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来的时候,连猪都能飞。9月底,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陈涛描述了第三波人工智能。这句话出自雷军创立小米时说过的一句话。
当他第一次见到陈涛时,他特别觉得在每一次浪潮中,都有一些公司在脚踏实地地做核心技术和新应用。“比如像讯飞,四个月后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数据都更新了,需要更新它的逻辑。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发展之前,还需要这种数据源和应用场景的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的新浪潮,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大学实验室中走出来。语音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关键技术: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前者让机器说话,后者让机器理解人。科大讯飞是一家主要从事智能语音及语音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的国家骨干软件企业,已将各种语音应用于手机、汽车、家电、玩具等各个领域。
语音识别巨头的成长之路
1996年,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说服黑客版的中国科技大学陈涛成立了一支由18人组成的团队。他们被称为中国科技大学最聪明的人。1999年,陈涛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建了科大讯飞。当时,中国语音市场被IBM、微软等巨头占据。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大讯飞瞄准语音市场,逆流而上。困难从一开始就摆在我们面前。它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名为“常艳2000”的软件,可以通过语音发送指令并支持文本输入。然而,由于科大讯飞的团队专注于克服技术问题,而忽略了产品的推广,软件失败了,科大讯飞几乎破产。这次失败改变了陈涛和他的创始人从大众消费市场到企业的想法。
21世纪初,中国电信的168电话信息平台开始遍布全国。它原本是用于人工录音和答题的,但是难以应对海量的动态信息,而科大讯飞的语音合成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电信看不上当时还是小团队的科大讯飞,而是选择了华为,华为拥有企业的全系统集成和综合实力。因此,科大讯飞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与华为合作,将技术嵌入华为的系统平台。最后,间接实现了与电信的合作。合作成果让科大讯飞得到了联想、英特尔等企业的认可。
作为一家智能语音公司,科大讯飞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诚信,成为近年来中国最早的人工智能企业。2004年,科大讯飞扭亏为盈,四年后,在深交所上市。科大讯飞10月23日晚间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3.98亿元,同比增长63.25%,净利润8199万元;二季度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52.68%,净利润1.31亿元;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83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净利润2.19亿元。
其最著名的成就是在2010年推出了国内首个以智能语音和人机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基于该平台,科大讯飞推出了提供产业智能专业知识服务的“AI大学”在线学习平台和提供专业孵化服务的“讯飞生态平台”。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的理念下,科大讯飞专注于AI教育。同时在AI汽车、AI城市、AI医疗、AI司法、AI营销等领域均有深度布局。
在智能语音方面,讯飞听说是科大讯飞的又一荣耀。2010年,随着苹果Siri的发布,市场掀起了语音热潮,科大讯飞再一次走向To C市场,先后推出了灵犀语音助手
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2100556" qid="6527571445000705283" mention-index="0">讯飞输入法、晓译翻译机、智能音箱、阿尔法蛋等产品。陈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科大讯飞18年来一直坚守在人工智能行业,从创业之初到18年后的今天,过程中面对各种市场变化和利益诱惑,但我们坚定人工智能的战略方向,这些科学家没走也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因此许多技术和成果也得到了传承。
科大讯飞眼里的人工智能
作为国内最为先进的语音识别龙头企业,科大讯飞俨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一座“丰碑”。那么,在科大讯飞眼里,人工智能究竟是怎样的呢?
陈涛说。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律?陈涛认为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是深度学习的算法。 第二个是数据,这需要社会完成数字化、信息化的积累。第三个是算力,现在的算力足够多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规律弥补了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性能不足和数据量缺失的困境。
第四个要素,就是要和应用场景和客户共同成长。陈涛指出:“AI是有机物,通过数据、通过反馈浇灌它后,它会越长越大。它能不能真正在一个土壤里面扎根,决定了这个企业能不能存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AlphaGo打败李世石后,不少人开始担忧,机器或将代替人类,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但在陈涛看来,当前谈这一切还为时尚早。 “这一波人工智能可能距离我们在科幻小说看到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还很远。”科大讯飞轮值总裁陈涛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是弱人工智能,处于基础研究和初步应用阶段。陈涛觉得,人们担心的其实是强人工智能领域的问题,目前的人工智能主要被用来为人类服务,“它可以对社会、对生产带来极大生产效率的提升”。
陈涛表示,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创新坚守,初心不改”下一阶段会瞄准具体领域,做一些集成性的创新。“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要抓住现在人口基数的红利、数据开放的红利,把人工智能的应用赶紧做起来。”
(文/王英旭 实习生 周玲)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