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张天一的伏牛堂 张天一创业成功

北大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该怎么办?

公务员、财富500强企业、出国……相信所有的答案都不会和卖米粉有关。

碰巧北大毕业后有人卖米粉。

这种行为一度被董明珠激怒:“北大毕业卖米粉是严重浪费教育资源。”

但他没有想过悔改,坚持走米粉这条路。

他就是张天翼,湖南常德30岁的男孩,伏牛堂创始人。

2014年,张天翼和同学凑齐10万元创业。

没有人支持它,但反对它。然而,靠着一个30多平米的小店,4年就卖了5亿元,成为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的30位年轻创业者。

张天翼刚进入社会就能在餐饮业占据一席之地是有原因的。

本性爱折腾

张天翼,1990年5月出生于湖南常德。常德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米线店。一大早吃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习惯了家乡的味道,米粉成了张天翼的最爱。

br />



2008年,张天一高考,他最想去的学校是北大。




考语文时,张天一没按常理出牌,他写了一篇文言体作文。结局可想而知,张天一与北大无缘,只好去了北京一所别的大学,学习法律专业。




大学期间,他更“折腾”个没完,除了担任学生会主席,参加演讲比赛,还卖过菜、搬过砖、开过网店、卖过保险,甚至在学校附近开过饺子馆。






饺子馆生意很好,他就又开了一家,两个饺子馆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80万。




大学毕业,优秀的张天一放弃了学校保研的机会,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圆了自己的北大梦,考取了北大法学院研究生。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父亲希望他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当个律师或者法官。




可毕业之际,张天一却放弃了父亲选好的路,走了一条自己喜欢的路,去卖米粉。




张天一说:




“做自己喜欢的事,体验过程而非结果,纵使将来扫大街,若能获心安,也自认是人生大温暖。”




敢于突破传统观念,走不同于别人的路,并不是张天一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艰难的抉择




为什么要卖米粉?张天一有过自己的思考。




面临毕业,如何选择,是张天一面临的一个问题,从政、出国、进律所、法院,看起来都光鲜亮丽,但对张天一来说,这些都不是自己最喜欢的职业。




可要选择自己喜欢干的米粉,又要承受外界的许多压力,首先父母那一关就过不去。张天一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有一次,导师吴志攀先生上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50年代,刘少奇接见了劳模时传祥,时传祥当是挖下水道的,因工作突出,获得“五一劳动者”奖章,刘少奇握着时传祥的手说:“你我本无不同,只是分工有别。”




这个故事对张天一的震撼非常大,这个世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回家以后,他盯着地球仪看了一个小时,与地球这个庞然大物相比,每个人都是那么渺小,不值一提。




张天一想,如果站在这个人生纬度上,来看自己人生的选择,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忧愁没有任何意义。




他豁然开朗,这世间事根本就没有那么严格的界线,哪些事“是大学生做的”,哪些“不是大学生做的”这只是世俗的观念。




只要把一件事做好,能对社会有贡献,就是一个人的最大成功。




想明白了这一点,张天一更坚定了开米粉店的想法。




张天一说: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不再以‘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化学生当保安’这样的新闻当炒作和噱头,我们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时,我们的这个社会才算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或许我们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与传统观念对抗,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也许就是张天一选择米粉的原因吧。




成功迈出第一步



2014年4月,张天一和几个同学凑了10万元,在北京东三环环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层,租了一间37平米的门面,开了第一家米粉店“伏牛堂”。




为了这一家店,张天一可没少下功夫。




2014年2月,他和同伴走街串巷吃遍了常德的牛肉粉店,每天1碗牛肉粉是享受,每天10碗牛肉粉,吃得张天一天天上火,最后终于选了一家口味正宗的米粉店,说明来意,跟着师傅拜师学艺。




