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扬州就业创业证 扬州就业创业网

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设计化学工艺流程。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数控车床的拆装。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从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国内高校,到2015年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高职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办学,要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培养具有双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是当前深化高职院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

2018年至2020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近期举办的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4枚金牌和1项最佳就业促进奖。金牌数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也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获得金牌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加速”与学校探索的“三合一、三合一”高职双创教育模式密切相关。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将“全方位”双创课程融入教学体系,“全周期”双创实践融入教育体系,将“全链条”双创服务融入产学协同,实现了双创教育不跑调、不持续、不闲置。

不跑调

双创课程“全方位”

融入教学体系

归根结底,双创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在构建双创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应偏离教育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避免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现象。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决定双创教育教育属性的生命线。在构建双创课程体系时,杨公源强调将“全面”融入学校原有教育体系,即探索形成由基础能力、专项能力、拓展能力三大模块构成的多层次课程体系,推动“专创”融合。

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未来工作一般在一线,尤其是工科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在技术改造或工艺流程创新方面有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定位,打造了“基础课成长课程实践课程”三层递进式“全方位”双创课程,如开设“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创业基础”,4学分双创基础课程,开设“创业财税”等32门双创成长课程。每个专业开设1-2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等双创课程,综合应用专业技能。

为加强专业化与创新融合,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制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细则》,探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积累交流运行机制。学校机构

“大创新创业”概念,除将课题、论文、专利、创业、获奖等认定为课堂学习外,还将双创素质活动、职业资格证书及技能培训等归为双创实践活动,兑换相应学分。


此外,除了提升双创素养外,学校注重复合型、实践性创新能力培养,跨专业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实验班,先后成立电商创业班和实践创新班。2019年,为了解决短视频和直播电商行业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在电商创业班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成立直播电商班,这是全国首家系统开展直播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探索。


不断线


双创实践“全周期”


融入育人体系


双创教育是一项特别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为实现双创实践能力培养与学校“能力感知—能力精进—能力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无缝对接,扬工院建立了由“播种—发芽—结果”构成的“全周期”双创实践教育体系,即“种子计划”,感知创新创业,激发创新意识;“青苗计划”,精进专业能力,提升双创能力;“硕果计划”,开展项目实践,促进成果孵化。


如何构建“全周期”的双创实践活动?怎样融入学校的育人体系?学校按照“依托专业、分类孵化、一站服务”的思路,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打造了“科技孵化空间”“文创孵化空间”“电商孵化空间”“综合孵化空间”等特色孵化器,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项目路演厅、业务洽谈室、产品展览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二级学院依托专业资源,打造了3D创客中心、非遗创客空间、柴火创客空间等多个专创融合的创客实践平台,形成“一园四区多平台”的立体化格局。


学校积极实施“种子计划”,立项100个大学生技能或双创社团,培育创新创业的种子;实施“青苗计划”,每年立项资助10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让创新创业的种子生根发芽;实施“硕果计划”,每年立项资助100项“创业雏鹰孵化项目”,让小树成为大树。立足学技能、思创新、谋创业,在专业学习中渗透双创教育,上半年举行双创节,下半年举行技能节,形成“学、训、赛、创”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文化体系。


此外,学校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创业导师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工商税费、法律咨询、财务管理、专利申请、融资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和“项目论证、公司注册、企业经营”全过程指导;引进多家第三方服务机构和风投机构入驻园区,为创业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对于成功孵化出园项目,跟踪、辅导5年,实现指导服务的“不断线”。


不空转


双创服务“全链条”


融入产学协同


双创项目孵化如果离开企业、政府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就会陷入“自说自话”的空转状态。近年来,扬工院以产业园为支点,与产业园共建特色产教联盟,依托联盟与园区企业搭建“六大平台”,撬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区园企校共发展”的办学特色。以此为依托,学校构建“全链条”的项目孵化机制,实现与产学协同育人的办学体制机制有机融合。


一方面,延长人才服务链。学校与扬州市人社局、科技局等多部门合作,建成扬州市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培训示范基地,拉长了学校双创人才培养的支持链条。近3年来,学校3122名毕业生留扬就业创业,其中自主创业者135人。同时,为扬州双创人才培养做好服务工作,与扬州市两创办合作,面向建筑、机械等6个行业中小微企业开展双创培训,累计培训1.1万余名职工。


另一方面,拓展资源共享链。学校与政府共建“就创业服务指导站”,双创资源向全市创业者开放。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学校牵头组建“扬州市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联盟”,为扬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2019年以来,面向脱贫攻坚战略,学校与扬州市政府共建扶贫直播馆,全面对接扬州市对口支援的4个省份,帮助其销售农产品和培养村播人才。


此外,学校积极打造协同创新链,深化政企校合作,与扬州市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立双主体百分百创意产业园,园区面积2.1万余平方米,入驻创客企业135家,吸纳就业1223人,创造总产值3.16亿元。通过园区内教学培训中心、创业实践中心、导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行,为学生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创业以及教师企业实践、科技服务提供保障,并实现校内、校外创业园的联动。


(作者:傅伟 系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曹金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