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v聊怎么那么贵 v聊创业

“我们应该忘记成功和追求的神话,忘记梦想中的巅峰时刻。」

经过过去十年的故事,周航上台了。

他说,在听张鹏谈论舞台下的旅行领域时,他深深地卷入其中,但他总是有听别人故事的感觉。“别人的成功和你有什么关系?”他笑着说。

过去十年是cmnet创业的黄金时期。在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诞生了许多幸运的人。他们抓住了机会,在自己的赛道上取得了胜利,成为了新一代的巨人。

然而,周航并不准备继续讲述过去十年的辉煌故事。他为听了七个成功案例的观众们泼了冷水。“我们心里都清楚,”他说,“我们的身体上布满了气泡。」

2018年开始,转折点出现,融资不再容易,估值不再乐观,很多人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有人说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调整,但周航很想看透目前的不确定性。“更残酷的说法是,这是一个衰退周期。」

在新的周期中,过去的成功故事并不完全具有借鉴意义。巨头与生俱来的成功之路不再有效,时代需要新一代企业家

“我们应该忘记成功和追求的神话,忘记梦想中的巅峰时刻。”周航引用山本耀司的话说:“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有最大的自由。」

从世俗的成功来看,周航并不是近十年来最成功的企业家,但他是最珍惜失败经历的人之一。成功是不可重复使用的,“失败”尤其珍贵。

2017年,周航成为顺威资本的投资合伙人。回顾自己多年的创业经历,发现自己在面对创业者的时候,可以把更多的经验教训传递给创业者:不要着急,尊重规律,顺势而为。

一个声音不断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如果我过去创业,我现在就想满足我的投资。」

为了寻找新一代创业者,投资人周航和极客园成立了“未来前沿”创始人工作室,这是对“准创业者”的一次实践演绎。参与其中的“创始人”将在这个过程中加速成长,帮助他们成长的周航和极客公园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创业者。

以下为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的演讲实录,经极客公园编辑整理。

在听了张鹏关于过去十年的故事后,我也谈到了我作为一名企业家的参与。现在我想和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和准备未来十年的创业。

在谈论未来10年之前,我们有必要快速回顾一下过去的10年。今天,他们谈到了七家非常成功的公司,他们在过去10年的黄金时代很幸运,也成长为巨头。我想和你谈谈这些幸存者背后的另一面,一些宏观的东西。

我记得10年前,我们这群企业家是仰望美国和硅谷的追随者。当时很多生意都是从Copy开始到中国的。我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没有复制到中国的企业家。

后来我们自己发展的很快,我们自己的体量也很大。我们开始觉得,在公司的业务规模、估值、融资金额、影响力等方面,都可以很快赶上美国,好像我们几乎和他们平起平坐。甚至到后来,我们不自觉地有了自豪感和领导力。我们甚至有自己所谓的新四大发明。除了高铁,所有新的四项发明都与我们同在

年的创业有关,比如共享单车、电商、移动支付,我们觉得已傲视全球了。


后来我们开始出海,把我们的模式复制到东南亚、印度、印尼,好像我们心中有一种感觉是我们已经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的确是这样的,今天在很多业务中,你做到了中国第一就是世界第一。我们的心态在 10 年时间中发生了这么快速的变化。


那个时候,每年到纳斯达克上市几家公司就觉得已经很牛了。现在一年几十个,特别是去年和今年。跟一位资本市场的朋友沟通,到今天为止,据说接下来排队准备去美国上市的还有五六十家公司。这在过去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过去我们认为一个创业者公司 IPO 了就像迎娶白富美一样,走上了人生巅峰。实际上,到了今天,很多公司上市了,你们已经审美疲劳了,好像上市也就那么回事,不是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甚至更悲惨的是出现了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倒挂。二级市场上市了很多公司,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上市的港美股可能有不到二百家公司,但是大量公司的价值比一级市场低。


我们也有很多时候出现了批量性制造所谓的独角兽公司,过去之所以叫独角兽就是凤毛麟角,到现在已经是一批一批的了,然后这些公司估值也在下降,它们融新的资金非常困难等等。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我们内心中都知道,不管是已经上市的公司,还是没有上市的公司,我们的身上都沾满了泡沫,我们的身高、体重、体型都是泡沫状态,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


