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参观农业园区心得体会 肥乡农业园区

2020年4月3日

绿化后的复兴区村庄

“原来周围有很多烟囱,到处都是黑烟,更别提有多脏了。现在,村子周围的污染源都没了,村里种上了花草树木。天气暖和,我每天出去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近日,复兴区康庄乡石坡村村民严笑着告诉记者。

在推进“绿美复兴”战略过程中,复兴区委、区政府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基础,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取得突破。全区布局城乡同步,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家园绿了,美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能看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这样的蓝天。现在,我记忆中的蓝天回来了。

”把村里的环境变化谈得合不拢嘴。

走进他的农家院子,宏伟的两层小楼干净明亮,整洁的院子里种满了苹果树、核桃树、山楂树、葡萄架等绿色植物。

石坡村位于复兴区西部,距市区约20公里,属于丘陵地带。

该村因岩石纵横而得名石坡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石坡村,美丽的风景就在眼前:笔直的街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花盆,盆里的花草争奇斗艳;走进每一户人家,干净漂亮的绿色庭院,让你感受乡村的美好。

回忆起改造前的村容村貌,村党支部书记李攀皱起了眉头。他说,当时村里的环境绿化基本为零。

“除了庭院绿化,近两年来,我们着力推进村庄周边林带建设,有效提升了绿化效果,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李伟说:“我们在内外村路种了15亩多的花,种了16万多棵树。”

“石坡村历史悠久,有600多年的桉树,有古老的商路,还有传说中孙二娘开店的地方。”李伟像极了几件珍宝一样告诉记者,“村子被美化了,要有文化美。”如今,村里建起了村史馆,打造了小文化园、驴友驿站、古色古香的茅草亭和钓鱼台。为了节约成本,村里充分利用随处可见的大石块砌墙,并在景点布置废旧轮胎和水箱做宣传亭。

“绿水青山真能换来金山银山。

石坡村美丽,招商热。据李攀介绍,一些企业看好该村的发展前景,与政府合作投资建设经济林,打造集旅游、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森林养生休憩场所。"这些好项目使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如今,当你去复兴区看一看,那里有无数像石坡村一样美丽的乡村。复兴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唐维强介绍,该区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工作。截至目前,辖区41个村完成绿化6000亩。

从“一户三棵树”做起

“绿化工作是一件苦差事

,需要大家离开办公桌,走进田间地头,不建立严格督导奖惩制度是调动不起所有人积极性的。”唐伟强说,我局每天分六组对村庄绿化进行督导,对行动迟缓、标准不高等问题进行全区通报。同时,区委、区政府每周召开大会对41个农村进行绿化排名,对后三名采取通报、约谈和问责等方式严肃处理;主要领导每周带队观摩包村部门帮扶绿化情况,并进行打分排队,第一名奖补5万元,最后一名领黄旗受警告。




唐伟强说,通过一系列严格措施,目前,全域41个村庄全部完成了环村林带建设,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8%,全部达到绿色村庄标准。


老工业区全面变绿


位于我市西部的复兴区,曾经承载着邯郸的复兴大业,建起了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工业区,以全市三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对全市经济十分之一贡献率。




长期以来,工业林立的复兴区,不断品尝着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烟囱林立、烟柱擎天”的景象成了这里的真实写照。




极差的人居环境,要说体会最深的,还是该辖区内的村民。为远离这块污染地,经济条件差的村民纷纷走上背井离乡的打工路,经济条件好的到市里购买商住房安家。




进入新时代,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复兴区委、区政府为彻底脱掉污染的黑帽子,亮出如橼大笔,利用短短几年时间,“拆锅炉、拔烟囱”、推进“煤改气”、紧抓污染大户搬迁。


紧随移除污染源的步伐,复兴区细化工作,抓短板,于2018年开始,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围绕邯西生态区建设,以“园博、旅发”两大盛会召开为契机,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工作。




