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享受着高科技社会带来的便利和舒适,但严重匮乏的这种物质生活方式逐渐侵蚀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孩子受这种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喜欢高热量的美式快餐。电子产品的娱乐形式成为主要的娱乐活动,各种补习班占据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体力活动逐渐下降导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上升,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的问题不容忽视。青少年体质严重下降,运动能力弱。重要原因是他们在幼儿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基础。
幼儿期是人类的一种基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是发展基本动作、培养运动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大约3 ~ 8岁期间,人们形成了许多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大部分成年人缺乏运动能力,他们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发展基本动作的敏感期缺乏合适的运动环境,导致基本动作技能缺乏适当的锻炼和发展。一旦错过了基础运动能力发展的敏感阶段,就很难打好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幼儿时期身体活动能力的缺乏会影响一生的身体健康。日益严重的运动能力缺失,敲响了幼儿缺乏身体活动能力训练的警钟。
功能性运动锻炼应该是根据各年龄阶段基本运动技能掌握程度的运动发展规律进行的,满足该年龄阶段关节、肌肉、神经的生理、心理、智力特点,从而满足基本活动能力的身体机能要求的体育锻炼。对于任何功能性运动锻炼,都要在一个完整的运动链基础上进行多关节、多维度、多平面的运动锻炼,从而强化正确姿势控制的运动方式。
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首先是发育,然后是骨骼,最后是肌肉。4岁前,三项指标均呈快速发展趋势,但神经系统仍发展最快,其次是骨骼,最后是肌肉。4-6岁之间,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速度明显稳定,而神经系统的发育速度仍然很高。神经系统在10岁之前发育非常快,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个关键的发育时期重点培养儿童青少年的神经系统's优势。4-10岁之间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速度平缓,10岁以后骨骼的发育速度迅速增加,一直到16岁。14岁时,肌肉发育速度迅速提高,三种发育速度几乎相等,直到20岁。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外界给予的刺激密切相关,早期发育敏感期的适当训练有利于神经系统包括突触的发育,突触可以控制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3A3A3;">因此幼儿阶段的训练不是为了肌肉的增加,而是为了促进其神经系统的能力。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的训练本质上就是颈部以上部位的训练,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以有趣的游戏设计其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ABC模型(灵敏、平衡、协调、速度)刺激神经系统和动作能力训练。首先发展的应是平衡能力,保证正确、稳定的姿态,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这些早期的基本的动作能力将会转化到以后个各个运动技能上,早期并不是某个运动技能的训练。幼儿动作发展规律

儿童早期也就是幼儿阶段是人类各种基本动作能力的重要形成阶段,并且在幼儿大班时期已完全涉及,而这些是任何动作技能的基础,幼儿阶段的身体活动内容的设计应该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为目的。
在动作发展过程中,首先发展的是先天性反射动作,如抓握、吸吮等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自主控制动作,如抬头、直立、爬行等动作。幼儿阶段主要发展其自主控制动作的能力。人类动作发展从掌握头部的控制能力俯卧抬胸开始,依次到翻身、独立坐、爬行、站立、行走,逐渐形成由头部到腰部再到腹部最后到下肢的“由上至下”的自主控制动作能力的发展规律。因此,在幼儿功能性动作练习的内容设计要注重全身动作能力的发展及全身动作控制能力的发展,以整体运动链的练习模式进行,提高幼儿整体性的基础动作能力,进而促进幼儿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

自主控制动作能力的发展由头到躯干再到四肢末端环节,接近身体中心的肌肉和动作总是先发展,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部分的动作最后发展,同样遵循着动作的“由中间到两端”的发展顺序。人体有 12对脑神经根和 31 对脊神经根,其中 31 对脊神经根分布在人体的核心部位——躯干,控制人体的躯干、四肢的肌肉和循环系统。因此,在神经系统发育高峰期的幼儿阶段,脊柱健康问题尤为重要。在幼儿功能性动作练习的方案设计中,要把平衡控制和本体感受纳入练习的重要内容,强调幼儿身体躯干核心部位的控制、平衡和稳定。
全身各部位的活动可分为有大肌肉控制的粗大动作和由深层小肌肉控制的精细动作技能。幼儿首先掌握肢体、躯干等大肌肉群的运动能力以后,然后才渐渐发展小肌肉群力量和精细动作,遵循了“由大到小”的动作发展规律。大肌肉群力量的发展要快于小肌肉,大肌肉群主要提供力量,小肌肉群主要体现在动作的表现上。无论是运动技能动作,还是日常生活常用动作,几乎没有靠单一肌肉、单一环节独立完成的动作,多是在不同的解剖面上多肌肉群、多环节参与的动作。因此,在幼儿功能性动作练习内容设计上,强调幼儿在多个平面进行练习,遵循多维度、多平面的练习原则。因此,在幼儿功能性动作练习的内容设计上可以通过减少运动时支撑面积、使支撑面不稳定等多维度多平面的运动形式,有效的刺激幼儿小肌肉群肌力的发展。
幼儿功能性动作练习内容体系

幼儿功能性动作练习方案主要包括准备模块、主体练习模块、整理与恢复模块三大模块及以下内容:
①准备模块

准备模块主要包含游戏和动态拉伸两个部分。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都青睐的身体活动方式,以游戏的形式暖场既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活跃氛围、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又可以使机体逐渐加热达到练习所需的状态,使幼儿逐渐融入练习中。动态拉伸可以提高肌肉伸展性与收缩性、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运动损伤,将机能调整到最佳运动状态,为下一部分的练习做好充足准备。动态拉伸包括头部与臀部写数字或拼音部分和与主体练习相符合的拉伸动作。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入动作名称,如小超人、老鹰拉筋等。
②主体练习模块

主体练习模块主要包括功能性核心脊柱练习、神经肌肉促进练习、动作模式练习、身体平衡稳定与灵敏等素质练习及循环练习五个部分。根据幼儿由中间到两端的动作发展规律以及脊柱是 31 对神经根的聚集地,并且脊柱的受伤会使幼儿出现狂躁、斜视、自闭症、注意力分散等不良症状,因此,必须确立幼儿核心脊柱强化训练的重要地位,主要采用模仿动物爬行或核心深层肌群训练的练习方式进行。幼儿阶段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敏感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快速动作进行神经肌肉促进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再次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兴奋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刺激幼儿大脑皮层神经控制肌肉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幼儿阶段是基本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其神经肌肉对动作模式的记忆决定未来复杂动作的质量,结合幼儿喜爱的多样的运动器材对幼儿进行过推、拉、抛、接、走、跑等动作模式练习,使其养成正确动作行为习惯,预防成人后的动作损伤。通过有趣的名称,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主要注重平衡稳定和灵敏性练习,其他身体素质在游戏的过程中附加获得。循环练习内容主要为跳跃、爬行、变向跑等学过的动作进行大闯关的比赛游戏,对多种训练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设置多个训练站,新颖多变的器材组合既可以巩固学习过的功能性动作,提升了幼儿的运动强度,也培养了幼儿的运动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发挥拼搏精神和创造能力。
③整理与恢复模块
整理与恢复模块主要包括静态的拉伸放松和对本次课的总结与评价。静态的拉伸放松使幼儿逐渐从紧张激烈的兴奋状态过渡到松弛平和的安静状态,与呼吸相结合,使紧张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增加血液微循环和集体的新陈代谢。以引导的方式带领幼儿回顾总结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并对本节课整体评价和表扬表现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