clubhouse功能。此外,这些“重刻”应用也在与时间赛跑。根据此前对话吧负责人蒋雨航在接受36kr采访时透露的信息,从2月3日下午冯友生要求启动项目,到2月7日——产品开发完成,只用了4天时间。

诚然,作为一场标准答案的“开发考试”,直接“重刻”并不难,但开发四天就完成了,可见其内部为了赶时间相当绝望。

为了宣传,2月10日,产品正式上线时,盈科CEO冯友生与投资人朱啸虎做了一个游戏,并在对话中聊到了“开房”。演讲的内容是“你能在中国制造CH吗?”

br />

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既然是为对话吧站台,几位大佬们的表态自然偏正向一些。


谁想到,2月22日凌晨对话吧突然全网下架。映客方面对此的回应是:产品形态和技术正在完善升级中。可是直到3月2日,对话吧依然没有恢复上架。看来,赶工期果然出不了细活。


大致看一下那些为了流量和VC而抢跑的“国产Clubhouse”,起码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真正引起广泛关注的存在。


“抄作业”是一件难事儿

回到时间和先发优势的话题上,在时间上的抢先真能给创业项目带来更多成功的可能吗?


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在当下无比火热的电动汽车领域,领头羊特斯拉就有无可比拟的先发优势。此外,如果将时钟回调十年,在当时几乎所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参与进来的“微博”大战中,最终的赢家也是拥有先发优势的新浪微博。


尽管我们不能将今天特斯拉的领先和新浪微博的成功完全归功于时间上的优势,但至少抢先的时间节点给它们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另一个重点就是内容。


和国内一众山寨CH一样,当年微博也是模仿推特这个成熟应用的国产化产物,新浪微博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的名人资源和效应,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被称为“微博女王”的姚晨。而今天,内容的重要性依然在国产版CH的竞争中至关重要。


一个现实情况是,即便Clubhouse的产品形式是在强调去中心化,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房间都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但马斯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效应依旧非常显著。只因为马斯克的一条推特,他的房间立刻就能挤满5000人,要知道这可是在邀请制的高门槛下实现的。


这也是为什么映客会选择让自己的CEO和投资人来给“对话吧”站台的原因。


但是所有跟随者是否有想过,下一步国产版Clubhouse究竟该如何定位,是社交产品还是内容分享平台?


作为一个轻关系链的应用产品,它在用户连接上的打造远远不如微信甚至YY。而作为一个内容分享平台,阅后即焚的产品形态其实并不适合做内容分享。


还有一个无解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内容分享平台,这些名人大V不可能每天都抽出时间来站台,而且这种名人效应是需要规模性的。就像每天在千帆直播上直播的张朝阳一样,虽然贵为国内互联网教父级别的人物,但每天都是一个面孔,内容即便再牛用户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成功的基础是产品生态本身必须能吸引高质量用户,同时自然演化出更多信息分享、知识分享的KOL和意见领袖。而现在国内的任何一个语音社交应用,都很难吸引到那么多优质用户。唯一能让一些大V甚至明星对着手机滔滔不绝讲上几个小时的,可能就只有直播带货的直播间了。


“Clubhouse和对话吧我都用过,使用的初衷都是为了赶潮流,因为朋友圈里大家都在用嘛。不过,可能是境界不够,我和老罗一样始终没能get到这两款产品吸引人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我肯定愿意在马斯克的房间听它分享,但现在我能看到和加入的(房间)都是一些尬聊。”北京某主流机构媒体的记者崔小姐对懂懂笔记说道。


作为一个科技领域的跟口记者,她通过朋友拿到了一个Clubhouse的邀请码,但她也仅仅登陆过两次便失去了兴趣。


而在获得优质用户这个方面,国内的一系列复刻产品要比身处美国市场的Clubhouse难很多。因为国人的性格本身是相对内敛的,不像美国用户那样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就曾表示:“中国人长期以来的表达欲望没有得到发挥,如果说在乐于表达这件事情上美国人是73分,中国人就是37分,那这个产品在中国就比在美国少了70%的群体。”


在TWO用户小杨看来,国产版Clubhouse不止是用户不爱表达的问题,他告诉懂懂笔记:“之前和几个朋友一起用了一段时间TWO,第一感觉这就是一个增加了语音聊天室的探探。‘集市’功能里其实没啥有营养的房间,虽然都显示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听众,但我只要一进房间就会有人邀请我上麦。整个房间一般也就俩人说话,所以感觉那些人都是系统给挂上的机器人。”


对于现阶段平台的头部用户,小杨则认为:“排行榜靠前的那几个房间就是翻版YY直播间,1号麦的主播说话,搭配点BGM,也可以给主播刷礼物,和YY一点儿区别也没有。”


实际上,头部用户的商业化是必须的,就像朱啸虎说的那样:必须利益驱动,靠个人兴趣是没用的,要不为名、要不为利。反过来看这些复刻的Clubhouse,如果始终坚持邀请制的高门槛,小众生态范围很难给头部用户带来回报。而一旦开放,很可能就会变成下一个语音版的知乎了。


当然,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监管。这样一个半公开且无痕,没有任何内容沉淀的产品是伴随着巨大风险的。现阶段的产品形态下,如果开放大众用户注册,很可能这些应用会成为网友们疯狂“开车”或者发广告的圣地,这方面可以查看一下当年YY封掉了多少涉黄、涉赌的频道。


【结束语】


声音社交或者说音频内容分享社区是一个新赛道,“抄作业”并不可耻,但即便是抄作业也应该因地制宜。


所以,相较于赶时间、追进度,如何在保留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对一款语音社交产品进行本土化改造,让它更加迎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是最为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为其寻找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跑通相应的盈利模式。这或许才是每一位产品经理或者说创业者面对CH火爆时,最应该考虑清楚的事情。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