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微妙的变化在 《科创板日报》 (深圳,记者 莫磬箻)讯,. ——财报季前后的科创板越来越普遍,由于IPO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低于投资项目,部分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始调整投资项目。
4月20日晚,科创板上市公司云众科技发布公告称,因本次公开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2.48亿元少于拟募集资金9.85亿元,公司拟对各类募投项目募集资金使用金额进行调整。
《科创板日报》 记者关注到,自3月以来类似的公告趋多,除了前文提及的昀冢科技,还涉及恒誉环保、金盘科技、元琛科技、芯碁微装、爱科科技、西力科技、深科达、四方光电、华锐精密、凯因科技等1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均是由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小于计划募集资金净额而调整募投项目,二者差额在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
其中,凯恩科技最为典型,其IPO募集资金净额为7.26亿元,仅为此前计划募集资金金额10.92亿元的66.5%。
但上述公司并未详细说明“对募资不满”的原因,仅陈元科技在其公告中简单提到“受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等因素影响”。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起,科创板已陆续出现“募不满”的案例,以上纬新材为典型代表,一度引发市场强烈关注。其余案例还有14个,包括浩欧博、三旺通信、通源环境、通源环境、科兴制药、杭华股份、豪森股份、会通股份、九号公司、泛亚微透、蓝特光学、紫晶存储、孚能科技、天合光能,其中部分公司同样提到了募资不足是“受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等因素影响”。迄今科创板因募资不足调整募投计划的案例共计26个。
针对这一现象,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认为,募资不足其实是正常现象,发行成功本身并不是必然事件。
曾经,科技创新板融资不足的情况很少见。相反,过度筹资是一个高概率事件。
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资深投资银行家表示,过度募资和募资不足在本质上都是正常的。从备案到真正发行需要10个月左右,实际募集可能高也可能低。发行不满主要是因为发行金额大,或者原本预期的发行价高。
“集资项目是企业根据自身资金使用需求准备的,严格来说与估值本身无关。但的确,发行价通常是用市盈率来衡量的,而市盈率是下降的,所以募集资金不足更容易。”消息人士指出。
chansons Capital执行董事沈梦向记者进一步分析,一方面,科创板IPO数量增加导致参与IPO的资金相对减少。另一方面,IPO增加时,资金选择空间更大。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指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创板市盈率逐渐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追高。另一方面,随着科创板标的供给变大,投资者在有更多选择的同时,对科技属性的要求也更高,个别公司的人气可能普遍不如从前。”
他认为,最终募资金额实际上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对募资不满”的情况在未来还会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