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朱通讯员
在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夏颖村,很多村民每天早上从中午开始。
6年前,鄂西北这个小村庄还是重点贫困村,有339户村民,179户贫困户。坐电商快车。短短几年,几百户人家开起了网店,2017年全村脱贫。2019年全村电商销售收入1.8亿元,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
全新的外观。如今,在湖北,“淘宝第一村”是夏颖村的别称。10月下旬的一个早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的记者来到这里,只看到村口溪水潺潺,崭新的楼房矗立,到处都是商店的招牌。奇怪的是,许多人在深夜还没有开门。
湖北省淘宝村——号十堰郧西夏颖村入口。
“村里有500多家网店,主要经营绿松石和农产品。店主每天晚上7: 30到凌晨1、2点卖视频直播。他们通常在中午附近起床,所以早上村里人比较少。”村党委书记刘廷洲对此进行了解密。
早在30年前,夏颖村就以盛产绿松石而闻名,一座国有绿松石矿就坐落于此。有村民当过挖矿工,也有村民去西藏等地经营绿松石店。2008年,大学毕业后,22岁的王涛去西藏帮家里开绿松石店。作为一名电商学生,他在西藏开了一家淘宝店,利润可观。
十堰郧西村的主播李,正在为晚上的绿松石直播做准备。
蒋家明,1989年出生,原本在西藏从事绿松石生意。为什么不回家开个网店呢?“你可以挣钱,在家照顾老人。”2012年7月,他第一个回村,花了4000元买了一台组装好的台式电脑。
注册网店,“装修”页面,拍照,装货.23岁的蒋家明整天坐在电脑前。没想到,在过去的半年里,订单一个都没有卖出去,村里也有很多讨论。整天呆在家里玩电脑游戏,“无所事事”的正是那个为家庭做出贡献的年轻人。
“别人能成功,不要相信自己做不到。”迫于压力,蒋家明虚心向王涛学习。最后,那年年底,一个辽宁的买家让他下单,第一笔订单就卖了860元。这份名单“赚了小钱”,但却给了蒋家明极大的信心。
那一年,90后的王杰回到村里,和蒋家明一起开网店卖绿松石制品。凭借诚实和勤奋,他们的网店生意蒸蒸日上。2013年,蒋家明用赚来的钱盖了新房,结婚买车,轰动全村。
“蒋家明在家开网店发大财”的消息越传越广,一下子吸引了全村20多位村民“拜师学艺”。大家一起开网店,组织小组去县城买电脑和相机,探索如何让绿松石产品更精致,如何推广,都是为了让生意更好。
2014年,夏颖村全体电商员工自发成立夏颖村电商协会,蒋家明当选首任会长。那一年,村里有60多家网店。2014年底,夏颖村被阿里巴巴集团授予“淘宝村”称号。
“做电商,要勇于接受新事物,不断学习新知识。”2015年,电商行业逐渐从电脑端向移动端发展。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夏颖村电商协会开始组织考察团参加培训,学习微信业务的操作技能。2018年,蒋家明和队员们前往云南、浙江等地,学习直播带货。
为支持电商扶贫,夏颖村还成立了电商扶贫中心。8个直播间可供村民现场销售产品。
“仔细看,我手里有100%的原矿
开始对着摄像头做起直播。
曾经,蒋春莉和丈夫黄海在十堰市区做直播销售,今年回家过春节,受疫情影响,整个上半年,夫妻俩留在村里做直播。
2019年年底,郧西县委、县政府多方努力,帮扶下营村开通了5G双千带速电信网络。“网速快得飞起!”大半年时间,黄海、蒋春莉夫妻俩还在村电商扶贫中心建起了一支12人的直播团队。
团队中,有本村、邻村的,有贫困户,还有外省人,“他们都是受疫情影响,选择和我一起创业。”黄海说。
在下营村村口,一条“电商+勤奋+诚实+沟通=成功”的红色标语贴在显眼处。村支书刘廷洲说,如果下营村的客户买到问题产品,可以直接打电话找他投诉。
蒋家明介绍,早在2014年,村电商协会成立时即立下了规矩:诚信经营,绝不能坑蒙拐骗,如果店内出现假货,将被永久除名;绿松石是全村金字招牌,全体会员必须珍惜。

下营村村口,一条“电商+勤奋+诚实+沟通=成功”的红色标语贴在显眼处。
2016年3月,一名线下客户慕名从内蒙古来到下营村买货,客户找到蒋家明,买了一批价值10000多元的绿松石,直接给的现金,因为是老客户,双方没具体数数。晚上,蒋家明的爱人发现,客户多给了400元。蒋家明急忙与客户联系,将多余的货款转账回去。这名客户非常感动,陆续又介绍了许多其他客户。
靠着诚信,蒋家明的电商事业越做越好。2017年,他被阿里巴巴集团授予“淘宝村优秀带头人”称号;2020年9月,其绿松石创业项目在“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农村组决赛中荣获金奖,他的年销售也早已突破千万元大关。
8年时间,下营村电商协会已发展会员300余人,会员平均年龄介于28岁至30岁之间,也有上了年纪的村民跟着一起做。
51岁的郭明凤,丈夫久病缠身,两个孩子读书,收入来源就是几亩坡地,2014年被定为贫困户。2015年,不会打字的她,决定跟着村里人学开网店。起初,大家以为她是说说而已。没想到,郭明凤真的买了一台智能手机,学着拍照、玩微信。
“只会识些简单的字,咋做微商?”有人问郭明凤。
“我老老实实跟客户说:我不会打字,你要啥货,就发语音。我们语音交流。”或许就是这份朴实,为郭明凤赢得了客户,这几年,郭明凤年销售额均超过30万元,成为村里口口相传的佳话。
绿松石资源有限,下营村今后的路怎么走成为近年来摆在下营村村两委面前的挑战。

下营村电商扶贫中心内,一间直播间门口,“党员电商示范户”亮身份。
在村电商扶贫中心,记者看到,一楼展厅里,除了各类精美的绿松石外,还展销着茶叶、蜂蜜、红薯粉等多种农特产品。“我们鼓励电商优秀带头人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打造农产品网售联盟,将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助农增收。”刘廷洲介绍,2019年,全村两亿元中电商收入中,农特产品销售额占比30%以上;同时,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成为村里经济增长新板块。
2018年年初,村民梁思维家流转151亩坡地,种植水晶软籽石榴。如今,梁思维和丈夫晚上开网店卖绿松石,下午到地里干活。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一万多斤石榴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一“红”一“绿”,让她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