村庄绿了,包裹着村庄的煤山、荒山、河渠不绿怎么行?群众需要的是让蓝天、碧水、净土回归生活常态,让复兴区变成西部绿肺。




于是,“三年造林十万亩”,打造“邯西生态区”的宏伟蓝图拉开了。在蓝图指引下,复兴区围绕“拆、清、绿、管”发力,对主城区周边、国道干道两侧和村内违建进行集中拆除,实现全域违建清零,共计拆除面积270万余平方米,清腾土地1.3万余亩,拆违中,同步推进人居整治、景观打造、节点靓化工程,先后打造村内游园100余个,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




同时,投资18亿元的园博园工程、投资3.5亿元的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工程、投资3.8亿元的沁河郊野公园等大批生态工程集中上马,打造出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区,让辖区人居环境向绿色、高质量迈进。


“我市西部农村一大特点就是庭院面积小、硬化率高。”唐伟强说,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区采取重点突破,从一户三棵树做起,推进绿化工作,逐步实现“街巷不断档,林带全闭合,空宅都绿化”的目标。




“农村绿化,离不开村双委干部带头作用。”唐伟强说,村干部带头对自家硬化地面进行破除,栽植苹果、梨、石榴等经济果树。村民看到美化后的效果,赞不绝口,纷纷效仿,主动参与庭院绿化工作。




看似不起眼的三棵树,却盘活了全区绿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完成庭院绿化比例达95%以上。庭院绿了,复兴区农业农村局在辖区内农村开展拆除空闲宅基地,打造精品小果园、小菜园和小游园的工作。




“为保证工作进度,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村庄绿化指挥部,由区级领导主抓、督导村庄绿化,同时在每个村庄明确一个分包部门。”唐伟强介绍,根据部门在职人数,挂牌列明建设单位和管护人,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




“部门包村庄的做法,凝聚了社会力量参与村庄绿化。”唐伟强说,区直各单位分别动员向村庄捐款捐树,截至目前,全区所有部门,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共向村庄绿化捐款150余万元,捐赠树苗并认种认养100多亩,共建精品林400多亩。


打造生态致富路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复兴区将农村发展与生态片区打造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打造出一条生态路、旅游路、致富路。




复兴区有11个村庄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牛叫河村周边,记者看到,这里发挥西部土壤富含硒元素优势,发展林业项目,目前已初步建成核桃园、果品园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呈现家家得实惠的幸福生活景象。




在园博园,复兴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河北一流、邯郸特色”原则,着力打造生态湿地保护区等7大功能区和芳草寻鹤等园博十景,确保明年为世人奉献出独具特色、精彩绝伦、永不落幕的园博盛会。届时,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必将大热。




美菜网、唯品会等网售大咖瞅准商机,签约入驻复兴;美的、保利等地产龙头看好复兴人居环境,纷纷前来投资置业。




如今,绿色复兴,正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尝到了绿色发展甜头的村民,已把绿色发展的理念植根心田,不断琢磨着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里蕴含的商机。


记者手记


记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当时的脏乱差有切身体会。如今,通过走访肥乡峰峰、复兴区的多个农村,真切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满天飞的垃圾不见了,肆意横流的污水没有了,刺鼻的臭气都消失了,留下的是一个个美景和村民们的笑容。




我市众多乡村的华丽转身,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背后是我市干部职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辛勤努力,以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




农村几十年的积弊要三年内完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此,我市各县(市)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摸索出了许多经验、创新了许多模式,比如鸡泽的万名干部包村模式、曲周的育苗产业园打造、邱县的厕所革命、临漳的全域街道硬化等,都值得大书特书。




改善人居环境,扮靓乡村“颜值”,最终解决“三农”问题,这一步步,还需要全社会真抓实干、再接再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年,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美景将在我市农村随处可见。


邯报融媒体记者刘昆/文邱勇慧/影


来源:邯郸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