学习一段时间后,又通过标准化提炼,对每一种配料,每一味中药都进行了量化,最后才制作出调味配方。




为了探索一种店铺和顾客双赢的模式,张天一在自己的店里不设服务员,他放置三个垃圾桶,顾客用完餐后,自己分门别类收拾餐盒,为了奖励顾客的环保意识,伏牛堂会回送一份水果。




张天一想把自己的伏牛堂打造成一个环保平台,这是看纪录片《寿司之神》之后获得的灵感。






他把《寿司之神》看了十多遍,被里面食客和厨师对食物的尊敬感动,他尊重这个职业,尊重自己的米粉,力求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打造出神圣的食品。




张天一还是个文艺青年。他自号“肥书生”,大学期间就有文章多次发表在人人网、新浪博客等平台。




曾担任《潮声》杂志主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化地产》栏目特约评论员,并有娄百篇文章发表在《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等杂志、报纸。




有了这些写作经历,他在餐饮初期,就把自己自媒体达人的特质展现了出来。




为了让自己的米粉店打出知名度,他写了一篇《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的文章,把自己卖米粉的心路历程写出来发在网络上。文章中张天一真诚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露无遗。




文章一夜爆红,当晚阅读量就超过100万,一时间,各种采访纷至沓来,张天一火了,伏牛堂也跟着张天一来到了聚光灯下。






店商同步,快速发展



许多投资者被张天一的情怀打动,纷纷提出与他合作,为他投资。




2015年,张天一先后获得险峰长青、真格基金、鼎天投资的A轮融资2700万元。




他又趁热打铁,加入电商行业,先后在天猫、京东、盒马鲜生等平台布局,推出了盒装米粉,在伏牛堂的官网首页,是张天一手捧米粉的图片,一个北大才子,能够这么低地气,自然吸引了许多粉丝。




2016年11月,张天一的米粉月销量就突破30万份。




在张天一的米粉店,顾客只要喜欢吃,粉是免费加的。因为北方人吃面条居多,经常有顾客说出这样的话:“你家的面真好吃!”




可这句话是张天一最不想听到的。




在张天一眼里,牛肉粉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他说:“粉就像我的一个作品,相当于是我的女儿或儿子。”






粉和面有本质区别,如果顾客弄错了,是对自己作品的不认可。




张天一是个死磕不服输的人,一路稳扎稳打,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在湖南,“霸蛮”就是死磕不服输的意思,自己的品牌就是要与这种精神相结合,2018年,张天一把牛伏堂品牌升级,更名为“霸蛮”。




同时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公司估值5亿元。




青春恰恰是试错



在央视舞台上,面对女企业家董明珠的不赞同,张天一淡定回复:“青春它不是做对的事,青春恰恰是试错。”




张天一用自己的青春在勇敢摸索,不断在困境中找出路。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张天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仅2月份供应商应付账款就达到2000万,60多家直营店堂食门店被迫关闭,收入基本为零。




这样下去,企业只能维持三个月,如何活下去是要面临的问题。与供应商沟通延缓支付账款,并不能解决霸蛮生存的根本问题。




张天一发现,堂食被关闭,但用户的消费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地点发生了变化,他相信,生鲜、半成品零售食品将会迎来机会。






他马上把产品转移到线上销售,他将闲置的员工组织起来,组建成一个20余人的团队,分别负责不同线上平台的客服和销售,售卖霸蛮线下门店热销的半成品。




还与大直播平台合作,在薇娅直播间里,不到1分钟时间,霸蛮米粉半成品就卖出10万多份,达到500余万元的销售额。




张天一提出了“无界餐饮”的概念,消费者吃饭的场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实现“两条腿”走路。




如今,张天一的霸蛮已经拥有上百家门店,近千名员工,估值数十亿。




有人问张天一如果事情失败了怎么办?




张天一说:




“从这家餐馆开业的第一天起,或许对我自己而言,我就已经成功了吧。我觉得,外在的东西,没有可以再争取,不难;难得是打破自己内心的条条框框。”




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 缘于张天一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他从千万人的期待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是谁。




其实人人皆平凡,能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END-


作者: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