当然,我作为亲历者,从 2010 年那一波开始,非常快速地蓬勃向上,勃发的状态一路向上,移动互联网的这一波,当然整个国家的宏观也是如此。到了最近,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好像大家隐隐约约感受到一种拐点,觉得好像氛围不一样了,是不是业务的成长性没那么好了,融资没那么顺利了,估值好像也怎么怎么样了,比如说手机已经连续两年销量下滑,汽车等很多领域也是如此。


我们心中有一点感受,但是我们又不愿意接受,这到底是一个短暂的调整,触底的反弹,还是说时代真的变了,到底是从过去那个周期到了向上的周期,还是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时代了?我个人更倾向于可能这不是一次短暂的调整,不是说有了 5G、IoT、AI 等新概念以后,我们就迅速会迎来一个比移动互联网更大的新周期。从宏观上来讲,有的人说叫不确定,有的人说叫低速,我更愿意用一种更残酷的表达,这可能是一个衰退的周期。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 10 年,我们再想创业的话,可能就是一种新命题。如何在衰退的周期里去创业?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的争议,也有一些悲观的,融资不好融了,宏观经济也下滑了等等,也有很多创业者、投资界的人士说,他们本能性地选择了乐观,他们说一个创业者怎么可以不乐观呢?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看好,创业者天生就应该是乐观的,我们在悲观和乐观中争论,似乎也没有一个终局和答案,我们是不是有可能可以选择一个乐观、悲观争论之外的,一个新的态度——达观。


听起来很玄,达观是你既不要盲目地选择乐观、侥幸,觉得不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们接下来会很快更好,我们对未来的假设、选择都是基于一种乐观的假设来做判断。当然也不要悲观,不要什么都不做。


我觉得更应该是一种平衡的态度。一方面,我们的确要做一种前所未有的选择,那就是一定要为最坏的局面做准备。特别是对创业来说,比如融资真的没有那么好融,你真的还要继续像过去的节奏一样烧钱再烧钱吗?


烧钱的时代还可以继续延续下去吗?你还在指望着说我们的成本不需要调整,管理还可以继续那么粗放,只要业务还在快速的增长。我们是不是要为那些最坏的局面做好准备?


因为一个公司死放在现在似乎没什么新鲜的,没钱就会死,有钱都不会死,有钱都会熬着。所以说怎么能够做好一种选择,能够让自己不死,这就是为最坏的情况做选择。


同时,要在「危」中努力看到「机」。大家总说融资不容易,但是资本只是资源的一种,还有很多资源。我觉得在这种衰退的周期反而很多资源都会过剩出来,我们可以看到衰退时期的新资源、新机会、新模式。


比如,房租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便宜?人的成本是不是回归正常,没那么多泡沫了?别人都投不起广告了,可能广告就会大量地便宜下来,甚至他们会免费赠送给未来可能能够成长起来的幸运儿。


所以说,我们不要光把资本看作资源,还可以看到很多存量的资源,比如说巨头们过去做了很多的战略投资,但是你们看到(包括前两天阿里发布的),如果你们在贯彻 2019 年整个的投资数据,你们可以看到巨头们对战略投资的看法和整个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你可能会发现所谓的很多项目战略协同性没有那么强,他们甚至不投了,过去投的公司认为没有战略协同性他们会做什么考虑呢?他们有可能会卖掉,有可能会并掉,这都是你们的机会。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看到,在这种衰退周期里面很多存量的资源、巨头新的选择,这些都可能是你整合新资源的机会。当然这里面可能还会有衰退时期的新需求、新模式,我们就不一一展开了。


他们今天谈了很多的,特别是 7 个成功的案例,我最想讲的是,你们听完了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不是拿小本记好,我看见很多人在记……你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忘却它,别人的成功跟你有什么关系,其实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不可复制。


我们应该忘掉那些仰望的成功、追逐的神话,忘掉梦想中的巅峰时刻。我觉得忘却会让我们拥有更大的自由,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这位非常睿智的先生(日本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说的,他说的很多话我都非常喜欢。他说我们什么都没有便也就拥有了更大的自由。


这的确是我们这一代想创业、正在创业路上的人最大的优势,那些成功的人的问题是,成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他们就总想复制自己的成功,他们有了自己的路径依赖,他们老想守护自己的边界。


