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放
恒生科技ETF、沪深港股通科技ETF、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多家指数产品携港股科技股来袭,多家投资者瞄准腾讯、美团、阿里、小米等科技股的投资价值。
目前调整中的香港科技股投资价值如何?背后有什么风险?如何借力资金布局?中国基金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CGB CSI沪港深科技领先ETF基金经理罗国庆、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部副总监钱景、国泰量化投资部总监梁星、金创何新港股通消费基金经理胡耀生。
总的来说,这些人认为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是国内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他们拥有世界各地的先进技术,在香港上市是稀缺的。近期股价有较大调整,但中长期增长逻辑没有改变,长期来看仍有一定配置价值。借入资金的布局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业绩突出的指数基金或主动管理基金。
关注超卖板块修复行情
中国基金报:近期香港市场多只持有科技股的ETF获批,投资者正逐步关注此类科技股的投资机会。你如何看待科技股在香港市场的投资价值?现在是布局的好时机吗?
罗国庆:2019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不确定性增加,海外中概股也选择回港二次上市。比如阿里、JD.COM、网易等科技巨头选择回港二次上市。这也逐渐改变了港股的产业结构,使得以科技为主导的“新经济”行业市值在港股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展望未来,大量互联网公司有望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并将继续扩大科技行业在港股市场的市值,凸显其投资价值。
钱景:港股科技股的优势主要在互联网领域,集中在国内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从长远来看,它们可以作为优质资产进行长期配置。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港股中的科技股并不便宜,从历史分位数来看,目前处于相对较高的估值位置。
梁星:2021年初到春节期间,南方资金的激增提振了港股,尤其是恒生科技指数。但春节后,随着国内流动性收紧、海外美债利率上升以及国内针对科技巨头反垄断监管的密集出台,恒生科技指数大幅回撤,港股获利效应大幅减弱,南向资金转向观望。经过近几个月的回调,我们预计港股将有机会触底反弹,但风格可能会更加均衡。被长期打压的旧经济板块可能有机会弥补涨幅,超卖的新经济龙头也会欢迎一些逢低买入的资金。建议关注低估值前缀周期股的反弹以及疫情受损的本地、港股的修复。
胡耀升: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是国内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在全球都有先进的技术,在香港上市比较稀缺。近期受行业政策影响,股价大幅回调,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但公司中长期增长逻辑并未改变。用于中长期业务投资的短期利润可以提高公司的成长性。回调带来高估值消化,具有一定配置价值。
中国股票回归增加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科技股在香港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中概股回归会带来一波收益吗?
罗国庆:用t
钱景:香港市场上市门槛合理,投资者结构多元化、国际化,市场流动性较好,便利了中概股回归港股,也成为很多中概股回归的选择。与此同时,港股近年来通过改革持续吸引中概股回归,提高了科技股在港股市场的“含金量”,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好的投资标的选择,从长期来看有效改善了香港
场科技股的投资价值。梁杏:中长期来看,随着中概股回归和新经济产业巨头在港股的上市,公募、险资、年金等长线资金持续南下流入增配港股。这类新经济科技公司在当下和未来,都是中国经济重要支柱,也将成为港股长期投资的重要主题。
胡尧盛:市场对于短期的负面信息反映有些许过度,当前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成长股板块PEG为1倍,相比A股创业板(1.7倍PEG)和美股纳斯达克指数(1.5倍PEG)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而部分龙头成长股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短期股价承压需要一定的催化。中概股回归会丰富市场结构,也会获得更多的资金青睐。
看好互联网和医疗
中国基金报:在您看来,目前香港市场科技股中,哪些细分领域您更看好?
罗国庆:我国互联网巨头大多选择在香港上市,这也使得香港科技股中的互联网属性更强,港股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行业中前4大企业均为互联网企业,且市值权重占比高达50%。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来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和网民规模,预计2021年我国产业互联网交易规模将达60万亿元,相对于2019年增加12万亿元,因此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钱晶:相对看好互联网和医药。互联网方面,香港市场汇集了国内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美团等等。在互联网领域,中国和美国占据绝对领导地位,作为中国的优势产业,长期看好龙头互联网公司的发展。
医药方面,近20年,港股医药上市公司经历了结构性变化,15年以前,港股龙头以制药企业为主,15年后,互联网医疗、CXO、生物科技加入榜单,港股医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创新能力强的医药公司将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梁杏:我们长期看好港股的新经济变革以及相关产业,包括通信、互联网、医疗器械、生物科技、芯片、新能源等行业。
胡尧盛:科技股中的细分行业无论是互联网、软件还是硬件板块,都有不错的投资标的。我们更注重对公司的中长期经营发展的把握,如果因为偏短期的、非核心的因素带来的股价回调,往往是布局良机。
借道指数基金布局
中国基金报:如果投资者借道公募基金参与港股科技股投资,您如何应该如何筛选?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罗国庆:从标的选择来看,香港科技行业龙头效应明显,指数基金因为费率低廉、成份股透明等优势,可以作为分享港股科技股投资的较好方式。
钱晶:香港市场没有涨跌幅限制、市场波动较大,且股票间质地差异较大,对投资者的选股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对普通投资人来说,通过公募基金参与港股投资是更好的方式。在选择管理人时,也应该做必要的调研,包括判断管理人是否长期提供了足够的超额收益以覆盖更高的管理费,超额收益的来源是否稳定等等。如果投资者无法确定能选到优秀的管理人,投资管理费更低、更加透明、风险分散的指数基金或是一个更为稳妥的选择。
梁杏:从A股投资工具的角度而言,港股新经济产业基本面向好,但投资个股有一定风险,投资者或可通过以ETF基金为代表的指数投资工具来把握当前的阶段性基本面投资机会,在有效获取由行业利润改善带来股价和估值提升而产生投资回报的同时,有效避免个股风险。
胡尧盛: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差异较大。港股是机构主导的市场,是一个配置型市场。而A股市场更多是主动投资市场,相对来说港股投资者对高估值容忍度比较低。港股可以做空,没有涨跌幅限制,且已持续很长时间,因而存在港股股价波动剧烈的情形。作为个人投资者,借道基金参与港股是较为理想的投资方式。
参与港股科技股投资,可以选择主动型或被动型基金进行参与,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指数型产品进行参与,若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投资者则可以选择主动型的科技基金进行投资。
编辑:舰长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