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新创业基地,雨花区创新创业园

建厂房、引项目、育产业、促转型,湖南实施创新创业“135”工程,推动经济稳定高质增长——

“135”工程:催生经济新动能

【编者按】

201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创新创业“135”工程,即重点支持100个创新创业园区,建设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企业,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引进创新创业企业为目标,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持续转换。

几年来,全省扎实推进“135”工程,建工厂、引项目、育产业、促转型,推动创新创业大提速大发展,为全省经济注入新动能。为反映创新创业“135”工程取得的成绩,本报从今天起推出5年“——创新创业”工程系列报道。请注意。

湖南日报记者张尚武

通讯员于训伟田永军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随之而来,湖南的经济列车需要新动能驱动。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2014年,他们及时启动“135”工程,重点扶持100个创新创业园区,建设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企业推进创新创业。

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展示“135”工程成绩单:培育创新创业园区126个,建成各类标准厂房3833万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企业6038家。

近年来,经济发展经历了外需萎缩、内需调整、民间投资不振等困难。湖南利用“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激发新潜力,培育新动力,实施“135”工程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1325亿元,民间投资近40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5.5万个。

随着“135”工程的推进,标准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落地,吸引着乡亲、返乡、建设家乡,助力湖南产业链发展、集聚、共同发展。“高新”项目一个个落地园区,科研成果产业化加速,新产业成功孵化,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不断转换。

标准厂房引凤栖

承接产业“活起来”

开放型经济是湖南的“短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无疑是提升经济外向度的“捷径”。

2014年10月31日,时任省长杜佳壕在省园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创新创业“135”工程,以标准厂房建设为重点,以民营经济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为特色,全面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崛起步伐,带动湖南经济稳定高质量增长。

为推进“135”工程,全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由省领导牵头,省发改委牵头,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省财政提供30亿元专项资金,省市县成立专项小组,统一调度推进项目实施。

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用好生活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发展工业地产,支持园区与企业共建、自建企业、新建园区等多种“嵌套”模式。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建成的383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中,46%为企业自建或租赁,30%为园区建设,20%为工业地产投资,4%为园区企业联合建设,租售比普遍达到90%以上。

在娄星工业集中区,新规划的创新创业园占地2平方公里,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

yle="font-size:15px;">“标准厂房在手,招商就容易多了。”娄底市发改委副主任贺雄深有体会,近两年市里组织赴沿海招商活动,签约率直线上升,转移企业开口就要标准厂房。


格仑新材负责人称,过去企业入园,自购土地、征收拆迁、自建厂房,即使一切顺利,落地也要3年至5年。现在入驻标准厂房,半年内即可投产。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邵东湘商产业园采用工业地产模式开发标准厂房。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开发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打造博宇箱包产业园,已成功引入27家企业,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在身为商会会长的刘纯鹰看来,标准厂房的建设为企业减少的是成本,带来的是便利,赢得的是时间,抢占的是先机。目前,“135”工程已引进企业6038家,平均每天有7家企业落户,入驻标准厂房加速投产。


创新创业好落地


促进产业“链起来”


零租金、拎包入驻、100万元人才安家费……2015年底,华越锂能科技入驻宁乡高新区的“135”创新创业园。公司开发的高倍率、纳米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现已被多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订购。


“企业初创期,最难的就是‘手头紧’。”华越锂能公司创办人、华南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夏建伟称,此前他拿着项目书,辗转多个省,考察10多个园区,每到一地都要反复盘算:有钱征地,盖不了厂房;有钱租厂房,上不了生产线。最后来到宁乡创新创业园,项目才成功“落地”。


宁乡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不仅提供标准厂房,还打造产品检测、规模融资、深层服务、高端咨询和市场网络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全程服务。


对产业园区建设,省长许达哲明确提出,要增强产业集聚功能,构建好现代产业体系。根据这一要求,各创新创业园区千方百计“建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链条,推动集群发展。


据相关统计,在“135”创新创业园区,113条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引进省重点扶持的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项目833个,引进延链补链类产业项目1064个。


产业如何“链起来”?记者在益阳市长春经开区看到了精彩的样本。两年前,好易佳、鹰飞、超胜等3家电路板企业组团,入驻长春经开区。好易佳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块小小的电路板,需要28至30道工序,单个企业很难做到“大而全”。围绕电路板生产,3家既分工又合作;针对喷漆、钻孔、化金、电镀等工艺,引进配套小厂。这样,一个车间、一道工序就能培育一家企业。


依靠产业链孵化,鹰飞、好易佳、超胜拉来的10多家配套小厂,很快成为园区的规模企业。近3年,园区电路板企业所创税收从2.5亿元增至4亿元。


湘潭县的海泡石新材料、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物流条形码、衡阳县的泵产业等等,都是依靠龙头企业,引来上下游配套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链,构筑经济新支撑。


转型升级换动能


引领园区“绿起来”


借力“135”工程,各园区承接产业转移,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


最近,邵东湘商产业园的隆源集团建成了新产品陈列室,展出的箱包让人大开眼界:箱包能定位、能充电;箱包会自动行走、还会爬楼梯……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智能箱包,专为欧美市场打造,每个订单价200至300美元,相当于普通箱包的10倍。


过去,邵商拖着箱包闯世界;如今,邵商带着资金、订单回乡创业。邵阳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志红介绍,邵商回归带回了先进技术和工艺,引领箱包、五金、打火机、药材等传统产业升级。


依托“135”创新创业园,长沙市雨花区崛起机器人产业,今年产值可望过百亿元;株洲“中国动力谷”吸引了包括邦新材料等31家高科技企业,为“中国动力”增添无限潜能。有了标准化厂房,衡阳富士康才将每台价值100多万元的3000台套数控设备,从深圳搬迁到了衡阳,打造全国最大的精密模具加工基地。


省发改委专题调研表明,“135”工程带动投资4000亿元,主要集中在高加工度和高技术产业,加速通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崛起,涌现大数据运用、移动互联网+、特色小镇等新模式、新业态,促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增强。


谈到“135”工程,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说,“135”工程有力促进了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和园区提质,一大批创新创业园成为了全省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现代产业聚集区、经济转型升级先行区,为湖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支撑、新动力、新希望。


受益于“135”工程,产业加速集聚、转型和升级的同时,园区也实现了绿色发展。


“135”工程的标准化厂房,多层是普遍,单层是例外,为的是节约每一寸土地。据估算,“135”工程的实施,为全省节约土地至少1.5万亩以上。在邵阳市湘商产业园,电子、箱包等转移企业全部入驻4层标准厂房,减少用地四分之三。据园区管委会算账,标准化厂房的集聚效应,还大大降低了供水供热、保障房等各类配套的成本。


目前,全省“135”园区都从用地、资金、工艺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高标准污水处理设施,24小时监控废污达标排放。许多园区还出台措施,鼓励奖补企业采用节水节能工艺,引领园区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