当然他们拥有的这一切,你们貌似觉得很强大,实际上他们拥有的这些东西也就成为了他们的障碍,他们没有办法或者不愿意相信和他们方法论不一样的新思考,他们不愿意踏入他们不熟悉的新的陌生的领域,他们不愿意尝试未曾成功过的方法,而这些就是你们的世界。


是不是要把他们今天说了一天的东西,统统地忘掉,你们才有真正成功的机会?你们怎么可能试图有一个妄念,想学习他们的成功来超越他们的成功呢?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你们今天终于心安了,今天你们听到的,其实都是没有用的。忘却,才能更好地前行。


如果真的是想学习,不要向成功学习,而要向失败学习,尤其是向你们自己的失败学习,不是向我的失败学习,我的失败也没有什么可以学习,不过我学习失败的态度值得学习。


学完后,你们会更加尊重规律,对未来的创业之路不心存侥幸、妄念,而是更加地顺势而为。


当然,如果想学习失败可以去学习看看这本书(《重新理解创业》)。


那么下一个 10 年的创业,我们应该如何开始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路径,从这里开始,这是我今年思考和驱动的,和极客公园一起创办全新的项目,我们做了一个创始人工作坊,这不是一个商学院,也不是创业课程,更不是什么企业大学,我们是针对那些真正有创业的真实想法的、但是还没有真正开始创业的准创业者,帮助他们一起做实战的推演。我们希望能够在过程中加速准创业者的成长,在过程当中发现未来的企业家。


为什么会有这个项目呢?因为我在前七年的创业,在两三年的投资过程当中,不断地在内心当中有这样的声音出来,我在复盘的过程当中,就在想,如果当年创业的我,遇到今天投资的我该有多好。


当年创业的我犯了很多错误,我犯的错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问题,我也在想,如果我能够跟一个真实的人暴露我自己真实的弱点、困惑,能够有一个人真正地陪伴我成长,会是什么样?每个人在一个事情中间的时候,总是会有证明自己是对的心态。我非常希望有一个理性的、外部的人,他跟我站在同一个利益的立场,但是跟我以不同的视角对话,如果有这么一个伙伴,我一定会少犯很多错误,或者犯错后很快走出来,创业的过程可能就会走得更好。


后来,我们就试图搞出一个全新的模式,我们组织了几十位的创业者,他们带着他们自己的创业合伙人,我们陪他们一起打磨、探讨,不断地调整他们的创业项目。


现在投资的我有另外一个需求,大家都在谈投资就是投人,问题来了,所谓投资就是投人,到底怎么识别、发现、判断一个人呢?像我们现在聊项目,无非就是带着创业的想法或者产品,到一个投资机构聊一聊,再聊几次就差不多能做出一个判断。但是这种短暂的点状接触,实际上对人是很难有真正的判断的。因为偶尔的那一面印象是非常主观的,甚至偏差值非常大。


我觉得真正要认识一个人、判断一个人需要有一个相处的过程,因为很难通过几次点状的接触就能达成对一个人的判断。


还有一点很重要,虽然很多时候有了投资关系,你成为了创业者的股东,但是你和创业者本身没有建立信赖的关系,没有成为真正可以陪伴的伙伴,他有什么话可以跟你说,你有什么话可以跟他说?这种关系需要一个过程来建立。我觉得对人的认识,跟人关系的建立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一个彼此陪伴的过程来发现真正的创业者。


目前,如你所看到的,通过两期的打样,我们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每一期免费申请、招募 20 位创业者、8-10 个项目,而且我们特别主张创业者和联合创始人一起来,我们共同用 3 个月的时间,经过 8 个模块的实战,7 个全天陪伴、 1 次真实路演,最终如果我们决定选择陪伴他,会马上帮助他开启一段真正的创业路。


这就是我们目前做的事情,也是我个人对未来 10 年的期望,希望我们上一个十年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教训,几十年以来对创业形成新的认知,能够通过资本的方式带到下一个 10 年,能够帮助寒冬时期、衰退周期中真正想创业的创业者们走得更好,开启一段更有价值,并更值得用生命陪伴的下一个 10 年的创业,欢迎你们报名,和我们一起探讨下一个 10 年的创业。


谢谢大家!




图片来源:VPHOTO


本文作者:宋德胜


责任编辑:卧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