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泰基金创始合伙人
4月21-22日,2017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演示中国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宏泰基金创始合伙人俞致开幕词。
犀利观点如下:
1.任何梦想和理想都是建立在无法忍受的现实基础上的,能够忍受无法忍受的现实才能承受梦想和理想;
2.任何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生意都是流氓;
3.创业团队内部争斗开始时必须有一个领导者;
4.创业不能钻牛角尖,一定要有输了再来的心态;
5.创业少谈感情,坚持模式,坚持尝试;
6.创业要学刘邦,不要学项羽,要带领团队,不要自己。
以下是余的讲话全文,由创业邦整理,本人确认。
忍受现实的不堪,才能承受理想和梦想
从梦想到理想,我有深刻的观点。任何理想和梦想都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
创业首先要承受现实的磨难,梦想和理想才能展开。就像结婚一样。你可能会先面对和恋爱时期不一样的感情变化,然后你可能会面对一个不堪的男人或者一个不堪的女人,你要和他过一辈子。这是你梦想的开始。所以,谈梦想谈感情很难,因为我们无法忍受无法忍受的现实。
比如在培训领域,随着高科技的入侵和各种新模式的出现,中国的教育出现了新的沃土。资本开始大举投资教育,这其中竞争对手太多,身处其中的企业家必须勇往直前,忍耐下去。
但创业时必须明白的一点是,任何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生意都是流氓。现在很多年轻的企业家来找我投资,谈感情。我是一个善于谈感情的人。企业家可以和我谈感情,但是如果你想不出怎么挣钱,那就说明你没有商业头脑。如果你进入商业领域,那将是一场死亡。
创业要有输了再来的游戏心态,少谈情怀多谈模式
我对创业本身有四点看法。
第一,放松一点,游戏心态,输了再来。
很多人把创业看得太重了。比如每周都有不少创业者被堵在新东方大厦和宏泰基金门口,很多人都很紧张,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没有放松的心态。
做阿里巴巴马立克云是他的第五家公司,阿里巴巴一定会成为世界级大公司,因为马云有输了还能再来的心态。
企业家要明确,创业的激情不同于钻进墙角的概念。所以,不输是不可能回来的。不要祈求创造
业一次成功,一次成功通常做不到,做到了就是个小公司。我就是创业一次成功的,新东方现在市值才100亿美元,阿里巴巴现在市值2000亿美金。所以创业者不用怕第一次创业不成功,虽然失败过,但是后面赢得更大。第二,少谈情怀,多谈模式,坚持尝试。
创业者开始没有为社会做贡献就谈情怀,是没有任何用的。创业者需要实实在在想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怎么走,找什么样的人知道你的商业模式,投资你的商业模式让自己先活下去,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事。
而现在的创业者,拿了投资人的钱,一个礼拜后办公室放大了三倍,我说这是干什么?他说为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还没有解决活下去的时候你解决面子问题,这样的公司我是不会投的。
创业者坚持尝试的其实很简单,从农民卖一个鸡蛋挣三毛钱,到不管滴滴还是摩拜通过其他方式挣钱,但人脑要想清楚该不该做。
另外对商业要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很多人冲进教育行业,用互联网思维颠覆教育没错,但如果你对教育不理解,互联网颠覆教育就不对,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产生新的教育领域的模式,这也是冲进教育的投资人,突然发现教育领域原来也不是好玩的事情。
有一本书叫《灰犀牛》,讲的是看到危机好像不是冲着自己来的,等到危机走到眼前的时候你想避开也来不及了。就好比现在新东方大数据人工智能教学的投入将近10亿人民币,但是依然跟不上时代,但你还得保持尝试做这个事,所以我每天都如履薄冰。
在我看来,创业项目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靠谱,最初的创业就是挑人,这个人稳重靠谱有团队精神就变成我们重要的投资对象。
第三,商业模式要独树一帜,不要跟风,差异竞争。
比如说最近的外教口语,现在中国有300多家做外教口语公司,线上英语口语辅导,这是一个市场。
但如果那么多人去跟风,能不能取胜就成了问题,为什么不去寻找一个可能还没有人做的,或者做的人比较少的,或者还没有打开的,或者现成商业模式可以颠覆的商业模式来做。
拿新东方来讲,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打拼成中国最大的外语教育培训机构。这是我们打法的差异化的结果。对手天天推广告,而我天天讲座,对方做宣讲会,我给学生上课。高科技发展下,不同差异化的竞争越来越复杂,静下心来想一下,怎么用最省钱的方法把客户挖过来。
第四,主导局面,树立威望,组建强大队伍。
正常内部的纠纷我没有反对意见,新东方就是几个合伙人打架打出来的,但重大的打架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主导权,因为大家知道俞敏洪走了,新东方就完蛋了。如果你死我活为前提的打架,怀着宁可把公司弄没了也要把对方弄死,结果估值十几个亿公司,最后干没了,这很麻烦的。
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唯一办法就是一开始要有个主导者,最后主导者说了算。我们不能学项羽只有一个人打天下,要学刘邦,他和团队中的韩信、张良也打架,但刘邦是绝对处于主导地位的。
在新东方我个性随和,但是在团队威望是非常高的,不听我话的人请离开,否则你没法主导公司发展,你也没法对公司最后结局负责任。我跟团队说的很简单,你们谁敢给公司负责任?负最终的责任?如果最终责任必须我来负,那最终就是我说话算数。你必须有这种强势,这样公司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