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2-3分钟励志短视频素材 励志创业故事视频

影像里记录的不止是他们的挣扎和荣耀

或许也是你的故事的开始

,喜饼互动,是一家财经媒体,以短视频的形式介绍中国最激动人心的企业家和商业模式。自诞生以来,覆盖了众多以知名企业家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互联网通信;市场和营销的网络化;互联网渠道等服务是创业企业互联网传播的建设者和组织者。

一个人的力量,很少,共同努力,成功

人类历史上估值最快的数百亿美元公司

小米——有7位联合创始人

相同的

没有联合创始人的毅力。

很难说今天会有腾讯、阿里、新东方

四位企业家告诉你

为什么你在创业之初需要合作伙伴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创业合伙人比商业模式更重要

真格基金投了很多项目

惨死或发展不顺的企业都有个共同因素

公司创始人里只有一个老大

5px;">没有占两位数的合伙人


为什么许多优秀的创业者没有合伙人


徐小平总结了四个原因:


  • 没有意识,不知道创始团队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上达到百亿美元销售、百亿美元估值的发展最快的公司——小米。它有7个联合创始人,发展最快的、势头最猛的公司,合伙人最多。


  • 没有胸怀,不愿意与人分享


51%的股份给人家49%,70%的股份给人家30%,你觉得没必要,你要自己独吞百分之百。每一个人都是百分之百,但当你的指挥、才华、梦想和别人分享的时候,你的80%、70%、50%就会无限放大。


不懂得跟人分享你的责任,就没有人会分担你的责任。


  • 没有资源,缺乏人脉


创业者现在有创新工场、金山系,线上线下各种资源。当你创业的时候,如果你身边都没有同学、朋友、同事、老乡是你的合伙人,那公司没有做下去的必要。


新东方创建初期,俞敏洪的老妈是他的合伙人。另外一个是他的太太。徐小平和王强,是他的同学,这就是资源。


  • 缺乏魅力,没有“忽悠力”


做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忽悠力。你雇的人往往都是大公司的重要人物,要抛弃高工资、期权,甚至非常多的股票。没有一定忽悠力你没办法让人家跟你走。


创业之路是艰苦的,山上有老虎,结伴而行才能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才能到达你梦想的一半、三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百。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


不会找合伙人不配做创业者


对于对创业团队来讲


如果公司和员工只是单纯雇佣关系


每个员工都把自己做的事情当作养家糊口、解决财务问题的工具


那么这个营盘就是纸糊的


稍有风吹草动,顷刻坍塌


周鸿祎对创业者的三条建议:


  • 创业者要把员工变成合伙人


没有人会愿意一直为别人打工,你要把员工变成合伙人。


要和能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合作,只有与员工分享公司未来、分享公司价值,才能创建靠谱团队。


  • 创业过程更需要分享股权


通过分享股权,把有能力的员工变成真正创业合伙人或者事业合伙人。


360公司从一开始就做了员工持股计划,最初员工持股比例达到40%,最后几轮稀释后,在上市前仍然有22%。这个比例在今天互联网公司中算是最高的了。


  • 培养能力均衡的团队


集体能力要比个体明星重要。几位高分管理人员或是一位杰出的首席执行官并不能驱动企业走向成功。


5500名管理人员中,只有1%的人各项能力平均得分为6分或7分(总分为7分),只有11%的人平均分为5分或5分以上。


所以,相反,运营最好的公司拥有众多强有力的(虽不是杰出的)领导人,这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UC优势CEO俞永福


创业要有大成建好班子是基础


中国的技术类创业公司,有明显的成长天花板


员工一百多人,收入两三千万就再也成长不了


为什么”


因为创业者都是技术和产品出身


不擅长公司管理和战略规划


但中国的创业环境又要求创业者“十项全能”


投资人通常会找一个副总裁补充团队能力


但由于重要事情还是需要企业“一号位”决策


瓶颈问题依旧无法突破


创业企业如何突破成长瓶颈


俞永福认为要做到三点:


  • “打群架”意识


要突破成长瓶颈,创业者要有“打群架”意识。


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任何一块“短板”都会限制木桶的盛水量。而补短板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找搭档。


  • 志同道合、技能互补


俞永福对柳传志提出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而组班子的前提是“志同道合”,选搭档的核心标准就是技能互补。


  • 决策机制


建班子最重要的一点:决策机制。


小公司、家族企业通常都是“一言堂”没人敢说不,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每个人都能说不,没人拍桌定板。


UC将自己的决策机制定为: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


在公司战略、市场管理上,俞永福就是UC的“一号位”,所有人都可以提意见,但最终做决策的一定是他。而产品创新上的“一号位”是何小鹏,所有人可以提意见,但最终拍板的是何小鹏。


志同道合、能力互补、决策机制,建班子时做到这三点,创业团队就具备了“打群架”的能力,也才有可能突破瓶颈,走得长远。



看准网CEO赵鹏


合伙人:是“遇”非“招”


合伙人的重要性说了一大堆


到底要怎样找合伙人呢


赵鹏分享了自己四点看法:


  • 不要相信桃园三结义这种事


  1. 不要相信在咖啡厅碰到绝佳合伙人这种小概率事件。


  2. 在相对了解的人中找一个合适的。


  3. 透过强有力的中间纽带,比如说二度关系,让熟人、投资人介绍。


  4. 从员工中培养未来的合伙人,这意味着公司阶层要开放,员工要有上升的机会和台阶。


  • 合伙人能力要互补,而不应顺拐


创业公司产品、营销、技术/运营几个维度都要有人来独当一面,找一群之前全是干 CTO/CMO/CFO/CXO 的人来一起创业...会顺拐...


  • 平均分配合伙人股份,必死无疑


团队创始人应该能够长期的控制公司的运营和董事会的决策权。


同时需要避免因五五开股权分配而造成的决策迟迟不下贻误战机的情况。


  • 不适合发展成合伙人的人


  1. 高薪挣惯了的人,这群人很愿意同甘共苦,也计划着做出一番事业,但人家说的苦可能是一个月只用 3 万块的零花钱。


  2. 有房贷压力的人、家里现金流很紧张的人,因为你并不能确保情况会变好,不要把预期放在不可知的事情上。


  3. 那些不要股份,只愿意拿工资、做高级雇员的人,有种心态叫“同甘共甘”,强扭的瓜不甜。


下面是赵鹏关于创业者组建团队的三条建议:


  • 聘请一流人才,优先解决重要紧急的岗位


  • 不要在重要不紧急的岗位花费太多的时间与资源,差不多就好


  • 组织尽量扁平,两级已经最多了


新东方初创时期的合伙人


只有俞敏洪的老妈和老婆


360二次创业,要把员工变成合伙人


阿里合伙人团队成员已增至30人


你很难靠一个人的精力带领企业每天前进


你也不可能看到企业自身的所有盲点


找值得信任的人搭建互补团队


蛋糕分一半也许可以加三层




关注喜饼:xbsocial 喜饼在手,姿势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