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新川村春意盎然。洋楼别墅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无不彰显着这个村庄的丰富性。
在村委会办公室,新川村委会主任杨说,3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平均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
村民们把这归功于村党总支书记张。张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
不可持续的村办小厂就是在他的手里,成为今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大型企业集团。
新川村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梅山镇的一个村庄,也是张出生的地方。3月27日,记者走访的前一天,张带领上市公司天能动力高管在港发布2016年全年业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净利润同比增长44%,均创历史新高。
也许张任天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是从26岁开始借钱5000元创业的。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发展壮大,个人实力不断增强,新川村的发展越来越好。
张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只要是跟村里有关的事情,他都会在忙的时候抽时间问问题。“他每个季度都会参加党员大会。”杨对说道。
长兴县政协副主席、梅山镇党委书记余双全作了详细介绍。3月底,当地村委会再次当选。当时,张在香港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演出大会,并立即赶回来主持大会。
借5000元开始创业
与今天不同的是,30年前的新川村不能用穷来形容。张的童年是在一个泥墙竹帘作门的农舍里度过的。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来到浙北长兴,年轻的张也走出去了。
当时,为了搞活集体经济,楼下村成立了长兴电池厂。这家工厂寄托了当地村民的希望,但效益一直不佳,还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成了烫手山芋。
南下的张做出了一个震惊全村的举动:他借了5000元,承包了一家年产值不到8万元、负债十几万元的电池厂。
曾经有人劝张要慎重考虑,但是张下定了决心。活跃的市场经济给了张一个机会,但当他真正步入其中后,困难出乎他的意料。
为了找到市场,张跑遍了当时上海浦东生产应急灯的车间,寻求合作。“我们等了八个小时。最终,浦东七家应急灯厂商与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
就这样,在张的带领下,这家半死不活的电池厂的年销售额从每年不到20万元,增长到第一年80多万元,第二年200多万元。
上世纪90年代,公司进入快车道,张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能集团。2015年,天能集团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2016年销售额突破860亿元,利润增长44%,位居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第一。
带领村民致富
也许是因为亲身经历过贫困,在承包电池厂的时候,张就想过如何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而这一切都是从安排就业开始的。
随着企业的壮大,村民的就业能力越来越强,村里60%的劳动力每天都能上班。截至目前,天能集团为新川村及周边村庄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1950年出生的张水泉是天能的创业元老,1986年建厂时就参与了。他表示,很多村民不仅是天能的员工,不少还是天能的股东,每年通过工资、分红,他们的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
“一般工人年收入6万元,稍好点12万元。”杨汉芳随口说出了一组数据:村里人均收入20万元, 20万以上的小车有572辆。
新川村离县城30公里,天能集团的总部在长兴县,张天任经常抽空回村里,跟村民们唠唠家常,村民也特别信任他。曾有两户人家因为琐事闹矛盾,村干部去做工作,双方都不愿让步。最后,张天任上门做工作,双方很快和解了。
村企共建
2008年前,张天任在楼下村做了10多年村支书。2008年3月,因管理权集中,楼下村、张坞村、邱坞村和涧下村合并为新川村。
刚开始存在很大矛盾,因为贫富不均,像楼下这样的富村不想跟穷村捆绑在一起。“因为当时其他三个村是负债。村并了,心还没并在一起。”杨汉芳回忆道。
合并为新川村后,张天任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他和村里其他党员干部带头挨家挨户给老百姓做工作,最后达成共识。
当时,张坞村村内公路还没通,新川村支两委决定修路。按照预算需要400万元,老百姓赞助一部分,政府支持一部分,还有很大缺口,钱从哪儿来?
这时,张天任表态说,“不足部分,我个人负责。”
最后修路花了310万左右,长兴县委、县政府给了110万,其它200万,都是张天任打包。
路修通后,村里也从形式上的并村到心开始聚拢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帮助村里发展,张天任主导天能集团和新川村建立了村企共建制度。
制度包括天能集团努力为结对村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新川村及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信息,实现村民“就业不离土、安居不离乡”。
天能集团每年向新川村捐助100万元,累计捐款已经超过3000万元。天能集团还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携手新川村积极开展经济、文化、环境等共建活动。除为村解决资金等实际问题外,还积极支持参与村里公益事业,有效实现以企促村。
尤为难得的是,在张天任的带领下,参与村级建设的村民越来越多。甚至连外出多年,在他乡工作生活的“年轻一代”,也深受感召,主动登门捐款,为新川村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3月初的一天早上7点20分,在杭州工作的张伟就到了村委会,说先给5万支持村里建设,过段时间再增加。张伟多年没回家,平时就打打电话,回来后看到村里变化这么大,特别是看到张天任带领大家搞村企共建红红火火,于是就有了上述举动。
记者采访获悉,2017年2月,村支两委发出了告党员干部和老百姓一封信,截至3月27日募集到了200多万。
村企共建几年后,新川村邻里关系和谐融洽,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幸福踏实。
余双全表示,新川村和天能集团开展的村企共建为镇里开展工作提供了样板。年初,余双全组织镇里的企业家开了个座谈会,主题就是号召企业家们参与村庄建设。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